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龍川縣

龍川縣田心鎮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

用“繡花”功夫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

2021-09-07 10:47:53 來源:河源日報

■田心鎮上塔村是革命老區村,上塔赤衛隊活動地舊址經布展后,成為龍川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田心鎮松林村螺旋藻蛋雞養殖基地

■美麗宜居的田心鎮

核心提示

一條條村道干凈整潔,一個個廣場文明亮麗,一處處產業蓬勃發展……8月的龍川縣田心鎮,鄉村振興工作如火如荼,各個村落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田心鎮地處龍川縣境中部偏東,韓江上游,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近年來,田心鎮緊緊圍繞市委“示范區”“排頭兵”建設及龍川縣委打造生態、現代龍川新思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工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取得扎實進展,在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黨建引領有力 為群眾辦實事

學黨史,踐初心。今年以來,田心鎮認真執行“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名黨員。同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落實各項任務作為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培訓最重要的“實踐課堂”,在大戰大考中筑牢理想信念,增強能力本領,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田心鎮委黨校還舉辦12期培訓活動,并利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學習強國”APP、騰訊“黨建為村·粵治粵好”等平臺,向廣大黨員推送學習資料、經驗做法,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

“除固定的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外,全鎮組織了一些黨史學習教育的自選動作,例如開展紅色歷史學習、老黨員上黨課、講黨史等。”田心鎮黨委書記丘其東說,田心鎮堅持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一體化部署推進,突出“強基賦能”用心用情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用如磐初心凝聚奮進之力。

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如今,走在田心鎮通往龍母鎮的813縣道上,6.5米寬的路面讓錯車毫無壓力,新修的路面更是讓過往車輛暢通無阻,也為田心鎮居民的出行安全增添了一層保障。

據悉,田心鎮轄區813縣道過境路段有多家商住戶占道建筑、長期坑洼破舊、灰塵大和排水不暢等影響群眾出行。今年,田心鎮把該項民生實事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鎮黨委組織鎮、村干部,在公路事務和交通運輸部門的協同配合下,5月13日,田心鎮派出鎮、村干部93人,施工方派出大型機械5臺,切割設備3臺,施工人員35人,在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統一指揮下,克服日曬、突發暴雨等困難,共拆除占道圍墻38處約230米、鐵皮棚7處約150平方米、門坪50處約1900米,1天基本完成拆除整治任務,為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旅游道路升級改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在現場看到,道路兩旁的占道鐵皮房、圍墻、“牛皮蘚”等均已拆除清理干凈,遠處還有幾輛機械車輛正在施工。“修好的道路會根據情況鋪設人行道,有條件的地方還會栽種綠植。”施工現場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路面基本完成,正在做排水溝,路兩邊還將安裝路燈,全部工程預計年底完成。

“現在村里的環境變好了,村道變寬了,還有廣場,晚上都可以散步,這些變化以前做夢都沒有想過。”田心鎮松林村67歲村民彭美金說。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固本培元方能枝繁葉茂。”丘其東表示,田心鎮通過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提前謀劃完成了各個村黨組織書記任免工作,使得全鎮黨組織書記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干部能力、文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其中,田心村的黨支部書記黃發強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并且學習涉農專業,在農村產業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等方面更有經驗。三友村的“85后”黨支部書記鄒水平也通過帶領群眾科學種養的方式服務村民,該村整體工作也在全鎮處于靠前位置。

發展特色產業 筑起富民之路

悠揚的音樂、自動投料裝備、良好的通風系統……在田心鎮松林村的螺旋藻蛋雞養殖基地的雞舍里,1萬多只蛋雞正享受著音樂和美食,好不樂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松林村螺旋藻蛋雞養殖基地項目是由深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4720平方米,于去年6月建設完工并投入生產,今年形成市場化運營后,全部交由松林村接管。“我們養殖基地現在每天產蛋8000多枚,在京東商城、圳扶貧等線上平臺售賣,每枚雞蛋市場價為3.6元。”松林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鄒新介紹說,雞場目前最多可容納1.2萬只,希望以后還可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螺旋藻作為優質綠色飼料在蛋雞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是深圳創新技術在我市的具體運用,目前已成為田心鎮特色養殖業的新“名片”。深業集團有限公司駐松林村工作隊隊員、螺旋藻蛋雞養殖基地負責人熊偉表示,在蛋雞飼料中添加3%的螺旋藻,可替代魚粉,不但節約飼料,還提高了產蛋率,降低了飼料成本,雖然價格比普通雞蛋貴,但因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接下來,熊偉還將在松林村駐點到今年12月,目的就是更好地給予松林村的旋藻蛋雞養殖基地技術支持,同時助力螺旋藻雞蛋在市場中實現穩定銷售。

產業發展好,村民的獲益更多。松林村在螺旋藻蛋雞養殖基地工作的固定職工有8人,楊仕英就是其中一位。她已在該基地工作1年有余,每天主要是負責撿雞蛋、搞衛生和給雞打疫苗,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村里有了這樣的好企業,不但家里的收入增加了,我還學到了很多養雞技術。”楊仕英說,將來的生活肯定會過得越來越好。

