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與時俱進,延伸拓展鄉賢文化,引導鄉賢支持家鄉建設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龍川縣黃布鎮宦境村鄉賢捐款700余萬元支持宦境河綜合治理,解決了汛期水患及水體不干凈的難題,河流“一江兩岸”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龍川縣豐稔鎮左拔村鄉賢回鄉投資現代農業,走“農業+旅游”的融合發展之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圖為該村鄉賢投資建設的現代化油茶果加工車間。
■龍川縣黃布鎮松洋村鄉賢支持建設的碧道
核心提示
新時代的鄉村,鄉賢正被賦予新的內涵,他們成為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力量。
龍川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與時俱進延伸拓展鄉賢文化,將工作的部分觸角延伸到了鄉賢這個群體上,通過建立鄉賢組織、開展鄉賢活動、發揮鄉賢作用、傳承鄉賢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按照實施方案,龍川將在24個鎮及315個行政村建立鄉賢聯誼組織。根據初步摸查數據,全縣鄉賢人數2100余名。依據鄉賢人士資源特點,龍川將分類成立建言獻策“智囊組”、產業扶持“致富組”、糾紛調解“和事組”、鄉風文明“督導組”、公益慈善“志愿組”、助學助教“助學組”及送醫便民“醫衛組”等專職小組,多維度多層面參與鄉村振興工作。
引資引智、資政參事。鎮鎮有鄉賢聯誼會,村村有鄉賢平臺,2100多名鄉賢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搭平臺、建機制,
凝聚鄉賢“愛家”力量
今年8月,龍川縣印發《千名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全縣24個鎮及315個行政村實現鄉賢聯誼組織全覆蓋,有條件的社區也可參照建立鄉賢聯誼組織。
《方案》提出,依托鄉賢聯誼組織這一重要載體,凝聚鄉賢智慧和力量,發揮鄉賢作用,探索出基層統一戰線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新路徑,確保每個鎮有鄉賢聯誼會,每個村有鄉賢平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其中,《方案》中提出的“鄉賢企業稅收助力鄉村振興”的舉措,是龍川縣實施“千名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大亮點。對于在本地注冊企業(本地繳稅)參與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龍川將每年度每家企業納稅中的地稅總額的30%用于鄉村振興項目預算,資金返還到鄉賢所在鎮,對鄉賢所在村的鄉村振興項目給予資金優先支持和傾斜。
龍川縣稅務部門數據顯示,2021年,鄉賢在龍川注冊的企業當中,縣級入庫金額10萬元及以上的涉及16個鎮48家企業,該年度縣級入庫金額共5893萬余元,按照30%的占比(一家企業上限50萬元),將有1057萬余元的本級稅收返還到各鄉賢所在鎮,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
搭建鎮、村兩級鄉賢平臺,鄉賢企業稅收助力鄉村振興,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為鄉賢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優質服務和保障。
作為政策的實施主體和承辦單位,龍川縣鄉村振興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積極開展鄉賢登記摸底造冊、推薦審核、啟動籌備、召開成立大會、完善章程制度等系列工作,鎮、村兩級鄉賢平臺籌備工作有序推進。
9月28日,龍川縣鄉村振興局舉辦了鎮村籌備成立鄉賢平臺培訓班,就搭建鎮、村兩級鄉賢平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就平臺搭建有關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鄉賢聯誼組織是服務龍川縣發展、擴大對外影響的重要平臺?!饼埓h鄉村振興局局長黃海龍說,每個鎮成立鄉賢聯誼會,每個村成立鄉賢平臺,可以更好地凝聚鄉賢智慧和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振興工作。
記者了解到,各鎮可根據本鎮的鄉賢情況,在鄉賢聯誼組織內分設建言獻策“智囊組”、產業扶持“致富組”、糾紛調解“和事組”、鄉風文明“督導組”、公益慈善“志愿組”、助學興教“助學組”、送醫便民“醫衛組”等,并推薦威望較高的人士任本村鄉賢平臺的組長。
