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老隆鎮推進“十里棲溪”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
繪出鄉村五彩景 串起強村富民夢
■綜合整治后板塘河成為村民及周邊游客游玩新去處
■板塘河上新修建的“網紅橋”,成為年輕人新的“打卡”地。
■建設中的老隆鎮(江邊、板塘、浮石)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
核心提示
遠山如黛、近水如煙,沿著親水廊道,漫步在山水林田間,淳樸風情觸手可及。走進龍川縣老隆鎮“十里棲溪”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水清景美、山水田園與溪谷山色交相輝映,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繪出鄉村五彩景,串起強村富民夢。近年來,老隆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鄉村振興工作的部署,以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為目標,自去年10月份起高標準謀劃建設老隆鎮(江邊、板塘、浮石)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全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特色沿水景觀,探索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的鄉村振興示范帶開發模式,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文旅鄉村,輻射帶動老隆鎮鄉村全域全面振興。
源頭活水 堅持黨建引領,唱響黨群同心
板塘村,循州(隋朝起龍川舊名)“東江第一進士”韋昌明(唐)故鄉。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板塘村納入老隆鎮“十里棲溪”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范疇,由此掀開了它嶄新發展歷程。
黨建引領,黨群同心。板塘村的蛻變過程,從村黨支部的選優配強開始。老隆鎮黨委始終堅持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下好先手棋,堅持黨對人才的全面領導,堅持選好班子、選強班子、選優班子,筑牢基層戰斗堡壘。2017年余新偉通過“育苗工程”成為板塘村的后備干部,在2020年村級換屆中,年僅25歲的他當選為板塘村黨支部書記,成為了我市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
新班子,新氣象,新作為。余新偉以敢想敢做的作風鼓舞著村“兩委”班子,創新的想法和創業的激情在板塘村“兩委”干部聯席會議桌上碰撞,黨建與鄉村振興的交響曲也越奏越響。
雨季澇,旱季干,橫穿板塘村的板塘河因久未治理導致堵塞,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是群眾熱切盼望解決的“老大難”問題。群眾的訪求在哪里,村“兩委”的目光就聚集在該處,治理板塘河擺上了村黨支部的工作案頭。
板塘河隸屬東江水系,是東江一級支流,全長約7.17公里。治理河道工程量大,資金如何解決?申請上級資金、發動鄉賢捐款、發動黨員捐款,集眾人之力和智慧,多種籌錢思路被一一拋出。
板塘村“兩委”為民做實事的工作態度,得到了老隆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板塘村“兩委”干部兵分四路、多管齊下,主動開展板塘河治理工作。一是保障建設資金,“兩委”干部爭取上級資金,并組織發動村內黨員捐物捐款;二是爭取群眾支持,“兩委”干部逐戶走訪學校附近的村民,說服其配合移除河邊竹子、讓出部分土地用以拓寬河道;三是立足實際、籌工籌勞,“兩委”干部組建了一支由本地村民組成的施工隊伍,實現以工代賑,提高村民收入;四是獲取社會力量支持,“兩委”干部還積極發動鄉賢為河道治理捐資出力,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為河道整治提供資金保障。
有限的資金,無限的主動性。村黨支部副書記何建平常常早上6點多就出現在工地現場,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村委委員王明智一天要往工地跑五六趟,對工程總是放不下心來。眾人齊心協力下,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投入40多萬元,河道治理中的先行段——村中心小學附近舊貌換新顏:河道由原來的2米拓寬為8米,兩岸350米河堤得到加固,河道兩邊安裝了護欄、種上了綠植,昔日淤積的河道暢通無阻。
良好的開端,開啟了板塘河全面治理的速度與激情。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板塘河全域治理全面啟航,也點燃了“十里棲溪”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的星星之火。為順利推進項目進程,板塘村堅持黨建引領,召開了村民小組長聯席會議,從各村民小組選派黨員代表,配合包片干部組成工作小組到戶做工作,確保板塘河治理工作早日取得成效。
