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生態建設13個“必答題”
龍川深入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
■鶴市河經過綜合治理后,變得更加暢通、干凈、美麗。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本報訊 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鄺羽 保護青山綠水,建設美好家園。龍川縣以生態建設13個“必答題”為抓手,奮力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著力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的美麗家園走進群眾生活。
13道“必答題”主要包括關閉禁養區內的養殖場、非禁養區內畜禽養殖規范建設、牛蛙養殖場清理、桉樹林改造、非法采砂專項整治、打擊非法偷采稀土礦、自然保護區突出生態問題整治、生活垃圾和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廢棄稀土礦點生態修復治理、采石場生態修復、污水處理設施與管網建設、“清漂”專項行動、大氣污染防治等十三個方面。自去年9月以來,龍川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能,用實際行動答好“必答題”,全力保護青山綠水。
養殖場關閉和規范建設、牛蛙養殖場清理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縣各鎮各部門持續開展畜禽養殖專項整治行動,以生態環境督察為契機,全面、深入、細致、徹底地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2021年全縣累計清拆禁養區內的養殖場467戶。進一步加大了非禁養區畜禽養殖監管執法力度,2021年監督162戶養殖場整治、建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全面清理牛蛙養殖場,全縣27戶近750畝的牛蛙養殖場全部清理。
打擊非法偷采稀土礦行為,修復治理廢棄礦點、采石場生態環境,持續開展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2021年,龍川縣重拳打擊破壞稀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嚴格按“三不留一毀閉”要求進行徹底整治,將情節嚴重的3宗非法開采稀土案件移交司法機關;今年年初,龍川縣制定了本年度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礦產資源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成立縣打擊非法開采礦產資源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持續推進38個廢棄稀土礦點生態修復治理,督促持證采石場落實“邊采邊治邊復綠”措施。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進一步加大河道非法采砂打擊力度,2021年全縣共立案查處河道非法采運砂案件35宗,非法采砂得到有效遏制。
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與管網、生活垃圾和固體廢物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開展“清漂”專項行動。全力推進龍川縣能源生態園(垃圾焚燒廠)、建筑垃圾消納場以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中心項目建設,龍川縣新城區(蓮南片區)污水治理項目、龍川縣城污水完善收集管網工程、龍川縣幸福新城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龍川縣高鐵新城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一批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全面提升治污減排能力。積極推進農村污染防治項目,完成154座村級生活污水治理站點建設。“清漂”專項行動取得新成效,2021年以來共清理河長777.7公里,清理水域面積51.7平方公里,清理垃圾漂浮物2000多噸,基本實現水面無成片垃圾、水浮蓮等漂浮物。
自然保護區突出生態問題整治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龍川縣成立督查小組,分批次到各個自然保護區進行巡查管護,發現生態破壞問題及時制止并上報,拆除了黃布鎮黃江水庫自然保護區內水面廢棄網箱20平方米;自然保護區內5座小水電完成電站退出方案編制和評估工作,退出工作有序推進。
大氣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效。開展建筑工地揚塵專項治理,積極推進智慧工地建設,要求大、中型建筑工地必須安裝視頻監控和揚塵監測設施,目前已安裝實名制視頻監控工地20個,揚塵監測系統工地19個。加強道路揚塵管護,每天對縣城街道進行不少于4次路面灑水除塵,不定期對街道路面進行清洗,減少道路揚塵。加強執法巡查,嚴查露天燒烤、露天焚燒落葉、垃圾等物質的行為,發現并整改露天焚燒問題305個,有效控制焚燒污染問題。
新年新征程。在3月1日召開的全縣生態建設推進會上,就如何抓好生態建設,持續答好生態建設13個“必答題”,縣長劉力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構建閉環督查,切實把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整改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堅決扛起責任,聚焦短板補弱項,持續精準發力,突出目標導向,強力攻堅突破生態建設治理難題;突出標本兼治,系統攻堅突破水環境治理難題;突出綜合施策,強力攻堅突破大氣污染防治難題;突出項目引領,全力攻堅突破重點污染領域難題,確保生態建設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深入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