“鄉賢們都很熱愛家鄉,在家鄉威望也高。”黃海龍表示,鄉賢聯誼組織成立后,可以參與調解矛盾糾紛、鄉風文明建設等群眾性工作,提升群眾滿意度;也可以以鄉風鄉情為紐帶,加強與在外成功人士的溝通聯系,引導他們實現感情回歸和經濟回歸;還可以依托外來優秀人才的先進理念和資金技術,為鄉村建設助力。同時,各鄉賢在各自商會人脈廣、資源多,這對于宣傳、推介龍川的特色文化、特色產品、特色產業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進一步提升龍川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真正做到立足龍川、服務龍川、發展龍川。
據悉,龍川將開展系列活動,發揮鄉賢的優勢作用,助力鄉村振興。牽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動村容村貌大改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宣傳活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良好氛圍;深入開展“百企興百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發展;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招商活動,讓當地優質產業資源“走出去”,把人才、資金、商業等資源“請回來”。
修路橋、治河道,心系桑梓惠民生
出實招、聚合力、見實效、結碩果,龍川縣黃布鎮的鄉賢情牽故土、心系桑梓,為家鄉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松洋村是黃布鎮美麗村莊之一。走進該村,青山綠水、紅磚碧道、特色小公園等,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現代家園氣息。坐在碧道的涼亭休息,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同的涼亭上方刻著不同的人名。細問緣由,原來碧道邊的涼亭、部分路基等基礎設施是松洋村鄉賢捐錢修建的,村民為了感謝鄉賢們的善舉,在基礎設施上鐫刻捐建者的姓名。
“村里河堤路的修建,鄉賢們捐助了300多萬元,其中一位鄉賢捐了70萬元。”松洋村黨總支書記方偉強說,村里正在拓寬的主干道也得到了鄉賢們的支持,現在已經捐款170多萬元,且捐款還在繼續,拓寬工程預計年底前完成,屆時村民出行將更為便利。
據悉,松洋村主干道原來是寬3米左右的單車道,隨著社會發展,該道路已不能滿足村民生活出行需求。在黃布鎮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改造拓寬村主干道被列為鄉村振興村莊建設項目。對于這件利民惠村的好事,村里的鄉賢們踴躍捐款,將村主干道由原來的單車道升級改造為雙車道。甚為感人的是,在村主干道建設過程中,因拓寬道路需要,有兩棟房子必須拆除,當地鄉賢自籌資金將兩棟房子買下來,然后拆掉鋪路。
小橋流水、處處公園的宦境村也是鄉賢參與鄉村振興并取得實效的行政村。這個曾經落后的偏遠村莊,如今村道干凈整潔,河堤兩岸花紅樹綠,小公園、小菜園生機勃勃,一棟棟民居有序散落在山腳下,一個美麗的村莊呈現在眼前。
在宦境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公告欄旁,有一個功德榜,上面一排排的名字記錄著鄉賢和村民們為改善宦境河做出的努力,為村“一江兩岸”作出的貢獻。
“除了政府的配套資金,鄉賢們捐款700多萬元,把宦境河治理好,為家鄉父老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鄉賢黃佰強說道,經過清淤、筑堤、美化等,曾經易發生水患、又臟又亂的河道“改頭換面”,行洪暢通再無水浸村的現象,“一江兩岸”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在這個小村莊徐徐展開。
據了解,黃佰強回鄉這幾年,不僅為村里的發展捐款、獻策,還當起了村里和鄉賢們的聯絡員,為家鄉建設四處奔走、忙個不停。
說起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黃佰強如數家珍。“拓寬村里到鎮上的道路時,16棟房子要拆遷,鄉賢們籌集了現金到村民家里商量,用最短的時間談好價錢、完成了拆遷工作?!秉S佰強說,除了修路,村里的鄉賢們還籌集了500萬元教育基金,用于改善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和獎教獎學,每年向考出好成績的學生發放獎金,助力孩子們讀好書、學成才。
“鄉賢們修路建橋、捐助救護車等善舉既感動了鎮黨委政府,也讓鎮干部們感到肩上責任更大,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黃布鎮黨委副書記鐘婷婷說,縣里下發了《方案》后,鎮里迅速推動落實相關工作,目前全鎮已完成登記造冊、審核把關、召開籌備會等規范流程,進入了籌備階段,已登記造冊鄉賢88人。
