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念好創、招、優“三字訣”
端穩就業“飯碗” 托起民生幸福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陳靈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龍川把“穩就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瞄準“痛點”靶向,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念好創、招、優“三字訣”,以產業建設開發更多就業崗位,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強化就業服務供給,大力推進培訓工程促進就業創業,全力以赴端穩就業“飯碗”,托起民生幸福,將實事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
“創”字賦能 優化政策措施
日前,龍川縣“南粵家政”工程技能培訓班再次開班,20多名來自全縣各鎮的學員,在此接受婦嬰護理等專業知識培訓。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學員們掌握技能并考核通過后,將根據個人意愿推薦到河源及珠三角城市就業。
穩就業,保民生。龍川縣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創新思路,多措并舉,通過培訓提升技能,實現穩定就業。據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開辦了SYB創業培訓班、“粵菜師傅”培訓班、“南粵家政”工程技能培訓班,培訓人數849人次,為有就業和創業意愿的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增強勞動者創業意識,提高技能水平。
同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加強就業形勢監測,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幫扶重點群體就業。截至8月底,全縣促進創業215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6%,創業帶動就業672人;為中小微企業新發放創業貸款26筆共770萬元,累計發放技能晉升、“粵菜師傅”、創業培訓等各類專項資金437.8萬元,惠及3000余人。
“招”字為本 拓寬用工渠道
連日來,鐘國輝很忙碌,工作日在龍川工業園的一家企業上班,周末和節假日就趕回鶴市鎮芝野村的家中干農活。盡管肢體有些殘疾,這位1972年出生、初中畢業的漢子,用勞動撐起了自己的四口之家。
“離家不遠,工資還可以,找到了一條出路?!辩妵x在去年年底通過應聘方式,成為園區企業丹尼玩具(龍川)有限公司裝配部的一名員工,除去交通、社保、食宿等費用開支,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
在“家門口”工作賺錢又不丟棄農活還能照料家庭的,鐘國輝不是個案。據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有1.3萬余名當地群眾在龍川工業園務工,其中30—50歲的務工人員占到六成以上,而女性占到70%。從年齡層次分析,絕大多數在龍川工業園務工的群眾,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長輩,就近就業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庭,很符合他們的選擇和需要。
“千方百計幫助有工作需要的群眾找到工作,同時也緩解企業的‘用工荒’?!?縣工業園區企業用工中心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選擇在家鄉務工,通過線上線下發布招聘信息,讓本地勞動力實現本土就業。
據悉,龍川多舉措搭建就業平臺,持續加大招聘力度,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把崗位“送”到求職者手中,紓解企業招工難問題。加強宣傳引導,積極搭建用工平臺,縣人社部門、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縣技工學校聯合發力,通過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等,今年以來為廣大求職者提供4000多個職位,成功入職2562人,為企業解決用工招聘問題。
“優”字保障 提升服務水平
龍川縣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的各項政策,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多措并舉促進各類群體就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聚焦人才輸送,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人才培養。龍川縣通過組織校企合作對接會,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更多畢業生就業。今年以來,龍川縣分批次組織300多人次技工學校學生深入企業參觀對接,促進技能人才進園區。目前縣技工學校開設深圳銀寶山新、深圳金三維等4個校企合作班,共為縣工業園區、深圳、東莞等地企業輸送實習就業人才430人。
著力解決企業員工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全力消除員工后顧之憂,讓人才留得住、有發展。龍川通過建設“雙創”基地、升級改建通衢鎮衛生院為縣第三人民醫院等舉措,為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園企業完善商業、休閑、消費、金融、運動、醫療等配套設施,解決園區企業員工娛樂休閑、健康保障等問題,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