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加快“農業強縣”建設,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農業提質 農村變美 農民增收
■龍川縣田心鎮航天稻種植基地去年晚造喜迎豐收
■糧食豐收,百姓增收。圖為龍川縣龍母鎮眾合糧食加工廠生產車間。
■龍川縣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唱響油茶產業“富民曲”。
核心提示
冬日暖陽,柔和地照在龍川廣袤大地。全縣10萬余畝的冬種作物正迎陽生長,為新的一年糧食生產夯實基礎。
回眸剛剛過去的一年,龍川縣錨定“農業強縣”建設目標,堅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致力加快現代鄉村產業發展,農業質效持續提升,農村活力明顯增強,農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開創新局面。
新的一年,龍川縣將持續走好特色農業之路,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揚優聚勢提升現代農業質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全力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全力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
農業強 飯碗牢牢端在手中
新年伊始,龍川縣鐵場鎮珊田村的500多畝農田里,紫云英正抽葉拔節生長。而在珊田村5公里外的龍母鎮藕塘村,1000多畝的小麥長勢喜人。
“紫云英不僅是一種藥用作物,也是一種很好的傳統綠肥,可以提高稻谷的產量和質量。” 龍川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負責人賴添奎說道。
讓“冬閑田”變成“增收田”。上一年秋收過后,龍川縣積極鼓勵農戶利用冬季空窗期,發展油菜花、紫云英等冬季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有效減少撂荒地,激活“農閑田”,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截至目前,龍川縣已完成冬種面積9.6505萬畝,其中小麥2600畝、油菜籽5945畝、蔬菜4.3萬畝、紫云英4.441萬畝及蠶豆550畝。
“稻菜輪作”“稻藥輪作”“稻麥輪作”等模式的冬種,提高耕地質量和種植效益,為新的一年糧食生產筑牢了基礎。
回眸2024年,可以用豐收來定義這一年龍川的糧食生產。這一年的金秋十月,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團隊對龍川縣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的晚造水稻開展實地實割測產。經測產計算,項目示范片水稻的平均畝產為558.6公斤。其中,百畝攻關田的最高畝產達到662.5公斤。這個測產結果充分展示了龍川在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上的顯著成果。
龍川縣是“國家級糧食生產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廣東省產糧大縣”,該縣從上到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堅決抓好糧食生產,落實“穩面積、穩單產、穩總產”三穩要求,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縣”,縣政府和相關部門不僅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還在資金和技術上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4年,龍川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5.48萬畝,任務完成率達105%。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8.49萬畝,玉米種植面積3.15萬畝,大豆播種面積1.48萬畝,順利完成上級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為糧食穩定增產提供支撐。截至目前,龍川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35.56萬畝。2024年新增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面積3.27萬畝,目前已經全面完工。
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成果持續鞏固,2023年絕大部分復墾回來的水田納入耕種計劃,建設完成1.2萬畝的撂荒耕地基礎水利設施工程。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3769.96畝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任務完成率達100.04%。
龍川縣還創新工作方式,舉辦第一屆春耕種糧大賽,大賽以典型輻射帶動全縣水稻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打造更多單產水平高、示范帶動強的水稻示范基地,推動全縣單產提高再上新臺階,有效激發廣大農戶科學種田、奪取高產的熱情。全縣有57家合作社、企業及種糧大戶參與大賽報名。經過測產,絲苗米水稻參賽面積2435畝,平均畝產511.84公斤,對比2023年該縣早稻畝產增產8.9%;普通水稻參賽面積3253畝,平均畝產量589.92公斤,對比2023年該縣早稻畝產增產25.51%。
此外,龍川縣還創建一批“千畝方”示范田。2024年共創建水稻“千畝方”早晚造共17個,已完成了測產,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650多公斤,千畝示范片畝產550公斤以上。創建花生“千畝方”2個,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350公斤,千畝示范片畝產330公斤;創建了5個甘薯“千畝方”,千畝示范片畝產2300公斤以上。
產業旺 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添活力
臨近春節,年貨市場熱鬧非凡。在各大米鋪里,來自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大米高高堆放,而賣得最俏的是龍川縣本土生產的絲苗米,米粒晶瑩剔透,米飯香軟可口,深受群眾喜愛。
龍川縣以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為抓手,致力推進優質水稻生產。絲苗米產業園核心區位于豐稔鎮,涵蓋車田鎮、龍母鎮、赤光鎮、鶴市鎮、佗城鎮共6個鄉鎮,總規劃面積791.85平方千米。2023年,產業園區內種植規模達到14.98萬畝,產量達到了7.49萬噸,產業園主導產業產值達9.67億元。聯農帶農發展成效顯著,產業園帶動農戶人數達3713戶,每戶年增收約1500元。
支撐起這一組漂亮數據的是智慧農業科技。在絲苗米產業園內,從種植期的田間管理到顆粒歸倉后的烘干、貯藏、加工等環節,互聯網、物聯網的智能化控制無處不在。
另外,產業園內擁有一批集科技研發、技術服務、品種繁育、種植、加工、儲藏運輸、現代化裝備、銷售、休閑農旅等方面都具有突出優勢的企業,極大推動了絲苗米產業發展。
接下來,龍川縣絲苗米產業園將在龍川縣內形成環形輻射鏈,輻射到周邊鎮域鄉村,通過“企業+農戶”訂單等多種模式來擴大產業園內產能,惠及更多農民,提高產業能力,創建更加優質的“龍川大米”品牌。
