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堅持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3303”產業培育工程,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2022年工業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業園總產值破百億 四大主導產業崛起
■龍川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
■山本光電(龍川)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電子背光源的企業,圖為該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
■四大主導產業突出、發展勢頭強勁的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
核心提示
堅持制造業當家,大力推進產業興縣,產業發展不斷壯大。2022年,龍川縣大力實施“3303”產業培育工程,以產業園為載體及主戰場,聚集電子信息、現代建筑、空氣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鏈發力,奮力提升園區效益見實效。
預計2022年,龍川工業園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7.52億元,工業增加值24.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5578億元;實現稅收2.9億元,同比增長5.77%。其中,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產值87.61億元,工業增加值18.6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1316億元;實現稅收2.02億元,同比增長10.38%。
支撐起工業園區交出2022年度出色成績單的,是四大主導產業的強勁崛起。預計2022年,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為 57.6 億元、14億元、6.4億元、8.9 億元,四大主導產業總產值達86.9億元。
2023年,龍川將持續堅定不移抓好“制造業當家”,堅持“產業興縣”不動搖,大力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抓實實體經濟這個“硬支撐”,挺起工業經濟的“硬脊梁”,全力塑造龍川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聚焦“項目發展提速年” 2022年產業項目開工28個投產11個
新年伊始,龍川縣工業園區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加班加點趕訂單、促生產,奮力爭創新年“開門紅”。落戶深圳寶安(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的龍川銳發電子工藝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的工地上,涌動著建設的春潮。施工人員搶抓晴好天氣,按照施工節點,趕工期、抓進度。
據了解,隨著經濟運行總體回升,企業產銷形勢向好,銳發電子決定在現有生產規模基礎上進一步增資擴產、提質增效。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按照計劃,二期項目將于今年7月份完工、11月份投產,屆時預計產值將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40%—50%。
產業第一,項目為王。回眸上一年度,龍川縣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致力加快培育“3303”產業集群,緊盯補鏈延鏈強鏈,招引一批補鏈延鏈強鏈產業項目,持續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
據預計,2022年,龍川工業園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7.52億元,工業增加值24.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5578億元;實現稅收2.9億元,同比增長5.77%。
取得2022年工業園優異成績單來之不易。一年來,龍川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聚焦“項目發展提速年”,在推動項目上打出“組合拳”,建立“周二企業服務日”“周三重點項目推進日”等常態長效機制,通過政策助企、服務暖企、改革活企,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以政務服務的提速助推項目建設的提速,進一步做強實體經濟,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
同時,龍川縣工業園管委會擔當作為,建立推進項目開工建設工作專班,集中精力對新引進項目實行“點對點”“一對一”的靶向服務、誠懇洽談、高效對接,逐個破解項目落地難點堵點,盡心盡力為新引進項目落戶建設排除障礙,快速推進新項目落地開工。制訂具體工作方案,量化目標任務,壓實時限責任,實行“每周通報、月中攻堅、月底突破”制度,苦干實干促落實,有力促進園區業績取得新成效。
合力推動之下,龍川創下了項目建設新的“加速度”。2022年,龍川工業園開工建設項目共2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0個,增資擴建二期項目8個),投資總額超81億元,年度新開工項目數同比增加833%,創造了園區自建設以來的歷史新高;建成投產項目11個,投資總額超20億元,新投產項目數同比增加1000%。新開工項目和新投產項目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壯大,不斷提升主導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為園區經濟高速增長夯實基礎。
積極探索“反向飛地”合作模式 產業園四大主導產業總產值達86.9億元
靶向發力,眾志成城。2022年,龍川在全域全面“融灣”“融深”過程中,積極探索“反向飛地”合作模式,通過租賃辦公樓宇、設置園中園、建設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臺等方式,借地借勢借力搭建龍川、深圳寶安兩地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臺。
同時,發揮粵港澳大灣區 11 個龍川異地商會、產業協會招商聯絡處和深圳招商工作組作用,龍川加強以商招商、以鏈引商、駐點招商等聯合招商。2022年招引項目 18個,計劃投資總額 172.62 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2個,招引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隨著產業招商和產業建設的不斷深入,龍川工業園區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產業互補協作體系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入園企業121家(投產102家、在建7家、籌建12家),合同投資總額近300億元。
入園企業落地后得到了較為長足的發展。龍川全面落實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的重點工作,錨定“3303”產業發展目標,實現主導產業規模能級持續提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分類引導不同狀況的低效企業向中高效轉型,激勵低端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推進老舊設備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等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四大主導產業帶動效應,加快其上下游產業的集聚,著力培育一批產值超20億元、超50億元、超100億元的骨干企業梯隊。
當前,園區內47家企業上規,28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企業中主導產業企業101家,產業集聚率達84%,已經形成以電子信息、現代建筑工業化、空氣能和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2022年,預計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為 57.6 億元、14億元、6.4億元、8.9 億元,四大主導產業總產值86.9億元。