黨旗飄揚在鄉村振興第一線,黨群一心共建家鄉。板塘村黨員何輝泉主動找到村黨支部,表示積極配合村黨支部工作,自己家的菜地就在河道邊上不用給他任何補償,為板塘河治理出一份力。漸漸地,黨員先行出讓土地的積極影響慢慢擴大,越來越多的村民響應號召,轉變思想,紛紛出讓土地用于河道治理。
而資金短缺則是擺在板塘河治理推進的最大“攔路虎”。何建平提出“節流”舉措,即找到源頭廠家,以最低成本價購買路燈、護欄等材料。板塘村黨支部委員余大標先前有過建筑工作經驗,馬上聯系到了生產路燈、護欄的廠家,以低于市場價購得河道治理的建設材料。
村干部的表率,感動了村民。板塘村村民王明亮為板塘河治理送上了一份重禮,他將工程開山產生的石料贈予板塘村建設河堤,為示范帶項目節省了約300萬元成本。他說:“作為板塘村的一份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家鄉建設奉獻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砌河堤的石頭是鄉賢從周邊工地拉過來捐贈的,建設的人工是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雇傭本地村民組成的,路燈、護欄等硬包裝材料都是從淘寶網上找到生產廠家直接發貨,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余新偉算了一筆賬,板塘河的治理每公里建設投入資金比市場造價節約了80多萬元,整個項目節約500多萬元,實現了最大限度的成本控制。
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施工,板塘河全域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河道疏浚,堤壩加固,兩岸綠化、亮化、美化,“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已在板塘村繪就,切實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老百姓豎起了大拇指。
潤物無聲 涵育鄉風文明,賦能鄉村治理
河水清,田野綠,村道平整開闊,居民庭院干凈衛生,位于東江邊的江邊村宛如換上了新裝,蛻變成為一個美麗、和諧、文明的村莊。板塘村村民慷慨出讓土地的佳話廣泛傳唱,江邊村村民大方讓路的贊歌也隨之奏響。
隨著示范帶的逐步落成,到村里游玩的人也多了起來,沿路交通壓力逐漸增大,江邊村主村道擴寬迫在眉睫。江邊村“兩委”干部聯合下壩各村民小組黨員,逐一到主村道邊的村民家中走訪,說明了主村道擴寬的意圖。
“修路是好事,一定支持?!贝迕裢醢裁髡f道,“今天我讓出個人的1.5米,明天就變成大家的1.5米,共修致富路,共建美家園?!苯叴逯鞔宓姥芈匪写迕裨谝惶熘畠茸园l破除院墻,讓出門坪,支持主村道拓寬,建成了6.5米寬的雙向車道,用行動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譜寫了新時代的“六尺巷”贊歌。
道路寬了,環境美了。隨著人居環境的變美,居住在這一塊土地的人們精神文明面貌也隨之悄然發生改變,新文明新風尚走進他們的生活,滋養著心靈。
加強鄉村治理、倡導文明鄉風、推動完善村規民約、深化村民自治……近年來,老隆鎮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過程和各方面,讓“文明種子”遍撒農村大地,打造“四治”示范鄉村。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示范帶項目建設開展以來,為鞏固治理成效,江邊、板塘等村持續開展法治思想宣傳行動,依照村民集體的意愿,經過民主程序重新修訂本村村規民約,完善農村宅基地申請審批、保護耕地、復耕復種、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等條款,教育、引導村民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在江邊、板塘等村,村“兩委”從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著手,全面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余新偉表示,村里堅決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示范帶項目建設細則,讓村民享有充分的決定權,也讓‘十里棲溪’示范帶從孵化到落成皆在村民監督范圍內,充分保障村民的監督權。同時,深化民主管理,制定自來水管理制度和衛生保潔制度,壓實村民護林、防火等責任,形成自治合力。
過去,江邊村、板塘村、浮石村都是“龍川縣文明村”。自示范帶開始建設,鄉村風貌顯著提升,村民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去年江邊村被評為“河源市文明村”,朝“德治”鄉村邁出一大步。