絲苗米產業的蓬勃發展,是龍川縣加快現代鄉村產業建設的一個縮影。該縣農業產業發展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布局,以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目標,以油茶、絲苗米及“一鎮一園”全覆蓋試點等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促進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24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龍川山茶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意味著龍川山茶油進入“國家隊”,這是龍川縣首個、河源市第四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作為“全國油茶種植縣”,龍川縣油茶種植、加工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油茶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
近年來,龍川縣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出臺系列扶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設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成立龍川油茶產業協會,堅持推進油茶三產融合發展,以標準化生產引領“龍川山茶油”高質量發展,把油茶產業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數據顯示,目前龍川油茶生產經營企業達155家,30畝以上種植大戶1128戶,從事油茶產業人員超1萬,全縣油茶種植總面積約45.59萬畝,年產油茶籽鮮果15.14萬噸,油茶年產值約18.93億元,打造出“綠油”“綠優原生”“上山打油”“灣葉”“南越飄香”“霍山”等品牌,其中“綠油”山茶油被評為廣東十大茶油品牌。
接下來,龍川縣將按照“綠富雙贏”的發展理念,把油茶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推動油茶產業繼續做大做優做強,確保到今年全縣油茶樹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山茶油產能達到1萬噸以上。拓展種養結合模式、謀劃精品主題旅游路線,實現以主產業帶動多業態融合發展,更好推動龍川山茶油走向粵港澳大灣區,真正讓“小小一顆油茶果”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在做優做大做優做強絲苗米、油茶兩大產業的同時,龍川縣立足發展各鎮優勢主導產業,先試先行,打造全省首個“一鎮一園”試點項目,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有特色、可復制的“龍川模式”。選定老隆鎮澳洲堅果、細坳鎮毛竹、赤光鎮山茶、義都鎮茶葉與佗城鎮花生作為第一批“一鎮一園”項目,該項目入選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在加快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同時,龍川縣積極推進農業招引工作。2024年,推動廻龍鎮豐樹坑種養場投產,引進高密度鱸魚養殖等項目,畜牧業和漁業得到較好發展。預計2024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約17600噸,增長6.5%。
創建了一批“農字號”品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等農產品品牌認證,爭創“粵字號”等國家和省級農產品品牌。目前,全縣已獲得粵字號品牌9個、名特優新品牌1個、有機食品認證品牌16個、綠色食品認證品牌6個和區域公共品牌1個。
積極探索休閑農業、旅游農業、農耕體驗等生產型休閑農業新模式。先后打造了國家3A級旅游景區綠油花果樹小鎮和五色茶嶺,油茶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良好態勢。2023年3月,龍川縣獲評“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聯手,推動龍川縣現代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縣提供有力支撐。
農村美 底色越來越靚麗
龍川縣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走進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從村口延伸至家家戶戶。沿著村道往里走,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庭院綠植環繞,處處呈現一派和諧幸福的美麗鄉村景象。
近年來,佳派村積極組織動員廣大家庭、黨員干部群眾參與綠美鄉村、鄉村文明建設,打造驛站流芳、學堂飛夢、佗湖泛光、臥龍詠牧、信園唱霞、三塘嘆月、古榕尋根、中心聚力“佳派八景”,形成移步換景的公園庭院式村莊。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2024年以來,龍川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建管并重、點面結合,推動全域整治提升,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各鄉鎮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實現鄉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龍川縣黎咀鎮龍潭村以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為契機,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鄉村農旅研學產業基地,建設景觀花海、景觀田和休閑民宿等,一張鄉村旅游景點規劃藍圖正逐步成為現實。黎咀鎮皮潭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抓手,通過打造沿江碧道、特色民宿等,盤活鄉村旅游資源,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打卡,在美了鄉村的同時,也富了村民,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活力。
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目前,“東江水韻”鄉村振興示范帶首期11個項目已完成各項前期工作,計劃今年12月前完工。“霍山紅印”鄉村振興示范帶在2024年12月已經開工建設。
加快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創建。2024年,龍川縣完成創建特色精品村12個、美麗宜居村41個,累計完成創建美麗宜居村(含特色精品村)271個,完成80%以上行政村需達到美麗宜居標準的目標要求。
■策劃:鄒靜 劉豪 甘國科 劉偉東
■統籌:陳小玲 鐘劍銳
■采寫:本報記者 張平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李慶芳 劉睿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馮曉銘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