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源城區

源城區堅持讓發展成果普惠群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忘初心筑牢人民幸福之基

2020-11-19 10:24:10 來源:河源日報

■源西街道白嶺頭村舉辦敬老月活動,讓村里兩百多老人歡聚一堂,107歲“壽星”李三英為瑞獅點睛。

■愛心企業到福利院看望慰問老人

■2010年以來,源城區連續成功舉辦了10年扶貧濟困日活動,共籌得善款7048萬多元。

■源城區“敬老月”廣場群眾活動

核心提示

民生系著民心,是黨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

多年來,源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創建“人民幸福心城”為己任,在助弱濟困、兜底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委七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大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關心關注城市弱勢群體,提高城鄉低保補助補差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水平,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讓群眾安居樂業。

重陽節過去沒多久,11月7日,源城區源西街道白嶺頭村首屆“鄉村敬老、 鄉情濃厚”敬老月主題活動如期舉行。來自該村的107歲“壽星”李三英為瑞獅點睛;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紅姑、著名山歌演唱者戴茂傳、劉偉英老師攜手獻唱;村里的文藝愛好者們則帶來了鑼鼓、書法、歌曲表演……當天,200余名70歲以上的長者們歡聚一堂,話家常、圍桌共嘗美味佳肴,欣賞山歌醒獅演出、暢聊鄰里家常,真是好不快活的一天。

這樣的場景,時不時會在源城區的鄉村和社區上演,這是人們生活越來越美好的體現,也是各級部門和基層關注老人和弱勢群體工作的一個縮影。

【關鍵詞】兜底救助

提高低保、特困人員救助標準,是源城區2020年“十件實事”之一,該項工作目前已完成。

近年來,源城區采取得力舉措加強兜底精準救助,逐步建設完善“大救助”體系。

目前,源城區城市居民低保標準從2019年的每人每月702元提高到772元;人月均補差從555元提高到615元(比省、市標準高6元);農村居民低保標準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484元提高到532元。人月均補差從255元提高到426元(比省、市標準高150元)。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不分城鎮和農村,從2019年的1160元/人/月提高到1285元/人/月。11月份,城區有低保戶1694戶,3793人。其中城鎮885戶,1899人;農村809戶,1894人。城鄉特困人員419人,其中分散供養328人,集中供養(福利院69人、敬老院22人)91人。

為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針對今年疫情,源城區加大保障力度,3月—6月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1月—10月,共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88.2萬元。今年,源城區臨時救助標準從1404元/人提高到1544元/人,截至10月底,共發放救助金113.6萬元,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群眾臨時性的生活困難。

對于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該區積極勸導、引導街頭流浪乞討人員進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不愿入站的,根據其實際情況提高必要的飲食等服務。據統計,截至6月30日,全區共救助各類流浪乞討人員690人次。主動上街勸導指引27人次,護送至救助站6人次,勸返離開31人次。其中殘疾人23人,疑似精神病人3人。其中民政局窗口救助626人次,全區共發放救助資金及防疫物資(食品、口罩等)1萬多元。各鎮(街道)共救助82人次,發放救助資金及物資0.6萬元。

【關鍵詞】殘疾預防

近4年來,源城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把殘疾預防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特別是2017年入選全國100個區縣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創建試點以來,源城區堅持對標對表、精準創建,持續在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著力防控疾病致殘、努力減少傷害致殘、顯著改善康復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減少、控制殘疾的發生,獲得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普遍贊譽。

據了解,2017以來,源城區本級財政累計投入近7億元保障殘疾預防系統性工作,新增區級婦幼保健院1家和專業人才近200人,完成篩查人數10萬多人,并為近萬人提供各種類別的康復服務,人口出生缺陷率由2016年的2%下降至2020年的1.4%,殘疾預防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著力解決了群眾的“揪心事”。

據介紹,截至目前,該區創建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夯實殘疾預防基礎。為更好推動創建工作,源城區志存高遠,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完善機構、配足人才,新增各種專業機構14個,其中公立婦幼保健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鎮街康園中心7家、民辦醫療機構4家、新招聘專業人才近200人。

二是推動重點干預項目落地。目前,累計投入近600萬元推進產前篩查與診斷、殘疾篩查和診斷、殘疾評定、殘疾報告等重點干預項目,2017年—2020年,完成產前篩查與診斷1787人、兒童殘疾篩查診斷361人、殘疾評定3897人、殘疾報告篩查10.15萬人。

