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龍川縣

龍川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堡壘引領先鋒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章

2021-06-28 09:59:04 來源:河源日報


■龍川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施“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全縣黨員干部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返鄉回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暨村莊大掃除清潔行動,在田間地頭學黨史、辦實事。

■在2019年“6·10”“6·12”特大自然災害中,廣大黨員干部不顧個人安危,搜救被困群眾。

■在災后復產重建過程中,龍川縣組織發動1000多個基層黨組織、3萬多名黨員奮戰在災后復產重建第一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龍川縣黨員干部勇擔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圖為堅守在河惠莞高速公路霍山出入口聯合檢疫站的黨員干部和工作人員。

核心提示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龍川縣以黨建為引領,將組織資源轉化為干事創業資源、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激發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夯實筑牢黨在龍川的執政根基。


黨員帶著干,群眾跟上來。強有力的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干事創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同時,龍川縣發揮群團組織優勢,抓好黨群共建,形成黨委組織領導,全社會勠力同心、共推鄉村振興、共建美麗家園的生動局面。


發揮基層黨組織


戰斗堡壘作用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的端午假期,龍川縣赤光鎮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的游客,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所在的赤光鎮大洋村,2019年11月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由農村變成景區,是大洋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果,也是大洋村黨總支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抓住機遇發展鄉村旅游的成果。


收入漲了,村子美了,笑臉多了,這是大洋村黨總支書記葉自富眼中的大洋村的變化。


葉自富介紹,大洋村是革命老區村,10多年前全村沒有水泥公路,青壯年基本都外出務工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洋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大洋村黨總支按照“抓班子、帶隊伍、建機制、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引進鄰村黨員、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駱東梅到大洋村投資創業,開發建設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使大洋村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通過土地流轉、廠房出租、勞動就業等方式,源東美麗鄉村產業體驗園每年可為大洋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為當地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


在抓“造血”產業建設的同時,大洋村黨總支接續奮斗、砥礪前行,抓住大洋村被列入省級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的機遇,扎實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除危舊泥磚房,搞好房前屋后衛生,清除河道溝渠的垃圾,加強道路、村文化廣場及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和小公園等“四小園”建設。


花兒開滿園,葡萄吐新葉,田野著綠裝,人在花中行。如今,大洋村村道實現了硬化,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村民收入增加,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一個敢于擔當、一心為民服務的黨組織,一個有家鄉情懷、事業有成的黨員企業家,譜寫了大洋村新時代的發展篇章。


大洋村“黨組織+黨員致富帶頭人”的發展模式,在龍川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不是個案。


一直以來,龍川縣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始終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貫徹執行《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狠抓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基礎性源頭性問題,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強化黨組織的全面領導,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共建美麗家園。


龍川縣黎咀鎮皮潭村黨支部一直是村民心目中的“支柱”。近年來,皮潭村黨支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富民興村新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生態優先、產業支撐”的發展之路。2020年,皮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63人全部脫貧摘帽,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78.9元,較2015年增長了近7倍;村集體收入達31.4萬元,較2015年增長了近30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皮潭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東江邊建起了現代化的休閑文化公園,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全村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一棟棟小洋樓代替了泥磚屋,庭院衛生整潔……從高空俯視,整個皮潭村美麗得如同一幅現代山水畫。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近年來,龍川縣深入實施“頭雁”工程,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1+2”結對共建活動,整頓22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調整“四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7名,高質量完成了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全面推行“黨建為村·粵治粵好”項目,龍母鎮珠塘村是全省第一個在該平臺認證上線的村。目前,全縣357個村(社區)全部完成“騰訊為村”平臺上線。創新人才振興舉措,在全市率先開展村級后備干部“育苗”工程,累計選拔培養4批386名村級后備干部;實施“村村優”人才培養工程,培養涉農專業人才;舉辦“高層次人才基層行活動”,邀請華農專家教授對130名一線農技人員和種養致富帶頭人,開展農業技能專題培訓。


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近年來,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龍川圓滿完成鄉村振興階段性任務。到2020年底,全縣創建干凈整潔自然村1088個、完成率達83.5%,40%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新農村實現美麗蝶變,奮力開創了鄉村振興新局面。


今年,龍川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施“十萬黨員干部返鄉”行動,全縣黨員干部雙休日和節假日紛紛返鄉回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暨村莊大掃除清潔行動,在田間地頭學黨史、辦實事,再次掀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以實際行動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截至5月底,全縣共開展助力鄉村振興、人居環境大清潔行動2450場次,參與人數達16萬余人次。


危急之中顯身手 黨員干部勇擔當


6月12日,是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村民銘記的日子。兩年前的這一天,米貝村遭受特大自然災害襲擊,家園被毀;2020年的這一天,57戶受災村民集體喬遷電梯洋房;2021年的這一天,災毀河道疏浚暢通,被毀道路經過修復變成了瀝青路,農田里水稻拔節孕穗,大滑坡群經過治理后種上了綠草,家園再度回歸到山清水秀。