龍川魚生在我市乃至全省聞名已久,但肝吸蟲可能乘機進入身體的擔心也同樣存在,田心鎮華瀅智慧農場正在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實驗,通過給草魚喂食中草藥的方式,尋找更科學的養殖方法養殖無肝吸蟲、適宜生吃的草魚,讓魚生的制作和運營實現標準化、規范化。該農場負責人楊權介紹說,目前還在探索魚菜共生和魚稻共生等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田心鎮有3個村在霍山旅游風景區周圍,在田心鎮東江村開店14年的飯店老板楊偉松說,村里目前有200多人在從事餐飲、導游等與旅游相關的職業,當地銷售的一些農副產品也多產自本村。由于是多年老店,菜色、口味也非常不錯,楊偉松的飯店還有很多“回頭客”,不少縣城的游客以及附近市縣游客也會經常到他的店里就餐。“優質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到村里消費,給我們帶來了實惠。”楊偉松說。

此外,田心鎮還大力發展田北村鷹嘴桃、松林村三紅蜜柚種植項目等特色優勢農業,目前全鎮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83家,家庭農場26家,養殖大戶11家,鷹嘴桃種植面積1500畝,蜜柚種植面積600畝,百香果種植面積500畝,“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已逐步形成。

“我們還計劃將霍山、下塔、甘陂畬族村的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進行整合,結合市里推動的打造3天2夜旅游線路,設計田心鎮的旅游路線,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田心鎮鎮長葉青表示,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只有做好產業這個大文章,振興才有持續動力。

建設美麗鄉村 推動鄉村振興

走進田心鎮甘陂畬族村,映入眼簾的除了嶄新的柏油村道,還有具有畬族風情的紅色的美麗護欄。村口的廣場上,豎立著繪有畬族圖騰的背景墻以及畬族文化宣傳公益廣告牌等。

“目前村里正在推進一河兩岸工程,加快碧道、少數民族廣場建設,中小河流整治等。”甘陂畬族村黨支部書記藍錦友說,各自然村正在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民房風貌整治工作。

甘陂畬族村是龍川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行政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省級示范村。近年來,甘陂畬族村深入挖掘和弘揚畬族特色傳統文化,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積極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網絡健全、結構合理、運行有效,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村民的新農村。

藍錦友表示,根據甘陂畬族風情旅游村規劃編制,已完成甘陂畬族風情園二期工程,建成村文化墻、民族特色燈柱、綠化、亮化、健身場所等項目,并配合龍川縣文廣旅體局將甘陂畬族村民俗“三月三烏飯節”“安龍節” 2個項目列入龍川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成旅游公廁1座,整個編制工作已完成80%,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今年,田心鎮對東江村臨近霍山旅游風景區兩旁的民房進行了統一的外立面改造,青磚黛瓦的村莊好似一處世外桃源。楊偉松的飯店也在其中,他表示,現在風格統一了,看起來更漂亮了,希望借助鄉村振興讓村莊變得更美,發展越來越好。

抓弱項,補短板。去年以來,田心鎮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50萬元完成了甘陂畬族村2.3公里道路硬底化、東江村1.5公里道路硬底化、谷坑塘至名揚1.5公里道路硬底化,田心村1公里道路硬底化;多方籌集資金250多萬元完成街道霍山路十字路口至開發區衛生院破損道路挖補,同時對道路兩邊的排水設施、管網線路等進行改造,增設人行通道,還成功將龍石公路大修工程立項,現該工程已基本完工,極大地改善了沿線群眾出行條件。

葉青表示,接下來,田心鎮將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形成常抓常管的工作機制,構建“齊抓共管、共治共享”格局,同時緊抓美麗宜居鄉村創建,扎實推進村莊綠化、道路硬化、村道亮化、庭院美化等工程項目,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未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相信一個個百姓富、生態美的村莊會陸續展現在人們面前,譜寫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田心鎮概況】

田心鎮地處龍川縣境中部偏東,韓江上游,地處北回歸線的山區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主要景區有霍山和下塔,霍山位于田心圩鎮東北部,海拔550米,方圓8平方公里,是廣東七大名山之一,2021年已開發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下塔位于塔峰村,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塔為四角七層閣式磚塔,高16米,葫蘆式塔頂。下塔是省內和全國罕見的四方磚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田心鎮文人薈萃。歷史上曾出過進士、舉人多名,其代表人物有明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及第巫三祝,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正士巫榮。近代有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革命先輩駱達才。

【紅色歷史】

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龍川縣田心鎮上塔村的農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下,在本村建立了農民協會、赤衛隊、黨小組和村蘇維埃政府,革命斗爭持續不斷,是五興龍革命根據地的一個部分。在1925年至1934年五興龍蘇區時,上塔村(上揚村委會上塔自然村)主要在村蘇維埃政府建設、村赤衛隊游擊戰和反國民黨“進剿”斗爭三方面,對蘇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和犧牲,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老區村的歷史見證,是實至名歸的革命老區村。今年6月,土地革命時期上塔赤衛隊活動地舊址被命名為第一批龍川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策劃:陳小玲 甘國科 邱志飛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曾祥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