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精準謀劃“高鐵經濟”文章,規劃建設三大發展平臺,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產興城 高質發展
□贛深高鐵龍川西站
□ 美麗現代的龍川縣城
在今年10月底召開的中共龍川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擘畫了該縣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宏偉藍圖,對城市建設提出了奮斗目標,要求加快構建“一江兩岸五組團”城市空間新格局,規劃建設面積超100平方公里、容納50萬人口的縣城。
城市的高質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以高鐵為媒,加快產業建設。龍川縣圍繞“融灣”“融深”多向發力謀劃建設高鐵新城、幸福新城、寶龍新城三大發展平臺,引導現代要素加速集聚,做大做強城區經濟,不斷提升連通、集聚、輻射能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城市、河源次區域中心。
其中,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依托佗城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深入推進高鐵經濟、文旅產業發展,把高鐵新城打造成為龍川融入“雙區”的門戶樞紐;以鐵路綜合物流園建設為契機,全力建設布局科學、技術先進、智慧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產城融合發展的“大物流、大樞紐、大節點”,把幸福新城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以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為基礎,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把寶龍新城打造成為“雙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高鐵夢圓,龍川正追逐在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打造高鐵新城、幸福新城、寶龍新城三大發展平臺,產業興城,融合發展,必將培育出強勁增長極,助推龍川縣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高鐵新城開發利用
高鐵新城,顧名思義,因高鐵而建設的一座新城。作為三大發展平臺之一,該城是龍川縣引領全縣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產城融合強勁增長極的重大舉措。
龍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贛深高鐵新城的建設,在縣委十三屆十三次全會把高鐵新城建設定位為龍川城市經濟發展三大平臺之一,成立了以書記、縣長掛帥的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和聯合推進協調小組,統籌推進高鐵新城的開發建設工作。高鐵新城作為“十四五”龍川縣三大發展平臺之一,是龍川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重要載體。
在11月19日召開的龍川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龍川縣縣長劉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謀劃推動高鐵新城建設,提出要依托便捷的高鐵交通,與佗城古城、溫泉資源聯動開發,完成以高鐵龍川西站為核心區域的規劃,重點發展旅游服務、酒店服務、商務金融、商業服務、地域產品展銷,把高鐵新城打造成為龍川融入“雙區”、橫琴與前海兩個合作區的門戶樞紐。
有部署,有行動。龍川縣突出規劃引領,高鐵新城的規劃建設依托龍川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引入以TOD交通為核心引領城市空間發展的新理念,充分發揮高鐵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集效益,努力建設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以高端商貿、旅游集散、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形成產業會聚、功能業態齊全及產城、站城融合發展的樞紐新城。
經過專業部門規劃設計,高鐵新城規劃用地總面積3.24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規劃用地面積1.4平方公里。規劃以方格網狀路網布局為主,形成“四主八次多支”的高鐵新城路網結構;新建高鐵站房、站前廣場、客運綜合樞紐及配套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設施,形成“一心、兩軸、三點、五區”的規劃結構。其中,“一心”即以龍川西站為主的交通樞紐核心,“兩軸”為沿趙佗路的交通景觀軸、沿越王大道的生態景觀軸,“三點”為生活服務節點、活力居住節點、生態休閑節點,“五片區”即品質居住區、智慧產業區、生態宜居區、活力居住區、綜合配套區。
當前,高鐵新城的基建主要圍繞保障贛深高鐵今年底通車的目標而展開,開工建設的項目有四大項,分別為龍川西站站房建設、龍川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工程、站場周邊市政道路配套工程、高鐵站供水工程。在龍川縣職能部門及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在較短時間里推動上述重點工程走上建設正軌,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并按時間節點要求有序推進,并在通車前完工交付使用。
其中,龍川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工程是龍川縣重點建設項目,由綜合客運樞紐和站前東、西廣場以及橫二路北側配套附屬用房三部分組成。該項目對進一步凸顯龍川縣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融灣”“融深”步伐、推動高鐵新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快推進高鐵新城建設,龍川縣委、縣政府在高鐵新城規劃建設7條市政道路,下穿贛深高鐵高架橋。7條市政道路于2020年12月21日動工建設,部分與西站對接道路已經完工。上述市政道路的動工建設,將極大地促進贛深高鐵龍川西站未來的客流疏解,并對加強龍川公鐵交通轉換、帶動高鐵新城片區土地開發利用和推動經濟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加快推進幸福新城建設
