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全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以產業為突破口逐步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赤光鎮大洋村投資興建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園,助力一方增收脫貧致富。楊堅 攝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通訊員 何山木 自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龍川縣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要求,著力抓好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全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并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11月底,龍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649戶26257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并按相關程序退出,有勞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底的7391元增長到2020年的16929元;2020年省定貧困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值為21123元,全縣70個省定貧困村均達到出列標準,退出率100%。全縣的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在翻天覆地的新變化之下,實現了“農民富”“農村美”“城鄉差距小”“基層建設強”和“產業更興旺”,小康之夢在龍川正變為現實。
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戶脫貧的最好出路。龍川縣積極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大力發展符合市場規律、符合群眾期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把因產業薄弱導致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短板補起來。5年來,該縣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和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克服人口多、土地少等難題,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務實發展,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引進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扶貧產業,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項目,打造“一村一品”和“一鎮一業”,扶貧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據統計,5年來,龍川縣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優質茶油、茶葉、水稻種植產業,牛大力、金線蓮等經濟藥材種植產業,西門達爾牛、黑山羊、肉鴿、溫氏雞等養殖產業,累計發展上述多樣性“造血”型扶貧項目632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9個,建立產業基地12個,建設光伏項目440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力的產業支撐。
產業發展過程中,龍川縣逐步建立完善利益連接機制,擴大產業對貧困戶的覆蓋面,通過發展產業項目流轉貧困戶土地,帶動貧困戶就業,以訂單生產模式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業,實現貧困戶和貧困村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走出一條穩定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扶貧之路。如車田鎮黨委、政府引進主營小盆栽花卉企業——河源七彩繽紛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車田鎮湯湖村建設小盆栽花卉種植扶貧產業基地,共投入產業資金477萬元,帶動全鎮274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參與該產業發展,提供了6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可為貧困戶穩定增收近48萬元,解決貧困人口和其他村民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縣以鄉村旅游為契機,形成“三產融合發展”扶貧新格局。深入開發“紅色+綠色”旅游資源,全縣共有革命遺址46個,在各級各部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各類學習、旅游中,累計接待人數超100萬人次。充分發揮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業大縣的傳統優勢,圍繞霍山景區、特色種植區等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扶貧新格局。如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赤光鎮大洋村建設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園,把龍川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隨著鄉村旅游人數的增多,村民發展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土雞蛋、蜂蜜等土特產,辦起了農家樂,建起了民宿,村莊變成了景區,村民成了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