松洋村、宦境村鄉賢們的做法只是龍川鄉賢們支持家鄉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龍川縣各鎮借力鄉賢力量,發揮鄉賢在鄉村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挖資源、謀發展,“歸雁經濟”造福家鄉
鄉賢既是村民心里的“自家人”,又是政府眼中的“能人”,是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在宦境村,由鄉賢黃仕寧投資建設的葡萄園,葡萄早已售賣一空,工人們正在清理園內枯枝爛葉。黃佰強表示,當時建設葡萄園,他和村干部一同參與土地流轉、葡萄園建設等工作,園內的除草、剪枝、疏果等工作優先安排脫貧戶,讓他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宦境村黨總支書記黃展輝表示,葡萄園每年還會給村里分紅2萬元,其中1萬元用于返貧監測,助力牢牢守住不返貧底線。黃展輝說:“發揮好鄉賢力量和作用,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一招?!?/p>
凝聚群賢之力興產業,共謀鄉村美好未來。位于赤光鎮大洋村的綠油花果樹小鎮是龍川縣近3年來新增的兩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之一,是本地及周邊游客“網紅打卡地”,也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業態。該項目的投資者是回到家鄉發展現代農業的鄉賢駱東梅。他以“旅游+農業”的模式,帶領群眾從事油茶種植,走現代農業與生態觀光融合發展之路。綠油花果樹小鎮自2018年建成至2021年,共接待游客12.34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49.813萬元。
黎咀鎮皮潭村鄉賢吳瓊也是返鄉創業的鄉賢。去年10月,吳瓊夫妻二人在皮潭村投資開辦民宿客棧,以產業帶動一方發展。在她的客棧里,豆角干、雞蛋、紅薯干等農副產品都產自當地,吳瓊通過電商平臺幫助鄉親銷售出去。
“原來只給來民宿住宿的客人提供自助早餐,為了方便游客,現在加開了餐廳,民宿附近還有蔬果采摘、釣魚、快艇游江等項目,讓游客不虛此行?!眳黔傉f,在離客棧不遠處,正在建設另一家民宿,預計下月可以完工。
隨著鄉賢返鄉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今年國慶節,皮潭村出現了堵車的情況,來往的人絡繹不絕。村民盧偉嬌表示,現在村里變化很大,道路暢通、衛生整潔,還有鄉賢們回鄉創業,讓村里人氣更旺了,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見了都非常開心,幸福指數更高了。
投資500萬元建設的麻布崗鎮壯士村圓寶腐竹廠在本月初順利投產,年產優質腐竹30萬公斤以上,鋪就該村鄉村振興路。據悉,該廠由壯士村鄉賢郭嫣莉投資,專業從事豆制品生產,并通過發展黃豆種植解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以前我們從壯士村去珠三角發展,現在回到家鄉,就是想實實在在為村里做點事,通過產業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為家鄉振興發展出一份力?!惫汤蚪榻B,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引導帶動村民從事黃豆種植、豆制品生產和加工,預計可帶動上下游產業完成產值超千萬元,從而解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鄉賢文化中積淀了我國千百年來鄉村治理的智慧和經驗。新時代的鄉村,鄉賢正被賦予新的內涵,他們是當下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底,龍川縣千名鄉賢參與助力鄉村振興行動中,參與到鄉賢平臺的人數將超2100多人。一大批鄉賢的回歸,催生了“歸雁經濟”,為龍川鄉村不斷走向富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前,龍川縣大刀闊斧、大力推行“千名鄉賢助力鄉村振興”,著力發揮鄉賢在助力產業發展、參與社會治理、引領鄉風文明、投身公益事業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定會釋放群賢共治的巨大效能,推進鄉賢文化在龍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統籌:陳小玲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通訊員 黃紅芳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