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三鄉”計劃激活“鄉賢力量”,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能
凝聚鄉賢向心力 畫好振興同心圓
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張瑾
核心提示
悠悠桑梓情,思源報春暉。鄉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近年來,連平縣大力實施“三鄉”計劃,推動13個鄉鎮成立鄉賢會、建設鄉賢館和建立鄉賢基金,引導近千名鄉賢加入鄉賢會,積極探索“鄉賢+”工作機制,凝鄉賢之心、聚鄉賢之力、匯鄉賢之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連平鄉賢活躍在鄉村建設、現代農業、公益事業等各個領域,成為連平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凝鄉賢之心 匯聚千名鄉賢力量
連平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輩出,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市均設有連平商會。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有回報故土情懷的“新鄉賢”回到連平投資發展。
為更好聚賢納才、用賢助賢,去年以來,連平縣大力實施“三鄉”計劃,全面摸清在外鄉賢、能人的底數,推動13個鄉鎮成立鄉賢會、建設鄉賢館和建立鄉賢基金,建立健全常態化鄉賢聯絡服務機制,著力打造引資、引才、引智的平臺載體和鄉賢聯誼交流、文化研究傳播、資源回歸落地的主陣地。當前,全縣13個鄉鎮均已掛牌成立鄉賢會,共有會員980名;10個鄉鎮已建設鄉賢館;10個鄉鎮已建立鄉賢基金。
據悉,“三鄉”計劃實施后,鄉賢有了議事平臺,可以參與調解矛盾糾紛、鄉風文明建設等群眾性工作。同時,發揮鄉賢智力、人脈、資金等優勢,為農村建設提供更便捷、高效、規范的公益項目資助,在教育發展、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助力鄉村發展,實現資本回流、人才回歸、農民增收。
今年春節、元宵期間,連平縣、鎮、村三級抓住鄉賢返鄉契機,先后組織召開50多場鄉賢座談會,聽取鄉賢對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意見建議,為縣、鎮、村發展“鏈接”資源和投資意向。
聚鄉賢之力 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走進連平縣隆街鎮百叟村,美麗的鄉村廣場映入眼簾。在這里,參天大樹、綠茵草坪、寬闊廣場、陽光跑道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廣場中央設有一個現代化燈光舞臺,在舞臺的正前方,綠油油的草坪上豎立著“新征程廣場”石碑。毗鄰廣場的是百叟小學運動場,400米塑膠跑道、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以及跳遠沙池等一應俱全,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據了解,百叟村新征程廣場及百叟小學運動場由該村外出鄉賢黃岳亞捐資600多萬元建設。“廣場建成好后,很多文藝表演都在這里舉行,孩子們運動也有了場地,可熱鬧了。”當地村民說道。
其實,對于黃岳亞的善舉,隆街鎮群眾早已耳熟能詳。在捐建廣場后,黃岳亞向隆街鎮捐贈一批價值102萬元的環衛用車和清潔設備;為解決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他為村里捐贈了77盞太陽能節能路燈及其他配套設備;出資50多萬元建設隆街鎮沿河燈光夜色項目,助力美麗圩鎮建設……多年來,黃岳亞始終心系家鄉發展,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累計捐資超1000萬元,助力家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堅持捐資與辦學并舉,也是連平鄉賢反哺家鄉的方式之一。在上坪鎮,由鄉賢捐資2億元捐建的中心小學正在規劃建設中;大湖、繡緞、三角等鎮自發成立“大湖三角繡緞教育慈善促進會”,并運行多年,已累計為三鎮學子發放獎學金、助學金398萬元;隆街鎮鄉賢出資近30萬元助力該鎮教育事業發展。
“鄉賢的助力,讓鄉村有了新活力、發展有了源動力。”連平縣表示,鄉賢反哺家鄉建設,讓鄉賢人才與家鄉故土的紐帶更加穩固,實現了鄉賢反哺家鄉建設與鄉村強勁發展雙贏,繪出了鄉村振興最大“同心圓”。
匯鄉賢之智 帶動產業發展助民富
初春時節,記者走進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游客們正踏青賞花,體驗采摘樂趣呈現出一派和諧美好的田園景象。
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是一家集農業綜合開發、中小學生綜合教育、休閑養生三大業務板塊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綜合基地。這個在連平縣頗有名氣的產業園,是當地返鄉青年吳迪一手創建的。大學畢業后,吳迪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回到家鄉參與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的創建。他通過發展特色種養,走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雙贏之路,推動公司從一個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躍升為連平鷹嘴蜜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連平花生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牽頭實施主體,吸收了102戶村民投資入股分紅,聯農帶農效應日益顯現。據統計,2017年以來,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輻射帶動連平縣農戶841戶,合同關系411戶,其他方式328戶,帶動農戶增收992萬元,戶均增收11795.48元,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2021年以來,連平縣通過實施雁歸源人才行動,共回引歸雁人才1425人,其中136人成為產業帶頭人,44人擔任村干部。這些鄉賢人才的回歸,為連平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人才、資金、資源等發展動能。
“作為家鄉的一分子,我愿意為家鄉建設、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也希望越來越多能人返鄉,投身家鄉建設。”元善鎮鶴湖村黨支部書記梁陽旺如是說。
梁陽旺原是在珠三角打拼的創業青年,他見識到城市的繁榮發達后,倍感家鄉建設刻不容緩,于2020年10月毅然決然進入鶴湖村“兩委”班子,投身家鄉建設。他牽頭成立“連平縣鶴湖種養專業合作社”,自主開發“深河善品”微信小程序、注冊“域見深河善品”品牌商標,打造“連平手信”第一品牌,帶動農產品銷售,壯大村集體經濟。在他的帶領下,2022年、2023年鶴湖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3%、23%,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
像吳迪、梁陽旺一樣,反哺家鄉、助力鄉村發展的鄉賢、能人,在連平不勝枚舉,不少鄉賢還將目光投向了制造業。
河源市奕好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奕好公司)于2023年落戶連平縣生態工業園,主要生產家具行業內各種類型的封邊條。雖然是剛入駐不久的“新鮮血液”,奕好公司負責人羅貴東卻對連平有著深厚的感情。
“這里曾是我父親小時候放牛的地方,現在我們在這里建起了廠房,希望為家鄉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生產車間內,羅貴東看著運轉不止的流水線,心中萬分感慨。
如今,連平已利用鄉賢反哺模式招引鄉賢投資經濟類項目27個,其中規上企業7家,年產值達4.89億元。
“鄉賢群體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有人脈,接下來將深入聯絡連平籍在外人才資源,廣聚鄉賢力量,引導鄉賢群體在引資引智、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連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連平正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強縣促鎮帶村,鄉賢投身家鄉建設大有可為。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