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
“互聯網+電商”讓農產品走向千家萬戶
■龍川著力構建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體系,全縣24個鎮電商站點全覆蓋,讓龍川“山貨”順利走出大山。龍川縣最偏僻的細坳鎮自開設電商服務站后,當地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進了城市餐桌。
■通過線上推廣,龍川縣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俏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龍川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內企業將包裝好的貨發往物流配送點。
■電商帶動了一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加入鄉村振興隊伍。龍川縣田心鎮三友村兩名大學生畢業后回到家鄉,開設電商服務站,幫助當地和周邊鎮村銷售農產品。
■龍川縣電子商務產業園是一個電商集聚區和電商發展基地
核心提示
今天的龍川,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該縣將電子商務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平臺作用,大力發展“互聯網+電商扶貧”新模式,成為龍川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成為龍川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在農村電商加快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電商扶貧方法,電子商務得到較快發展。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5個鎮級電商扶貧站點投入運營,建成20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鐵路綜合物流園、百城百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項目加快推進。電商為龍川縣脫貧攻堅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龍川農特產品走向千家萬戶。
農村電商的高質量發展,帶動了龍川縣農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龍川縣打造了油茶、茶葉、水果、大米、蔬菜等特色扶貧產業,培育和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村共42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覆蓋全縣24個鎮42個村。
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
讓龍川“山貨”順利走出大山
今年新春佳節,龍川縣的優質農特產品搭上電商消費扶貧快車,走出大山,走俏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春節期間,龍川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內各電商工作站十分忙碌,油茶、大米、香菇、木耳等優質農特產品以禮盒包裝的形式,通過電商消費扶貧的渠道暢銷“雙區”市場。廣東金三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把優質的農產品搭配成套餐式扶貧大禮包,通過電商消費扶貧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銷售近2萬盒。
農產品走俏“雙區”市場,得益于龍川建立的扶貧產品目錄。為有效助力脫貧攻堅,龍川縣建立了扶貧產品名錄,以政府信用為企業站臺背書,通過龍頭企業代銷、宣傳推廣展銷、商場超市直銷、電子商務營銷等模式,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該縣優質農產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龍川縣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充分發揮農業產業特色優勢,對接大灣區城市品質生活新需求,逐漸把該縣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
近日,記者在龍川縣細坳鎮電商服務站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地接收著各種服務信息和銷售訂單。據了解,該村電商服務站主要銷售當地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等特色產品。該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村電商信息服務站的建立,實實在在地讓村民得到了實惠,既賺了錢,又享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
龍川縣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原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著力構建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體系,有效促進了農產品流通,搭建農產品供應鏈,有效提高該縣農特產品銷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據介紹,龍川縣目前共有228個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其中70個省定貧困村實現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電商服務站點覆蓋率超65%。據統計,去年該縣25個鎮級電商服務站點在助力農特產品上線,幫助群眾增產增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年完成消費扶貧總額568萬元。
同時,該縣出臺《龍川縣農村物流現代化建設發展規劃2019-2022》,重點解決農村電商發展的物流問題。通過對規劃的推動落實,進一步優化物流配送體系,建立了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機制。全縣工業、日用品下行及農產品上行以電商物流快遞分撥中心為主要節點,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服務。同時整合了縣內不具備農村配送能力的快遞企業的快遞包裹,利用4條物流線路,配送至189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全縣315個行政村物流覆蓋率可達100%,每日下行的物流量約25000個包裹,上行的物流量約15000個包裹。實現從縣到村24小時內配送完成(偏遠村48小時配送完成)。同時通過三級物流方案整合實施,實現物流上行成本減少20%以上。
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
大平臺助力電商成長
近日,記者走進龍川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發現園區內廣大電商人在春節的銷售高峰忙完后,又開始新一輪忙碌的工作。