今年1月11日,幸福新城重要的“十字形”中心骨架道路——幸福大道、幸福路動工建設。幸福新城幸福大道南起京九鐵路框架橋、北至客家大道(國道205線北移項目),幸福路東起京九鐵路、西至規劃川中大道,為幸福新城最重要的“十字形”中心骨架道路。
為進一步拉大城市發展空間,龍川縣委、縣政府依托龍川現代物流產業園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總面積13平方公里的幸福新城,全力推進G205線北移項目和幸福新城規劃范圍5平方公里基本市政設施建設,以商貿展示為引領,突出現代居住功能,致力將幸福新城打造成為布局合理、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服務型新城。幸福大道、幸福路的動工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幸福新城規劃建設。
當前,G205線龍川縣城段改線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預計2022年底完成施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龍川縣城發展空間將擴大6至8倍,對進一步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緩解縣城交通壓力、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龍川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對城市建設提出了奮斗目標,要求加快構建“一江兩岸五組團”城市空間新格局,規劃建設面積超100平方公里、容納50萬人口的縣城。而幸福新城的建設,則是重要抓手之一。
據悉,規劃建設的幸福新城位于龍川縣城西北面,南鄰水貝組團,坐落于老隆鎮幸福村、板塘村等村,依托龍川現代物流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總面積13平方公里,首期規劃面積為3.31平方公里。
在城市發展定位上,幸福新城以物流園區為驅動,以商貿展示為引領,全力建設布局科學、技術先進、智慧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產城融合發展的“大物流、大樞紐、大節點”,引領推動土地、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現代要素集聚,高水平推進,與“雙區”深度融合、功能互促,打造成為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點服務“一核一帶”的服務型新城。
功能定位為“三個 城市中心”:集行政、教育、醫療、會展等功能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公園為基地,集聚體育、娛樂功能的體育娛樂中心;依托龍川北站,建設“海鐵聯營”物流產業園區和幸福商貿中心功能的商貿物流中心。依托配套和環境,打造品質居住區。
目前,幸福新城建設有序推進。按照工作部署,在接下來的五年里,將全面完成幸福新城首期4平方公里征地拆遷工作任務,加快推進道路、供電、供水、排污和學校文體、廣場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人民醫院新院、幸福大橋、幸福大道、幸福路等項目如期建成投入使用,謀劃建設市民服務中心、商業商務綜合體,全力推動無水港、綜合物流園落地建設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工作。
大力推進寶龍新城產業共建
寶龍新城,因對口幫扶共建產業園而規劃建設的一座新城。
按照規劃設計,寶龍新城依托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引領周邊東南五鎮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的生態新城。
寶龍新城設計的行政區規劃范圍包括:登云鎮、通衢鎮、黃布鎮、鶴市鎮和紫市鎮等東南五鎮,規劃面積約3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面積15.95平方公里。
寶龍新城產業空間布局確定“兩軸六基地”:
“兩軸”,是指打造“一主一次”兩條發展軸。一是沿國道205線打造東西向產業發展軸線,這條作為產業園向東輻射梅州、向西聯系龍川主城區的重要紐帶,是園區核心范圍的主要景觀道路和發展支撐脊。二是沿梅河高速登云出入口連接線,寶通大道規劃南北向的發展次軸線。
“六基地”是指新城現代產業建設中要重點打造的“電子電器產業基地”“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中國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基地”“桃花源科技創新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應急環保產業基地”。
寶龍新城核心區為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該園區2008年被認定為省級工業園,位于龍川縣東南部通衢、登云兩鎮交界處,總規劃面積30.63平方公里,控制性規劃面積15.95平方公里。目前,工業園已開發面積6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105家、投資額超億元企業達63家,基本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空氣能、先進材料和現代建筑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在全省同類園區中唯一連續6年獲評“省優秀園區”。
龍川縣將立足電子信息、現代建筑兩個百億級產業鏈快速發展的競爭優勢,持續深化與深圳寶安產業共建,大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把寶龍新城打造成為“雙區”、兩個合作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同時,進一步拓展寶龍新城產業發展空間,提升產業承載、接納能力,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商業商住、城市交通等配套設施,加快推動工業園三期、桃花源小鎮、“兩城兩園”等一批項目規劃建設,爭創省級高新區,致力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智慧型生態新城。
□ 策劃:陳小玲 甘國科 丘志飛
□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鄺羽 攝影: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