示范帶的建成,引領著沿線村莊的治理模式不斷優化。老隆鎮作為龍川縣推行網格化管理制度的試點,將各行政村、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形成了細分管理單元,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做到了群眾身邊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老隆鎮還通過落實黨員志愿者工作制度、網格化管理制度、環衛一體化模式等公共服務機制,組織黨員志愿者、婦女志愿者開展巡河護河、衛生保潔行動,堅決遏制河砂盜采,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
一系列的舉措落實沁潤著老百姓的心靈,讓鄉風文明建設實現了量變到質變,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的動能。村民們表示,這幾年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改變,提振了大家對鄉村發展的信心,現在鄰里關系和睦,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文明新事不斷涌現,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水到渠成 謀劃產業延伸,盤活特色文旅
望山見水憶鄉愁。“顏值”杠杠的板塘河,現在成了附近居民新的出游“打卡地”,寂靜的村莊開始熱鬧起來。老隆鎮對標國家級3A景區標準,高標準推進“十里棲溪”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觀光、特色種植等鄉村文旅新業態,輻射帶動周邊農業產業,為富民新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提供新的增長引擎。
“老隆鎮將按照‘三步走’規劃,逐步推進(東江)河西片七村連片產業發展,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特色文旅等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實現老隆又穩又好發展。”老隆鎮黨委書記鄒偉周成竹在胸。
依托示范帶,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是第一步。在老隆,農業產業的發展標桿是浮石村,依靠堅果產業,浮石村從省定貧困村一躍成為該鎮產業振興領頭羊。老隆鎮堅持“一盤棋”思路,支持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擬于地勢平坦、交通優勢突出的月樂堂村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推動現有交通運輸、電商物流及供銷體系等多主體融合發展,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提供富民興村發展新引擎。
浮石村黨支部書記熊志華說,“今年在鎮委鎮政府的指導下,投入數百萬升級堅果加工廠房、建設無塵包裝車間,進一步優化加工工藝,打造更高品質的堅果產品。接下來,繼續做大堅果加工這篇大文章,引進新的技術榨取堅果油等衍生產品,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p>
依托示范帶,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則是老隆鎮要實走的第二步。在保留鄉村本色的基礎上,示范帶沿線各村正在謀劃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大力發展以“東江第一進士”韋昌明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打造進士閣與翰林廣場,拓寬城市休閑空間;開發含龍川福建會館、水貝紅色文化特色村、紅軍留守紀念園、紅色交通聯絡廣場、蘊廬(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司令部舊址)等在內的精品紅色旅游線路,創造鄉村文旅新標的,讓紅色資源激活美麗經濟。
依托示范帶,實施鄉村文旅新業態探索行動是第三步。為打造充滿活力的旅游經濟空間,老隆鎮盤活鄉村現有資源,創造新的旅游布局,整合示范帶沿線的部分閑置農房資源,統一規劃,吸引市場主體入駐,將閑置農房打造成特色民宿、水吧等休閑空間。以創意、活力為主題,改造機耕道,將水田塑造成集種養和觀光于一體的藝術田野,打造別具一格的“稻夢”空間,并積極籌辦鄉村音樂節、客家美食節等文娛活動,發展鄉村共享經濟、特色文化產業等新業態,為鄉村經濟增長造血。
干群合力共興村,上下一心同致富。接下來,老隆鎮黨委政府將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把示范帶打造成為龍川縣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促進城鄉產業融合,拉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一條具有老隆特色的鄉村文旅之路,真正把“十里棲溪”建設成富民新村項目,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
■文:本報記者 王亞嬌 張媛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諸曉敏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