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常態化開展“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干部在貝嶺鎮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陳小玲 曾祥太 攝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5月22日,龍川縣組織開展“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h委書記黃海生率隊到貝嶺鎮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幫助村民清理房前屋后雜草垃圾,以實際行動扮靚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當天,黃海生帶領縣委辦、縣文廣旅體局、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委宣傳部、縣人武部、縣交通運輸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城管綜合執法局、縣科協以及縣紅十字會等單位的黨員干部共100多人,穿上“紅馬甲”、拿起掃帚,深入到貝嶺鎮上盤村、米貝村、雁化村參加“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對道路兩旁、房前屋后、溝渠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對衛生死角、陳年垃圾、亂堆雜物進行集中清理整治。
上盤村、米貝村、雁化村在2019年6月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造成部分村道中斷、基礎設施沖毀、農田水利設施受損,是全縣的重災區。經過兩年堅持不懈的重建,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曾經的重災村蛻變成美麗新村。
黨員干部返鄉,助力鄉村換新顏。群眾看到黨員干部為他們清掃道路和房前屋后而深受感動,紛紛拿起了掃帚參與到清掃隊伍中。有些群眾泡好茶捧給黨員干部喝,并表示將摒棄亂丟垃圾的陋習,自覺做好房前屋后的衛生保潔,與黨員干部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黃海生在勞動結束后與黨員干部進行了座談。他指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一環、關鍵一招,也是提升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的具體舉措,全體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中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黃海生強調,要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提升鄉村振興實效。通過學好百年黨史,堅定初心使命,汲取智慧力量,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動員廣大黨員干部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投身村莊清潔行動,在田間地頭學黨史、辦實事,推動村容村貌明顯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要強化示范帶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當好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宣傳員”,不斷提高群眾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知曉度、滿意度和支持度,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形成黨員帶頭、群眾齊干的良好氛圍,共同扮靚美麗鄉村。要加大工作力度,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村莊干凈、整潔、有序,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據悉,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龍川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到行動上,創新性實施“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按照安排,結合每個階段的工作實際,每個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主要內容包括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鄉村振興相關活動、政策宣傳活動、入戶走訪活動和開展農村社會安全穩定排查等,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共建美麗家園行動中,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