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貝嶺鎮雁化村村道拓寬了橋梁重建了
昔日受災鄉村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已完成災后修復拓寬的雁化村村道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 本報記者 曾俊霖
初冬的一縷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在硬底化的雁化村村道上,有幾位老人在家門口曬太陽,有村民正在菜園摘菜,準備中午的食材,呈現出一派愜意的景象。在去年的“6·10”“6·12”水災中,龍川縣貝嶺鎮雁化村是全市受災村莊之一。如今,經過災后重建,村道拓寬了,橋梁重建了,護坡加固了,往日災區鄉村換新顏,村民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全了。
加寬水泥路直通雁化
村民出行安全有保障
從雁化村村口走進雁化的低寨自然村有300米,已經全部實現了硬底化,水泥路直通村里,村道由原來的3.5米拓寬到現在的5米,在轉彎處甚至加寬到7米。“以往,車輛轉彎時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膽。”村民李勝全說,災后重建后,完全由政府出資鋪設村道,昔日窄彎道變成寬闊路面,司機的視線好了,行車、路人的安全也有保障了。
在去年6月12日、13日連降的大暴雨中,5.5公里長的貝嶺鎮上盤村至雁化村道路發生大量山體滑坡,近九成道路被泥石掩埋,進入雁化村的道路完全阻斷。
災情發生后,第74集團軍某旅肩負起搶通上雁路的重任。去年6月14日,該部派出12名官兵、6臺大型機械,和地方人員一道清除道路上的泥石。從14日開始,部隊官兵每天5時30分起床,7時開始清障,持續到晚上9時。經過3天3夜的持續作戰,終于在去年6月16日晚7時許,成功打通進入雁化村的道路。疏通道路后,承建道路的公司開始進駐雁化修建道路,經過1年時間,完成了全村13公里的村道重建工作。
建護坡加固山體
山下村民心無憂
順著村道走入村里,李勝全家位于一個地質災害點的下方,如今,山體做起了護坡,讓他一家倍感安全。“村里90多歲的老人都沒見過那么大的水災,所以當初建房子時,并沒有考慮到山體滑坡的問題。”李勝全說,“然而當晚的雨水沖刷山體,導致山泥傾瀉至房子后墻二樓,幸好村干部提前排查險情,叫我們一家提前撤離,避免了人員傷亡。”
在與村委會相望的山體滑坡處是雁化村較大的地質災害點,面積約6畝,山下住著10戶農戶,為了村民安全,當地自然資源部門開始建設護坡。10戶農戶的交通要塞——雁化橋也重建完工。在橋頭曬太陽的村民李久廣說,現在橋建好了,路好走了,山體也建了護坡,我們出門方便了,居住也安全了。
據雁化村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城回憶說,在去年6月12日晚11時,一聲巨大的崩塌聲后,淤泥和洪水順勢而下,堵塞了山下的河道,沖毀了雁化橋,甚至沖垮了山下部分村民的屋后墻體。洪水如猛獸,當晚沖垮了村里多座橋梁,100多畝農田被淹。
李建城說,在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雁化村開始重建家園,現今村里重修了7座橋梁,修建了300米的河堤。全村5處地質災害點全部建起了護坡,保障了山下30多戶村民安全。20戶全倒戶在今年元旦期間住上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