兩年時間,米貝村村民見證了被毀家園再現新顏的過程,見證了黨員干部在危難面前不顧個人安危的大無畏精神和不怕艱難險阻的敢擔當善作為作風。


2019年6月12日晚,米貝村暴雨如注。時任貝嶺鎮黨委副書記黃建華作為米貝村的包村鎮領導,和米貝村黨員干部堅守在村里,24小時帶班、值班,并不時觀察雨情、汛情。在觀察到河水暴漲后,黃建華果斷組織村民連夜轉移。河水漲得很快,通信、供電相繼中斷,黃建華帶著黨員干部兵分多路,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在黑夜中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轉移住在河邊、山邊等危險區域的群眾。當天晚上8時至10時,他們共轉移群眾170多人。


貝嶺鎮黨委書記鄒偉周了解到米貝村的災情后,迅速組建了由6名輔警、9名護林員和6名消防隊員組成的突擊隊,逆行挺進米貝村。面對S238線上盤村往米貝村的29處塌方、道路被阻斷的巨大困難和危險,這支由黨員干部組成的突擊隊沒有退縮,在縣公路局麻布崗養護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冒著生命危險開辟出一條生命救援通道,進入米貝村后,迅速組織救援行動。


當時暴雨仍在持續,山體不斷出現滑坡,村里道路、電力、通信中斷,突擊隊員不顧個人安危,成功將滯留在山上的18名群眾轉移了出來;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洪水滔滔的米貝河,把3戶6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解救出來;靠著頭頂上的應急燈、手中的電筒和手機的燈光,突擊隊仔細排查每一處房屋,搜尋、轉移出群眾13人。


與時間賽跑,與滔天的洪水搏斗,從被滑坡沖毀掩埋的房屋中搶人,在大災大難面前,部隊官兵、黨員干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顧安危、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和群眾一起抗擊自然災害。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13日下午6時,米貝村377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出來,并得到妥善安置。


“黨培養的好黨員好干部,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命。”米貝村村民劉新如夫妻均是70歲的老人,和患有精神疾病的40多歲的兒子住在一起。當天,在鎮、村干部的攙扶下,他們被及時轉移到對面村民家中,10分鐘后,劉新如的老屋子就被洪水沖垮了。


在2019年“6·12”特大自然災害中,龍川縣麻布崗鎮上溪村遭遇山體滑坡和洪水侵襲,道路、通信中斷成為孤島,住在村里的2350名群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關鍵時刻敢于擔當的鎮、村黨員干部,冒著生命危險,把危險區域的群眾救了出來,把全身癱瘓的鐘阿滿老人用被子抬著轉移到安全地帶,創造了全村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故的“奇跡”。


在創造“奇跡”的力量當中,黨員干部是群眾的“主心骨”。麻布崗鎮副鎮長巫春平是包上溪村的鎮領導,在陸路不通的情況下,他在漆黑的夜里駕駛著鐵皮船從富州水庫逆流而上,沒有航道、沒有航標,小船在洪水中險象環生,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必須趕到村里轉移群眾。村干部、黨員楊志科患有心臟病,不能激烈運動,卻在雨夜里來回奔跑,救出一名又一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他無數次經過妻子經營的小店,都沒有進去幫助妻子轉移物品,任憑店里的物品被洪水吞噬。“我是黨員,救人第一,顧不了身體不適,顧不了自家的小店?!笔潞笥腥藛査麨槭裁疵爸“l危險救人和不幫助妻子搬商店的冰箱、電視等物品時,他這樣回答道。


危急之中顯身手,黨員干部勇擔當。在2019年“6·10”“6·12”特大自然災害中,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在災后復產重建中,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更是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據統計,2年來全縣組織發動基層黨組織1000多個、3萬多名黨員奮戰在災后復產重建第一線,全縣20.55萬名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得到全面恢復,186戶全倒戶住上了新房,820戶嚴損戶房屋完成修繕,所有受災村的道路、橋梁、電力、通信、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修復完成,26個省級災后重建補助項目如期完成。


接踵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考驗了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檢驗了廣大黨員干部的戰斗力。


勇擔責任,讓“逆行”更無畏。龍川縣衛生醫療、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黨員干部主動申請取消休假,有效組織、靠前指揮,發揚頑強斗爭的精神和連續作戰作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投身到醫護救治、市場管控、維護穩定一線工作中。廣大黨員干部主動站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發揚大無畏精神,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排查管控外來人員、為群眾服務,切實做到履職盡責不缺位、做到位、有作為,引領全社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龍川縣疾控中心黨支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行動迅速、應對有力,黨員干部帶頭深入防控一線開展工作,做好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預防性消毒消殺、衛生宣教等工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龍川縣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彭靖皎牢記初心使命,以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始終堅守崗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當黨中央發出馳援湖北的號召后,彭靖皎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號召,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2020年2月11日,彭靖皎作為河源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奔赴湖北荊州,為湖北地區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為黨分憂,踐行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踐行新時期白衣戰土的神圣使命。


據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龍川縣組織1萬多名黨員干部投身抗疫一線,成立36個臨時黨支部,建立黨員先鋒崗416個,讓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3萬余名黨員累計捐款329萬多元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吳發雄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