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良種引領,良法增收,良機護航

和平糧田里,新質生產力茁壯成長

2024-11-20 10:50:09 來源:河源日報

image.png

■日前,和平縣古寨鎮水西村絲苗米迎來豐收。

近期,和平縣各地的絲苗米迎來豐收,農戶們在鄉村田野間熱火朝天地收割稻谷,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和平縣嚴守糧食安全生產底線,以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為目標,堅持良種、良法、良機融合共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探索形成適宜和平推廣應用的水稻綠色高產種植技術模式,全環節、全過程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壯大絲苗米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良種引領 精琢種業“芯片”

“我們主要種植19香和野香優莉絲兩個品種,早稻每畝可收500公斤至600公斤,晚稻每畝可收400公斤至450公斤,產量比較穩定。”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學武表示,該公司還試種了一批絲苗米新品種,將篩選出適合大面積推廣耕種的優勢品種。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實現“十萬畝”絲苗米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目標,選育優良品種并加強推廣,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近年來,和平縣部分農業企業與科研團隊加強合作,不斷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并自主選育本土良種,推動糧食種植持續健康發展,切實提高絲苗米的產量和品質。

作為和平縣絲苗米產業園牽頭單位,廣東聰明人集團有限公司實施品種繁育項目,與省農科院加強合作,自主創新培育高端優質絲苗米新品種。通過建設絲苗米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引進了6個絲苗米新品種,并開展新品種的展示、示范與評價,篩選出適合和平縣種植的絲苗米品種3個,將于明年進行試種,最終確定一個主力品種,優先通過成果轉讓轉化等方式授權和平縣絲苗米產業園實施主體區域性使用。“經過試種,將選出最優質的品種在全縣推廣,帶動廣大農戶種植優良品種。”該公司負責人周文郁表示。

好種子繁育出來后,將如何進一步推廣?今年10月,和平縣出臺《和平縣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攻堅行動項目實施方案》,將對今年早造水稻種植10畝及以上的水稻種植大戶購買的種子進行補貼,進一步推廣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絲苗米高產品種,提升農戶種糧積極性,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和豐產豐收。

良法增收 助力稻米滿倉

良種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再配合上良法才能發揮更大效能。良法,就是農業現代化的技術途徑。和平縣出臺系列相關政策,通過良法推動絲苗米提質增效。

如何保障農作物不受病蟲害影響,實現穩產增產?科學有效防控是關鍵一步。今年3月至7月,和平縣實施了《和平縣2023年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項目實施方案》,落實全縣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

和平縣不僅完善智能識別蟲情測報系統,依托即時拍照、AI精準識別、網絡傳輸等功能,提升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還引導農業生產企業與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對接合作,聯合開展技術集成、技術指導、示范推廣活動,加快綠色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及高效節藥植保機械推廣應用進程,持續推進糧食作物病蟲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增效,促進稻米高質、豐收。

去年11月至今年8月,和平縣實施了《和平縣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堅持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生產相結合,著力抓好秸稈肥料化利用,推進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腐熟還田、飼料化后動物糞便還田以及秸稈離田制作有機肥等方式,提升土地沃力,推進種植業綠色發展,實現水稻保質穩產增收。

11月,和平縣在彭寨鎮土厘村和平縣絲苗米省級產業園水稻種植基地進行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田間作業,指導農戶利用現有技術提高秸稈利用率,讓廢棄秸稈通過還田、飼料化、肥料化等措施,變廢為寶,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和平縣農業農村局在及時掌握糧食生產情況的基礎上,全力推廣水稻增密增穗技術,在關鍵農時和水稻生長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指導。組織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合理增加密度,增加基本苗,增加稻田有效穗數,做到專家直接入戶、技術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提高關鍵環節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輻射帶動全縣水稻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收。

良機護航 繪就豐收美景

日前,記者走進和平縣古寨鎮水西村,稻田里的絲苗米顆粒飽滿、迎風搖曳,和平縣合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合和農業公司)負責人陳月潮駕駛著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熟透的稻穗被收入存儲倉中。“現在都是機械化收割稻谷,減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收割效率。”陳月潮表示。

良機是提升糧食產量的裝備支撐。作為我市第一家擁有全自動無人駕駛拖拉機和無人駕駛高速插秧機的企業,合和農業公司現有拖拉機8臺(無人駕駛1臺)、收割機4臺、高速插秧機5臺(無人駕駛2臺)、谷物烘干機4臺、植保無人機3臺等現代化農機。“公司擁有先進的現代農業設施和專業的農業種植技術,目前已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在耕、種、管、收各個環節都可以為周邊農戶提供機械化服務。”陳月潮表示。

為將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抓細抓實,和平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引進和推廣示范力度,大力推廣機械整地、機械插秧、無人機管護、機械化收割的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種植,提高全縣農業機械化利用水平。同時,在優質水稻生產示范區統一實施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示范集中育秧,提高水稻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水平,實現稻米品質提升,確保糧食安全。去年底,和平縣水稻機耕率為94.86% ,機播率為23.21%,機收率為77.42%,綜合化機械水平為68.13%。

■組稿:本報記者 陳星 葉春雨 ■攝影:本報記者 林科

    上一篇:438株古樹名木系上“安全帶”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