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龍川縣

龍川縣田心鎮以 “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培育為抓手

農文旅融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2025-01-10 11:00:17 來源:河源日報

391a1a01f7c2e64821475c1d2d09feb8_hyrbs0110004_001_01_s.jpg

■去年2月,田心鎮舉辦田北桃花節文旅活動,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dc02cb57354552fbe3592fb25bf70e4d_hyrbs0110004_001_02_s.jpg

■去年國慶期間,田心鎮舉辦畬族風情夜活動,進一步擦亮畬族文旅品牌。

8da71559b35a7f87dcf50cb1190dbeea_hyrbs0110004_001_03_s.jpg

■綠美小公園成為田心鎮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9ce994db6d1736b4c642044eb720b2dc_hyrbs0110004_001_04_s.jpg

■宜居宜業宜游的龍川縣田心鎮

核心提示

歲末年初,龍川縣田心鎮傳來喜訊,該鎮甘陂畬族村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成為廣東省內畬族村落旅游區之一。至此,龍川縣國家3A級旅游景區增至3家,為全縣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這是田心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成果。按照典型鎮培育的要求,田心鎮通過“七個一”項目持續強化圩鎮建設,成功將霍山旅游風景區的人流引入鎮村,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有力推動了鄉村全面振興。

蹚出發展新路子

村民吃上“文旅飯”

走進龍川縣田心鎮甘陂畬族村,一幅展現畬族獨特魅力的畫卷徐徐展開。村口的文化墻上,彩繪生動地講述了畬族的歷史故事;步入文化廣場,畬族風情園一期和二期項目成果一覽無余;踏入文化風情館,一件件由村民捐贈的舊物、農耕器具和精美的畬族服飾映入眼簾。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畬族悠久的歷史,更體現了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作為龍川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行政村,去年,甘陂畬族村成為龍川縣最“出圈”的村之一。這一年,該村舉辦了一系列擦亮畬族文化品牌的活動,其中以10月2日舉辦的畬族風情夜活動最為精彩。在當天的活動中,村民和游客一起下塘捕魚,游客參加投壺、射箭、竹竿舞等項目,體驗當地畬族人民的娛樂方式,感受著畬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

豐富多彩、充滿畬族文化的文旅活動,吸引了1.5萬多名游客前來游玩打卡,直播流量達34萬余人次。活動“吸金”能力強,通過活動招商、游玩項目、特色農產品銷售等,為該鎮強村公司帶來了36萬多元的收入,同時27個民俗美食銷售攤位也帶動了商戶和群眾增收。精彩的活動被中央及省、市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該鎮文旅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在做強做大甘陂畬族村畬族文化旅游的同時,田心鎮黨委政府還創新開展了系列農文旅活動,進一步擦亮田心文化節品牌。去年,“村BA”賽事、田北桃花節等文旅活動精彩上演。用好用活霍山風光、畬族風情、魚生文化、千年古跡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精心打造田心“兩天一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將霍山旅游風景區及畬族風情夜活動納入了我市2024年度“樂游河源”國慶精品線路,文旅產業效益不斷提升。

依托國家4A級旅游景區——霍山旅游風景區引流,田心鎮吃上了“文旅飯”。去年12月10日,田心鎮獲得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入庫級)認定。甘陂畬族村于去年11月25日獲評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同年12月16日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如今,“六色”旅游品牌正“顯山露水”:以霍山、環霍山鄉村振興示范帶等為代表的綠色生態旅游,以上寨古榕公園、塔豐古塔等為代表的古色歷史文化旅游,以上塔赤衛隊舊址、駱達才故居等為代表的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旅游,以甘陂畬族村少數民族風情、“八寶魚生”等為代表的特色民俗美食旅游,還有優越的藍色康養休閑旅游,客家故居、山水田園和少數民族特色民宿所營造的夜色浪漫體驗旅游。

從傳統的農業鎮到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從少數民族村到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吃上了“文旅飯”的田心人民是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說起甘陂畬族村的變化,當地村民藍碧娟說:“從鄉村到旅游區,‘百千萬工程’讓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目前,該村正積極探索“畬族村落+創客+農文旅”的發展模式,進一步開發更多的更具畬族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游玩打卡。

吃上了“文旅飯”,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去年國慶節假期,村民藍阿姨在村口擺攤賣礦泉水,收入1萬余元。其他村民通過銷售自家產的蔬菜、米及家禽等,也各有收獲。

“霍龍故里,畬族風情;魚生之鄉,文旅融心。”田心鎮正以豐富的文旅資源,綻放著新時代的光彩。在省“百千萬工程”春風吹拂下,田心鎮迎來了獨屬它的日新月異,在農文旅融合中不斷“破圈”“出圈”,書寫著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故事。

