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
探索 “光伏 +” 新業態 賦能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龍川縣持續推進光伏發電項目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通過“政企協同+農戶參與”模式,探索出一條綠色能源助力鄉村發展的新路徑。當地政府統籌整合屋頂資源、創新發展機制,將光伏發電打造成惠民增收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載體。
在南方電網廣東河源龍川供電局的支持下,龍川縣啟動了政府引導的屋頂光伏專項工程,覆蓋全縣產業園、池塘等公共建筑,并實施標準化建設。項目采用“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的策略,通過特許經營機制盤活閑置屋頂資源,建成后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的目標。
佗城鎮佳派村依托村集體魚塘資源,建成了1000千瓦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水面架設光伏板實現了“上層發電、下層養魚”的立體化產業布局。該項目自并網以來,發電量穩定,并網一年多已發電140萬千瓦時,收入達到113萬元。
在佗城鎮楓深村,南方電網廣東河源龍川供電局投資500萬元對全村農村配套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完成該村11個臺區的新建及升級改造,戶均配變容量從2.9千伏安提升至9.85千伏安,平均供電半徑縮短至379米,滿足了產業升級、居民電氣增加、光伏接入等負荷增長需求。村民甘學漢說:“現在用電飯煲、電磁灶更省心了,還能把多余的光伏電賣出去?!?/p>
龍母鎮珠塘村村民駱新橋家的屋頂光伏陽光棚已并網發電,該項目采用“零投入”模式,由金融機構出資建設,農戶無需承擔安裝費用,通過發電收益長期獲利。駱新橋表示:“既能隔熱降溫,又能賣電增收,每年多賺不少錢。”類似案例在全縣16個鄉鎮推廣,許多家庭因此受益。
車田鎮郭嶺村的分布式屋頂光伏推廣讓村莊煥發新顏。村民鄧財寶家的屋頂光伏并網3年,既解決了屋頂滲漏問題,又帶來了年均1000元的收益。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朱春雷介紹:“安裝屋頂光伏不僅響應了國家號召,推動了綠色能源的發展,還解決了房屋修繕問題,美化了村莊環境?!?/p>
今年1月,裝機容量1.8兆瓦的光伏廊道項目在赤光鎮梅光村開工。該項目將在2.5公里長廊頂部鋪設光伏板,兼具發電、遮陽、景觀功能,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000噸。中洲建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廊道設計融合客家建筑美學,實現清潔能源與鄉村風貌和諧共生?!?/p>
接下來,龍川縣將推動光伏與農業大棚、鄉村文旅等相結合,探索“光伏+農業”“光伏+旅游”等新業態,提升土地復合利用率,讓光伏發電成為鄉村振興的可持續動力。
(本報記者 雷宇爍)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