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兩會閉幕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連平實踐
○本報訊 記者 劉永菲 特約記者 黃新 通訊員 黃等 日前,連平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政協第十一屆連平縣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
政協第十一屆連平縣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連平縣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議》。
連平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連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連平縣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5年計劃的決議、關于連平縣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5年預算的決議、關于連平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連平縣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連平縣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連平縣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8”具體安排,圍繞縣委“168”目標任務,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較好地完成了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一是保持定力樹典型、提品質,“百千萬工程”步履堅實。二是深挖潛力興實業、壯實體,產業體系優化升級。三是持續用力護生態、筑屏障,綠色底蘊更加濃厚。四是精準發力抓改革、促開放,發展動能充分激活。五是凝心聚力辦實事、惠民生,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六是群策群力防風險、保安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七是不遺余力轉作風、提效能,政府建設不斷加強。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和澳門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和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嚴格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8”具體安排和縣委“168”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連平實踐。
連平縣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進出口總額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一是把城鄉融合作為共進之舉,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初見成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強縣促鎮帶村動力機制,加快典型鎮村培育,提升縣城發展能級,打造鄉鎮特色名片,優化鄉村風貌顏值,確保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二是把轉型升級作為興業之要,奮力推動當家產業集群成勢。提升招商吸引力,提升園區承載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創新驅動力,深入實施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抓好產業建設“大會戰”,推動主導產業向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轉型升級。三是把強農富民作為發展之基,奮力推動鄉村振興提檔加速。促進農業增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入,促進農旅增活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帶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四是把擴大內需作為當務之急,奮力推動投資消費雙向發力。全方位擴大有效投資,多維度提振消費能級,充分發揮投資拉動作用,持續挖掘消費潛力,形成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五是把綠色發展作為長遠之策,奮力推動生態優勢加快轉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綠化美化筑屏障,加強污染防治護生態,發展綠色產業提質效,持續擦亮生態底色,切實筑牢粵北生態屏障。六是把改革開放作為關鍵之招,奮力推動“融灣”“融深”全域全面。完善交通設施,強化改革賦能,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合作共建,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七是把惠民利民作為施政之本,奮力推動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兜牢保障底線,推動教育提質,優化醫療服務,豐富文體生活,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八是把守護安全作為必盡之責,奮力推動社會大局穩定向好。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夯實防災減災基礎,筑牢社會治理防線,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忠誠為先講政治,法治為基盡職責,實干為要勇擔當,廉潔為本樹新風,以高質量政府自身建設,引領保障全縣高質量發展。
連平縣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
一 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關愛服務。
二 提升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水平。
三 為重點群體提供穩定就業保障。
四 提升縣城基礎教育教學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標準。
五 為孕產婦、新生兒提供出生缺陷篩查服務。
六 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和完善居民醫保激勵機制。
七 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八 為青少年提供更加普惠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
九 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十 提供優質高效便民惠企服務。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