三是實施殘疾預防全覆蓋工程。按照要求,源城區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采取“引導推動”和“設點推動”等措施補板、提比重,力爭高標準完成任務。各項疾病防治和傷害防護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相關指標落實到位。殘疾康復高質高效實施,輔具適配率和殘疾人康復服務率都達80%以上。

四是推行無死角的宣傳模式。通過黨媒報道、戶外LED、樓宇廣告、公交車身、入戶宣傳等形式,推動殘疾預防知識進機關、學校、基層、企業、社會團體等,促使殘疾預防知識深入民心、創建工作深得民助。2017年—2020年,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專題宣傳300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4萬份,播放視頻3萬多條,掀起主體宣傳突出主題、層級宣傳突出重點、聯合宣傳突出全面的宣傳格局,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宣傳目標。

【關鍵詞】慈善體系

一個完整的救助體系,除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擔當,還需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熱情參與。在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源城區各界人士紛紛獻出愛心,以各自微薄之力凝聚起愛的洪流,給一線抗疫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源城區民政部門也以此為契機,重點做好兩方面的工作,激發慈善事業活力,提升社會參與度,建設完善“大慈善”體系。

一是強化主體責任,積極做好社會捐贈物資的接收和管理,并協助和指導鎮(街道)的物資捐贈工作的開展,依法開展社會募捐活動,對捐贈物品進行驗收、匯總、公示、移交。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區民政局動員社會團體和個人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募集慈善資金和物資共284.89536萬元(其中:接收捐贈資金263.80536萬元,接收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21.09萬元),已于4月30日將捐贈款及物資全部劃撥到源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由其調配及使用,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二是慈善資金管理公開化,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做到善款善用、專款專用,使每筆善款公開、公平、公正地惠及最需要關懷、幫助的弱勢群體。目前,區慈善總會已將每一筆捐贈資金及使用情況,在源城發布和政府網進行公示,確保慈善資金管理真正做到公開化、透明化。

【關鍵詞】養老服務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溫馨的環境,安詳的生活,需要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做實做細,讓千千萬萬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源城區民政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的相關精神,嚴格落實監管責任,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建設完善“大養老”體系。

一是加強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提升改造。目前源城區第二福利院項目已開工,重點提升現有供養服務設施的照護能力,增設失能人員生活服務照護單元以及醫療護理、康復服務等醫養結合照護單元,照護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并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優先滿足埔前鎮轄區內失能、半失能等特困人員及轄區有需要的老人集中照護需求。

二是加大對居家的特困老人、困難的(失能、半失能高齡化、空巢化的)老人的日間照料。目前,城區現有特困老人280人,低保對象老年人832人。其中政府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71人,上門開展日間照料的特困老人36人,仍有173名特困供養人員是自己在家居家養老的。區民政局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大力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結合居家養老的實際,全方位開展社會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

三是扎實做好全區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津(補)貼審核發放工作。目前,全區共有4659名老年人領取高齡津貼,2019年共發放高齡津貼資金216.86萬元,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扎實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投保工作,為26950名65周歲以上老人購買銀齡安康意外保險。

四是在上城街道辦事處開展了為轄區60周歲以上有需要的特困老人、困難老人共426人安裝了“平安鐘”,確保他們在發生意外時能得到及時照料和救治,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評。

五是建立了養老機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同時加強安全生產大排查,組織對轄區(福利院、敬老院)進行了再排查,完善消防、食品、疾病防范、疫情防控等方面安全監管機制,建立了風險隱患整治工作臺賬。

【關鍵詞】兒童保障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讓每一位少年兒童茁壯成長,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心愿。源城區逐年健全工作機制,提高保障能力,通過三項舉措建設完善“大兒童保障”體系。

一是對轄區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其他困境兒童的監護狀況、健康、生活、就學就醫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截至今年6月,源城區2個鎮5個街道72個村(社區),共有困境兒童621人(含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其中因身體殘疾或不到就學年齡等原因輟學的有33人,有318人落實一對一幫扶。目前,轄區孤兒72人,基本生活費標準按分散供養每人每月1450元,集中供養每人每月1820元標準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3人,基本生活費標準按照散居孤兒標準每人每月1450元發放。困境兒童全部落實了基本生活保障,確保孩子們健康成長。

二是通過現有廣東省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信息系統數據進行全面摸排,如發現有新增的困境兒童,符合條件的重新登記造冊,對家庭情況有變動的同時進行信息更新,并按照人員類型分類造冊。對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

三是建立了源城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落實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通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對全區7個鎮(街道)72個村(社區)開展留守和困境兒童進行走訪,同時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臺賬,及時完善錄入廣東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

■專題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