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持續為龍川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立德樹人助力龍川高質量發展
■老隆鎮水貝小學在原有基礎上擴建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可提供學位3000余個,極大地滿足了當地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
■龍川縣政府發力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加大對全縣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每一所學校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圖為上坪鎮石湖小學使用多媒體設備上英語課。
■龍川赤光鎮中心小學經過升級改造,教育教學環境進一步改善。
核心提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龍川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進展,在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績。
據統計,2010年以來,龍川縣累計投入近20億元,大力夯實教育發展基礎,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從城鎮到鄉村的學校校舍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從“上學難”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由讓學生能“識字算數”向培養成長為創新復合型人才轉變;教師待遇不斷提高,師資平衡推動教育均衡化向縱深發展。龍川先后獲得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廣東省教育強縣” “廣東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集體”“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及“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理念,新目標,新作為。龍川縣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健全學生資助制度,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持續為龍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新建改建擴建縣城學校
孩子不再“上學難”
創辦于2019年9月的九年一貫制的龍川縣卓峰學校,位于林木繁茂、鐘靈毓秀的卓峰山腳下,解決了龍川縣城下泡水片區適齡兒童的上學問題。該校有30290平方米的規劃總用地面積,7棟教學樓、54間標準化教室,可提供學位2700個。
“下泡水屬于城村交界地帶,人口數量多,住宅小區集中,學位緊張已成為常態。卓峰學校的建成大大緩解了周邊學校的學位壓力,許多孩子在家門前就可以享受優質教育。”卓峰學校校長彭建榮說。
隨著龍川經濟的騰飛,縣城的人口數量越來越龐大,再加上外來人口的涌入,縣城學位緊缺問題比較突出。為解決這一難題,龍川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力度,擴建、新建了一所又一所優質學校,解決了適齡兒童“上學難”問題。
龍川縣老隆鎮水貝小學的蛻變就是龍川縣為了滿足新城區學生上學需求的一個例證。該校原本為一所300名學生的村級小學,由于學校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近年來周邊居民人數增長速度較快,難以滿足周邊居民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為此,龍川縣委縣政府投入近3000萬元資金,為學校新建教學樓3棟、綜合樓1棟。全面擴建之后,水貝小學增加了5000多個學位,一躍成為在校學生數千人的“縣城學校”。
引進社會力量辦學成為解決縣城孩子“上學難”問題又一措施。由深圳建林達有限公司先后投資5億多元創辦的龍川第一實驗學校,增加學位近6100個。由智博威教育集團創辦的龍川宏圖學校,提供學位5400余個。這些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形成合力,解決了縣城孩子“上學難”問題,為龍川縣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龍川縣先后投入7億多元(包括社會辦學),在縣城新建學校4所,改造、擴建學校8所,累計增加學位1萬多個,極大地緩解了縣城學位緊張問題。
與此同時,龍川縣加大縣城學校的規劃布局,為“大縣城”建設留足教育發展空間。據龍川縣政府出臺的《龍川縣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專項規劃(2018—2035)》,未來15年,龍川縣將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3所至15所,新增學位約3.3萬個;新增幼兒園30所,新增學位1.1萬個;新增高中學位(含中職中技)3.15萬個。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農村孩子也能“上好學”
新時代,教育當有新作為。提供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讓農村教育事業接軌發達城市是重要的時代命題。從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到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再到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龍川縣農村教育事業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如今30多年間,實現了蝶變:校舍告別了瓦磚房、學生由“上學難”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教育事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龍川縣赤光鎮中心小學是龍川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的見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該校本部(A)校區面積、教學設備逐漸無法滿足周邊適齡兒童入學需求。2015年,龍川縣教育局進行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將赤光第二中學合并到赤光中學,將赤光第二中學的所有教學設施設備包括操場、校舍作為赤光鎮中心小學B校區。在此基礎上,赤光鎮中心小學還新增了一棟綜合樓、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和老師宿舍樓,升級改造了兩個校區的運動場,新配置了電腦室、音樂舞蹈室、書畫訓練室等功能室,學校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解決了周邊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
另外,考慮到部分鄉鎮交通基礎不完善,部分偏遠農村仍存在“上學難”現象,該縣根據實際情況對村級小學部分實行撤并,部分改為教學點,赤光鎮石圳教學點便是其中之一。偌大的教室里,老師用多媒體設備為4名學生講課。該教學點負責人表示,這4名學生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保留教學點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到優質的教育。
據了解,赤光鎮目前共有4個教學點,人數最多的有26人,最少的只有3人。為了滿足這些孩子的上學需求,赤光鎮中心小學或靠近教學點的學校每天都會有老師輪流到教學點進行教學,并且形成了輪值制度。
赤光鎮教育機構的科學整合,是龍川縣統籌推進在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龍川縣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于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要求,著力建機制、強基礎、抓關鍵、固根本,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考核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龍川縣主要采取三項措施:進一步做好教育教學點的布點規劃,建立適應全縣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教育新格局; 做好“三篇”文章,新建一批學校,改造一批學校,繼續做好鄉鎮學校的優化建設;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