今年,龍川將進一步探索“反向飛地”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產業聯通。用好深圳寶安對口幫扶機制,加快建設龍寶科技創新中心,支持龍川企業在科創中心設立研發基地、企業總部、招商引資窗口,借地借勢借力推動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鐵經濟,以贛深高鐵龍川西站、高鐵新城為節點,聯動寶龍、寶塘、梅村三個工業小區以及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推動產業發展與高鐵建設協同互促,努力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
健全“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機制 整治提升園區用地625畝騰出發展空間
上月22日,龍川縣舉行2022年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集中動工儀式,13個涉及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等領域的企業集中動工,總投資達33.5億元,為2022年度工業園區建設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過半數的項目用地是通過整治提升騰出來的。” 龍川縣工業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駱小龍表示,通過實施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深入挖掘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有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提升園區用地綜合利用水平。
據悉,2022年,龍川按照我市有關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工作部署要求,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成立了工作專班,抽調業務骨干在產業園駐點辦公,強力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建立產業項目快速落地機制,有力促進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工作取得階段性的實質成效。2022年,龍川整治提升產業用地22宗,共625畝批而未供、供而未征、閑置低效用地,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第一年度目標任務。
在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工作過程中,龍川堅持精準施策,按照“點上突破、面上開花”的整治策略,分類施策開展針對性整治工作,高質高效開展園區產業用地整治提升工作。實行“項目推進日”制度,縣委書記、縣長不定期到園區或企業現場辦公,真實了解項目建設及用地整治提升工作進展,實地解決整治提升工作難題;持續推行“代辦制服務”工作機制,每周二由分管縣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會,受理并代辦企業用地報批、廠房報建、注冊登記、銀行開戶等所有事項及企業建設生產遇到的問題。
龍川縣工業園管委會專門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園區產業用地進行全面排查,逐宗地塊梳理分析,整理建立分類處置臺賬,按照“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分類處置”的原則,掛圖作戰。登云、通衢兩鎮作為征拆主體,對批而未供未征的土地業主,用心用情進行“一對一”耐心勸服,想方設法解決好原征拆戶的歷史遺留問題,千方百計動員群眾支持征拆工作,有效破解了優藝體育、貝萊爾納光電、金奇輝二期等6個新引進項目的落戶用地難題。縣自然資源局專門抽調分管用地審批的領導駐點園區,主動上門服務企業辦理用地報批報建手續。
截至2022年底,龍川產業園區11宗批而未供項目用地,均已簽訂國有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完成地塊供應;2 宗供而未用項目用地均已動工開發建設;1宗供而未用的用地經縣政府同意收回,并已引進新項目擬落戶;6宗低效用地均動工開發建設,建成投產后預計四項指標均能達到園區現行指導標準。
通過對產業用地進行整治提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園區因用地緊張而造成項目引進難、落戶難、開工難的問題,為龍川去年28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提供了用地保障的同時,加快了企業增資擴產的步伐。
■展望2023年
堅持實業為本制造業當家
大力培育百億級十億級產業集群
發展為第一要務。2023年,龍川將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實業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加快培育一批百億級、十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抓實實體經濟這個“硬支撐”,挺起工業經濟的“硬脊梁”。
打造大產業。錨定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空氣能、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持續鍛長板、揚優勢、強支柱,支持景旺三期、聯懋二期、寶利光電等超億元項目加快建設達產達效,鼓勵中建二局陽光智造、航輝鋼業等企業增資擴產,力促瑞成、穗發、合泰等重點企業上規升級,力爭 2023年電子信息、建筑工業產值分別達到 65 億元、20 億元。緊盯補鏈延鏈強鏈靶向發力,招引一批補鏈延鏈強鏈產業項目,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提升大平臺。以提升“一園四小區”產業承載能力為目標,全面推進“3個1平方公里”計劃,推動園區提質增效。以贛深高鐵龍川西站為“中心”,沿高鐵新城至寶龍工業小區的 205 國道北移線為“主軸”,形成“帶”狀建設工業走廊,沿線發展工商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推動寶龍產業園創建省特色產業園、省級高新區和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生產要素向制造業聚集、向工業園區集中工作機制,配套完善產業園區生產生活、創新創業、產學研用服務功能,打造主導產業明晰的特色園區。
突出大項目。樹立大抓項目鮮明導向,建立健全縣領導同志牽頭聯系項目制度,建立重大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體系、代辦包辦服務企業閉環管理機制,開展 1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專項服務行動,推動項目早開工、快投產、穩達產。進一步形成大抓招商工作格局,制定重點承接產業引導目錄,建立產業轉移重點項目庫,繪制產業招商地圖,發揮好龍川異地商會、產業協會招商聯絡處和深圳招商工作組作用,加強以商招商、以鏈引商、駐點招商等聯合招商。
培育大企業。鞏固壯大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堅持質量為王,聚焦主業深耕細作,做大市場份額。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力爭 2023 年新上規企業6家以上、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入園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 100 億元。做大做優國資企業,深化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縣屬國企積極參與產業領域投資,推動國有企業向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營造大環境。完善領導體制,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制定年度投向制造業的資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硬指標,推動各級黨委政府真正重視制造業、真抓實干發展制造業。要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包辦制”,優化行政審批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為企業提供高效的辦事效率和便捷的辦事體驗。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強人才、技術、土地、資金等方面保障,全力營造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濃厚氛圍,全力塑造龍川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持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鄒昶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