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以全域旅游為畫筆
描繪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圖景
■位于龍川縣赤光鎮大洋村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綠油花果樹小鎮花海
■龍川縣田心鎮甘陂畬族村落旅游區
■霍山旅游風景區玻璃棧道
■改造升級后的佗城旅游景區南門碼頭
核心提示
元旦前夕,龍川縣2024年“四季村晚”冬季示范展示活動在佗城鎮學宮廣場精彩上演,為這座省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氛圍。
從歷史古城到“網紅打卡地”,佗城的煥新是龍川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成果之一。近年來,龍川縣以全域旅游為畫筆,依托豐富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厚植綠色生態發展底色,推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助力縣域全面振興。
展望新的一年,龍川縣將繼續推進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將霍山和佗城打造成為旅游精品與“文化地標”。同時,提升一批生態游、特色游旅游景區景點,豐富旅游業態,加快推動龍川農文體旅融合發展帶建設,奮力打造靈山古城秀水龍川。
全域旅游戰略引領
打造多元旅游目的地
歲末年初,龍川縣田心鎮傳來喜訊,該鎮甘陂畬族村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成為廣東省內畬族村落旅游區之一。至此,龍川縣國家3A級旅游景區增至3家,為全縣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近年來,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龍川縣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功獲評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截至目前,龍川縣擁有6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包括2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1家國家2A級旅游景區。這系列榮譽的獲得,不僅提升了龍川縣的知名度,也為其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龍川縣還擁有眾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景點。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被評為全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和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游客提供了了解革命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機會。同時,豐稔鎮黃嶺村、上坪鎮青云村和巖鎮山池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進一步展現了龍川縣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文化遺產。
霍山景區、綠油花果樹小鎮、黎咀鎮民宿群、嶅山溪谷生態旅游區……龍川縣依托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古城靈山秀水龍川,著重構建“一城一山一水”全域旅游產業布局,加快開發休閑度假旅游、森林旅游等業態產品,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升級,讓重點景點、景區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在山水間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絢麗畫卷。
隨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龍川縣先后策劃舉辦了龍川縣“中國旅游日”活動和極具特色的“四季村晚”春夏秋冬季示范展示、非遺流動大舞臺等活動。在近日開展的活動中,“四季村晚”冬季示范展示活動尤為引人注目,線上超過17萬人次和現場約2000名群眾共同見證了精彩紛呈的舞獅表演,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充分展現了佗城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的藝術活力。
同時,該縣還積極引入了體育賽事與旅游的結合,開展了“華豐金灣杯”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龍川大區賽、2024佗城定向周——廣東省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系列活動。這些賽事和活動不僅豐富了龍川人民的文化體育生活,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品質的旅游體驗。
通過一系列景區的建設、發展和旅游推廣活動的持續開展,龍川縣的旅游產品線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成功吸引了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各地游客前來實地感受綠美龍川生態建設成果,進一步擦亮了全域旅游品牌,提升了龍川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豐富新業態 鄉村旅游煥發新生機
去年,龍川嶅山民宿和虔心谷民宿被評為銀宿級鄉村民宿。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龍川縣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推進蘇堤客棧民宿改造等舉措,在滿足游客多層次消費需求的同時,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體系,帶動產業發展,成為點亮鄉村“美麗經濟”的新引擎。
在佗城鎮楓深村有一間推窗見綠、開門見花的私房菜掩映在一片山林之下。從庭院往里走去,滿屋香氣四溢,返鄉創業者徐雪蘭正在為春節期間的客戶備年貨,炸著客家油果、“銅皮”。
“源于對家鄉的深厚情意和促進家鄉發展的想法我回到了楓深村創辦了‘一品私房菜’,并創辦了民宿?!毙煅┨m表示,隨著旅游經濟的崛起,家鄉發展越來越好。
夜幕降臨,楓深村夜晚燈火輝煌、熱鬧非凡。該村深挖自身優勢,秉持“以夜帶業,以夜興業”的思路,依托豐富旅游資源,打造南越紅色研學國防教育基地,創新“文旅+研學”思維,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動,讓夜間經濟蓬勃興起。