據介紹,龍川縣將電子商務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這個平臺,大力發展“互聯網+電商扶貧”新模式,于2017年9月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該園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其中公共服務面積2000平方米,孵化辦公面積約3000平方米,物流分揀中心1500平方米,該園圍繞“一園八中心模式”建設,其中包含創業孵化中心、人員培訓中心、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網絡倉儲配送中心、視覺設計中心、創客交流中心及OTO展示中心,可同時容納50家企業300余人辦公,是一個電商集聚區和電商發展基地。園區服務功能齊全,力求為當地網商企業、個人提供全方面優質服務。
園區致力于打造全縣企業電子商務孵化器和電子商務創業區,為入駐企業及全縣電商從業者提供一對一的技能培訓、客服托管、訂單協管、數據挖掘、貨源提供、分揀發貨、品牌推廣、產品溯源等多方面的扶持幫助,推進電商營銷服務體系和電商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目前,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企業48家,辦公人數350余人。
據介紹,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企業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星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南越綠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金三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龍川縣綠雅恒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龍川縣稻豐源農資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2019年實現消費扶貧總額3448萬元,去年前10個月消費扶貧總額3069萬元。
年輕人返鄉做電商
扶貧產品送上城里人的餐桌
崔志源是土生土長的龍川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深圳從事電子商務經營工作。前幾年,他看準河源農村電子商務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毅然放棄在深圳的發展機會,回到家鄉創業。目前,他是龍川縣南越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運營總監。他所在的龍川縣南越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目前龍川的大型電商企業之一,公司電商運營團隊人員多數為從珠三角返鄉發展的“80后”“90后”大學畢業生。
龍川縣南越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立有自己的產品銷售渠道及網絡銷售平臺,目前已成功上線天貓商城、京東網、蘇寧易購、嶺南優品等平臺,共擁有10余間店鋪,并獲得“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龍川館”的唯一運營權。
龍川縣南越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在輔助發展農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和促進農產品上行、增加貧困戶收入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精準電商扶貧事業。一方面,公司通過自身平臺優勢和專業能力,幫助龍川當地的農戶、合作社及企業,將他們所種植和生產的農特產品放到網上銷售。4年多來通過不斷深入農村,與當地政府、農戶、合作社、企業等進行合作,在助力農產品上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一年可實現農特產品交易額600多萬元,很好地解決了龍川本地許多貧困戶的農產品上行難問題。另一方面,公司在義都鎮桂林村建有茶葉種植示范基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當地茶葉走向產業化。近年來該公司免費向農戶發放優良品種茶苗和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帶動新增茶園300畝。與當地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協議,由公司進行統一加工、統一包裝,利用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銷售渠道,有效提高了產品的銷售量和品牌影響力,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與龍川縣南越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樣,在電商行業大顯身手的還有很多年輕的龍川電商公司。
截至目前,龍川縣共有電商創業人員700多人,電商企業(網店)260多家。電商企業的加盟,有效促進了該縣茶油、茶葉、腐竹、應季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轉型、農民增收致富。
電商帶貨動力強勁
去年消費扶貧交易額3728萬元
龍川縣農村電商之所以能得到加快發展,得益于消費扶貧工作。其中廣東金三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是開展消費扶貧很好的范例。該公司創新“電商+龍川特色農產品+消費扶貧”新思路,通過社交電商平臺,主動對接深圳幫扶對口單位,向他們提供本地特色農產品年貨禮包,有效解決貧困村、貧困戶農特產品滯銷問題。
2020年,廣東金三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完成消費扶貧總交易額 670359 元,其中大米 356410元,農產品大禮包 173190元,霍山米粉 72622元,茶油 13620元,其他農副產品 54517元。有效帶動貧困戶237戶,給貧困戶分紅56691元。
同時,龍川還通過推動傳統農業企業與京東、1號店、亞馬遜、微營銷等電商企業合作。
2019年以來,該縣幫助貧困村、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消費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全縣累計消費扶貧交易額達7608萬元,其中2019年累計消費扶貧交易額達3880多萬元,2020年累計消費扶貧交易額達3728萬元。
電商發展帶動了農村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龍川縣打造了油茶、茶葉、水果、大米、蔬菜等特色扶貧產業,培育和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村共42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覆蓋全縣24個鎮42個村。義都鎮桂林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6村2鎮入選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建設成效顯現,初步形成集油茶產品生產、物流、觀光等于一體的發展新業態。
龍川縣有關負責人表示,龍川縣將以農村電商為切入點,把龍川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市場連在一起,整合全縣農產品資源,打通線上線下“關節”,讓龍川農產品直通大灣區乃至全國,在互聯網上打響龍川現代生態農業品牌。
■本版組稿 :本報記者 蘇勇軍 特約記者 曾祥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