農村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極大程度提升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延續了邊遠農村地區孩子的求學夢,義務教育得到了全面均衡發展。這些源源不斷涌現的“新生”人才力量,終將匯聚成洪流,為龍川縣全面啟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川”流不息的人才動能。
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 幼苗茁壯成長有保障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是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近年來,龍川縣委縣政府全力推進學前教育“5080”計劃,通過采取新建、改擴建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龍川縣學前教育“5080”覆蓋率實現新突破。
寬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齊全的活動室,色彩繽紛的玩具,獨具匠心的園內設計,讓孩子們可以在優良的環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卓峰幼兒園是按照省一級幼兒園標準建設的,共有400多個學位,由縣教育局統一管理、統一教師調配,學費按公辦幼兒園標準收費,解決了附近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惠及周邊群眾。” 龍川縣卓峰幼兒園園長駱京紅介紹。
據了解,卓峰幼兒園創辦前,該區域的幼兒入園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卓峰幼兒園自2020年8月開辦后,為附近群眾提供了優質、優惠的學前教育。
卓峰幼兒園是龍川推進學前教育“5080”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一個縮影。
為切實完成“5080”攻堅行動任務,近年來,龍川縣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等措施,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并以回收制的形式新設公辦幼兒園9所,縣衛生局機關幼兒園就是其中一所。回收后,該園辦學資金有了保障,通過高標準建設,幼兒園面貌煥然一新。縣衛生局機關幼兒園園長劉芳說:“自開展‘5080’攻堅行動后,幼兒園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園內配套設施得到完善,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學費更加惠民,幼兒在園里學習、生活更有保障。”
截至2020年,龍川縣共有幼兒園155所,在園幼兒24423名。其中,公辦幼兒園56所,在園幼兒12313名;普惠性民辦園90所,在園幼兒11133人, 公辦園及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96%。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超過50%,普惠幼兒占比超過80%,學前教育“5080”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提升了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滿意度。
師資隊伍“兵強馬壯” 桃李芬芳人才滿園
龍川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今年51歲的鄧祺,是義都鎮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31年前,在同樣也是一名老師的父親鄧超維的影響和建議下,他從原廣東老隆師范學校畢業后就選擇了回家鄉當一名小學老師。
“我的父親原本是一位軍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退伍選擇當一名人民教師,一教就是30多年,是我學習的榜樣。”鄧祺感慨地說,他的學生里有不少人都選擇了回到龍川縣,回到義都鎮,支持山區教育事業。作為一種家風的傳承,鄧祺的女兒鄧凌云同樣十分熱愛教師這份工作,在2016年大學畢業之后毅然返鄉,在義都鎮中心小學擔任小學英語老師。
幾十年滄海桑田,鄧祺一家三代人既是山區教育事業的貢獻者,也見證了龍川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龍川縣教育系統著力于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師德宣傳、教育、排查、整改工作長效機制,完善師德宣誓、承諾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同時,通過“送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加強對老師隊伍的培訓。據統計,2020年,龍川選派校長、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3人次、省級培訓161人次、市級培訓4702人次,組織開展了縣級培訓5964人次、校級培訓9901人次;申領學歷提升補助資金五批2880人,兌現四批,發放補助資金542.36萬元。
在龍川教師隊伍日漸壯大的同時,龍川縣教育系統也越來越重視先進典型引領作用,按照省、市、縣要求組織參加“全國勞模”“廣東省勞模”“河源市勞模”“河源市最美教師”“龍川好人”等評優評先推薦評選工作。2020年,組織開展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活動,共推薦評選市級以上先進個人28人,縣級先進個人561人。
特色人才百花齊放 特色引領邁入新篇章
新時代,教育應有新氣象。在龍川縣義務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特色教育也不甘落后,以“沖天”之姿飛速發展。近幾年,龍川縣教育系統根據新的辦學思想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教育內涵發展和特色文化建設。
堅持在傳承中創新,深入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品位。龍川縣各大中小學校以現有的特色和特長為依托,努力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比如以象棋為特色文化的老隆鎮第二小學,學生們在近年來的河源市象棋比賽、省棋王爭霸賽等賽事中屢創佳績。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們借助象棋不僅開發了思維力、想象力,還從中領略到了不怕挫折、勇于挑戰的拼搏精神。有以中華武術為特色的老隆鎮澗洞小學,學生們通過學習武術鍛煉了身體、增強了身體素質,還從中認識到尊師重道、孝悌正義等武德內涵。以“翰墨文化”為特色的赤光鎮中心小學、“山水文化”為特色的義都中學……一批又一批 “美而特”、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特色學校發展了龍川的教育事業。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龍川縣教育系統通過不斷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開展好體育、藝術、科技等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在不同的求學路途上邁向廣闊的新天地。
2020年,龍川縣中招成績總分745分以上達218人,全市占比42.7%。高考成績600分以上考生達25人,再次實現了新增長;入圍高分優先錄取線(重點本科)605人;入圍地方專項310人,比去年增加94人;本科入圍人數2272人,入圍率達40.32%。中高考成績的全線飄紅,是龍川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出的豐碩成果。
昂首走向小康新時代,龍川縣教育系統將加快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古邑山區特色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
■組稿:本報記者 梁驅遠 通訊員 余洪科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