“公司和楓深村共同開發鄉村旅游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和特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研學實踐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勞動教育研學實踐基地等,研學旅行路線覆蓋自然科學、農耕實踐、歷史文化等主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南越紅色研學國防教育基地負責人吳麗娟介紹,去年開展了燈光秀、傳統民俗表演等活動,在中秋、國慶假期期間進行巡演,組織的煙花瀑布、魔術表演、非遺火狐表演等節目吸引了大量游客,輻射帶動了村莊的旅游發展,成為周邊游客的休閑心儀之選。
“自開發夜色經濟以來,村民增收顯著,通過出租夜市攤位和售賣農產品、手工藝品,讓參與村民家庭月均收入增加約2000元;帶火餐飲、住宿業,村里農家樂和民宿持續升溫,帶動相關行業年收入增長約100萬元。”楓深村黨委組織委員陳嫻表示,將積極推動旅游產業建設,進一步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將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作為我市首個建設村級產業園的楓深村,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工業村轉型鄉村旅游景區在龍川不是特例,田心鎮甘陂畬族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成為廣東省內畬族村落旅游區之一。
走進龍川縣田心鎮甘陂畬族村,一幅具有畬族獨特魅力的畫卷徐徐展開。村口的文化墻上,彩繪生動地講述了畬族的歷史故事;步入文化廣場,畬族風情園一期和二期項目成果一覽無余;踏入文化風情館,一件件由村民捐贈的舊物、農耕器具和精美的畬族服飾映入眼簾。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畬族悠久的歷史,更體現了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作為龍川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去年,甘陂畬族村成為龍川縣最“出圈”的村之一。這一年,該村舉辦了一系列擦亮畬族文化品牌的活動,其中以2024年10月2日舉辦的畬鄉風情夜活動最為精彩。在當天的活動中,村民和游客一起下塘捕魚,游客參加投壺、射箭、竹竿舞等項目,體驗當地畬族人民的娛樂方式,品嘗當地特色烏飯宴,感受著畬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豐富多彩、充滿畬族文化的文旅活動,吸引了1.5萬多名游客前來游玩打卡,直播流量達34萬余人次。
甘陂畬族村的“出圈”,讓田心鎮吃上了“文旅飯”。去年12月10日,田心鎮獲得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入庫級)認定。甘陂畬族村于去年11月25日獲評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同年12月16日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從傳統的農業鎮到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從少數民族村到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吃上了“文旅飯”的田心人民是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說起甘陂畬族村的變化,當地村民藍碧娟說:“從鄉村到旅游區,‘百千萬工程’讓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p>
吃上了“文旅飯”,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去年國慶假期,村民藍阿姨在村口擺攤賣礦泉水,收入1萬余元。其他村民通過銷售自家產的蔬菜、米及家禽等,也各有收獲。目前,該村正積極探索“畬族村落+創客+農文旅”的發展模式,進一步開發更多的具有畬族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游玩打卡。
串珠成鏈 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在龍川,一條宛如黑色綢帶的公路,串起了繁榮的產業、和美的鄉村以及沿途豐富的自然風光,構建起了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條公路就是“龍川1號公路”,入選全國“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典型案例和2023年廣東省“交旅融合發展”十佳案例。以“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全國示范縣為抓手,龍川先期在中部地區打造130公里的“龍川1號公路”環線,途經8個鎮,串聯了10個特色村,將黃石萬畝茶園、皮潭村民宿、楓樹壩水庫、甘陂畬族村、霍山景區、綠油花果樹小鎮等沿線旅游資源節點串珠成鏈,快速帶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致力打造“農村公路+旅游”。堅持“一景一路、一路一品”理念,依托龍川公路沿線自然生態稟賦,將農村公路建設與全域旅游相結合,讓公路成為“旅游走廊”。目前,龍川縣成功打造了霍山旅游專線公路、赤光綠油小鎮環線等“鄉村景觀路”,改造升級了豐稔圩鎮至廣東省古村落黃嶺村的公路,全縣3A級景區全部直接連通三級及以上等級路,為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強力支撐,實現了“山路變山景、車流變導流、乘客變游客”的美好愿景。
“龍川1號公路”珠塘至霍山公路是龍川縣唯一一條通往霍山風景區的旅游專用大道。以路為軸,串聯起沿線現代農業、美麗鄉村、農家樂等節點,在改善當地村民的交通出行條件的同時,帶動沿線特色農業、休閑產業、鄉村旅游、村莊的發展,引領當地村民走向富裕。
走進綠油花果樹小鎮,這個位于“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赤光鎮大洋村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將現代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銷售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三園七區一花海”,游客可以在這里享受休閑采摘、餐飲住宿、度假娛樂等服務。通過將農村公路建設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打造“農村公路+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助力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石。
■策劃:鄒靜 劉豪 甘國科 劉偉東 ■統籌:陳小玲 鐘劍銳
■組稿:本報記者 朱惠思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譚少燕 劉睿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馮曉銘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