圩鎮鄉村煥新顏 群眾樂享新生活

從龍川一號公路轉入田心圩鎮,干凈整潔的通道與頗具特色的鎮標渾然一體。走進入口通道旁邊的綠美生態小公園,群眾在這里或休憩聊天,或散步休閑,享受著生活中的美好與寧靜。景美、人和的生動圖景,正是田心鎮人民安居樂業、樂享生活的真實寫照。

“田心圩鎮變化很大,房屋變漂亮了,道路、市場等公共設施完善了,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3年前“升級”做奶奶的黃阿姨,在早上和晚上總會帶著小孫子到廣場跳跳舞、到美麗河道散散步。

美麗河道是田心鎮圩鎮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作為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內容之一,此地原本為一個湖,曾是居民洗衣物、小孩子戲水的地方。去年,田心鎮黨委政府對此地進行升級改造,建設了親水步道,將之打造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湖心公園。從湖到湖心公園,見證了圩鎮建設的日新月異,承載著田心鎮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忘初心,矢志為民。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田心鎮黨委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進美麗圩鎮建設,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高標準打造“七個一”項目,建設美麗圩鎮。以人居環境整治、風貌提升、綠化景觀和道路提檔升級等為突破口,不斷提升鎮街人居環境品質。鎮入口通道干凈衛生,歡迎八方賓客的到來。正在建設的美麗示范主街,風情與熱鬧并存,碰撞出田心特有的魅力。美麗圩鎮客廳里,通過物件及史料介紹,可以知曉田心發展歷史、了解田心當下發展情況。農貿市場干凈整潔,每逢圩日市場人聲鼎沸,農產品琳瑯滿目,獨特的煙火氣息悄然釋放,融入百姓生活。整潔美觀且充滿文化氛圍的房屋外立面,成了田心圩鎮一道美麗的風景。美麗河道和綠美生態小公園為圩鎮增添了幾分小城鎮的韻味,是群眾休閑打卡地。

在圩鎮越變越美、越變越宜居的同時,村莊也在悄然蝶變。田心鎮以典型示范為抓手,聚焦“七比兩看一提升”,奮力建設田心、甘陂、東江等3個典型村,扎實推進上寨、田北等7個村“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創建,以點帶面,繪就宜居宜業宜游新畫卷。

同時,該鎮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先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愛國衛生運動、“美麗庭院”評比等活動,由村干部、黨員帶頭,引導村民清潔房前屋后衛生,共建美麗家園。推動鄉村有效治理,優化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機制,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綠美田心生態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四小園”建設、“美麗庭院”建設等,使自治行為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

鄉村有了新氣象,美了家園,樂了群眾。走進田心鎮的鄉村,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精致的民居鱗次櫛比,青山綠水、田野樓房匯聚成一派鄉村景色,散發出濃濃鄉情,承載著家的味道。

小產業帶動大民生 村民增收有盼頭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走進位于田心鎮圩鎮的順嘉玩具(龍川)有限公司(富民工坊),工人們正在車間里忙碌著。這家富民工坊是田心鎮于去年3月引進的,車間里的工人都是附近的居民,他們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就業的方式,實現了工作和照顧家庭“兩不誤”。

工人黃女士說,她上班的時間和孩子上學的時間保持同步,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就去富民工坊上班,下午孩子放學后一起回家。“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既能照顧到家庭,又能上班賺錢,非常開心。”黃女士說。

據介紹,這家富民工坊帶動靈活就業75人,人月均增收約3500元,企業年產值預計可達600萬元。

在田心鎮三友村的紅松茸種植基地,一壟壟田地里鋪滿了稻稈。一個個胖乎乎的紅松茸破土而出,探出了紅棕色的“小腦袋”。村民們望著這些長勢喜人的農作物,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三友村黨支部書記鄒水平介紹道:“我們村采用農作物輪耕的方式,把稻稈、谷殼等作為基料,充分利用35畝土地種植了中科1號紅松茸。豐收的時候每周的采收量預計能達到七八百斤。”

在田心鎮霍山腳下,“航天水稻”已成為當地村民的重要產業。去年,該鎮航天水稻擴種了1000畝,每畝為農戶增收400余元;紅松茸也擴種了80畝,每畝產值高達6.3萬元,這些舉措有效促進了農戶增產增收。

近年來,田心鎮以科技為支撐,積極引進紅松茸、“航天水稻”等現代科技農業產品,并邀請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種植,為當地產業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目前,該鎮堅持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大力扶持紅松茸、螺旋藻雞蛋、航天水稻、航天花生等特色產業發展。該鎮充分利用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園”“圳品”等政策,持續提升“霍山緣”“畬鄉情”“源鄉匯”等田心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策劃:鄒靜 劉豪 甘國科 丘文敏 統籌:陳小玲

■組稿:本報記者 蘇勇軍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袁劍鋒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馮曉銘 孫紅 楊李維

    上一篇:繪就村美民富產業興旺新畫卷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