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源城區

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乘勢而上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

2021-03-02 10:36:23 來源:河源日報

■工作人員正在培育蘭花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坪圍村新貌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坪圍村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無花果種植基地已成為坪圍村的主要產業之一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春天的坪圍村,繁花似錦。走進村莊,村道四通八達、整潔亮麗,一些村民在文體公園散步玩樂,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短短4年,這個省定貧困村發生了巨變:6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足4000元提高到2萬多元,村集體收入從4.5萬元躍升至109萬元。2019年,該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在剛剛落幕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坪圍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是我市唯一獲表彰集體,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受表彰的村級先進集體。

模范坪圍

黨建引領樹牢為民服務之公心

沿著205國道旁醒目的指示牌,驅車進入坪圍村,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都通了水泥路,沿途都是綠草茵茵,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沒法走,車沒法行,村里沒法發展。”為村民服務了20多年的坪圍村黨支部書記李遠通,至今尚能回憶起村里以前道路不通時的情景。

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205國道至坪圍村鐵場附近的一條長2.93公里的水泥路村道建成通車。路通則財通,2005年坪圍村先后引入福源果場、東興旺農場、紅鋒旺無花果場、藍天中醫藥公司種植基地,著力打造水果種植基地,坪圍村的經濟逐步有了起色。2016年起,該村借助對口幫扶的契機,繼續加大道路修建力度,新修或擴建村道37公里,實現戶戶通水泥路。

“村道還將進一步升級,鋪設瀝青路面,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李遠通說,該項目已納入埔前鎮五村(坪圍村、上村村、高圍村、陂角村、埔前村)連片開發規劃鵬城大道項目,村道將從9米擴寬至20米,連接205國道與西環路。

修路,只是李遠通和他的同事們秉承公心為群眾服務的一個縮影。李遠通對村里各家各戶的大小事情特別上心,誰家鬧矛盾,有困難,他都會當成自家事去解決;誰家有個大小喜事,他都上門道賀。與李遠通共事多年的村委委員朱運通說,李遠通不僅對自己要求高,對村干部的要求也非常高,村民交代的事要立馬辦,在進行的項目要隨時跟進。多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整個村委班子都形成了雷厲風行、踏實肯干的辦事作風,這也讓群眾對村“兩委”干部更加信任和擁護。

這一切,在源城區副區長、埔前鎮黨委書記羅中正看來,是該村突出黨建工作,黨支部引領作用特別明顯的一種表現。“選好了‘領頭雁’,配強了班子,村莊發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據悉,該村現有黨員81人,村民代表33人,個個都做到了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近年來,坪圍村“兩委”班子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富裕坪圍

多元發展夯實富裕奔康之基礎

2月24日,坪圍村蘭花基地的花農正在培育蘭花新苗。今年春節期間,這里的數萬株蝴蝶蘭被市民搶購一空。

由坪圍村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結對共建的坪圍村花卉產業示范基地,總投資350萬元,總規劃建設面積40畝,分兩期建設,包含農業產業展示基地、民宿農家樂和蘭花溫室大棚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二期亦已動工。今后,該村將充分依托廣東省農科院花卉所技術力量和資源,“借船出海”發展蝴蝶蘭花卉種植,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要發展,主要靠產業帶動。坪圍村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緊緊抓住了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2016年,大鵬新區駐村扶貧工作隊進行摸底調查和考察后,認為紅鋒旺無花果場種植的無花果有產量高、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等特點,其產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可拓展的發展空間,是開展產業扶貧、帶動村集體和貧困戶脫貧的優質項目,確定將種植無花果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產業。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2017年年初,坪圍村由村經濟聯合社牽頭,動員61戶貧困戶成立了坪圍村大鵬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參與無花果種植,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每年獲利20萬元(其中17萬元用于貧困戶分紅,每戶可增收3000元)。目前,坪圍村種植無花果180畝,是廣東省唯一一個發展無花果產業的貧困村,也是河源種植最早、規模最大的無花果種植村,故被稱為河源“無花果第一村”。這里的無花果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最遠的賣到黑龍江漠河,無花果已經成為坪圍村的“致富果”。

與此同時,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村民積極響應水果種植號召,先后建設了皇帝柑、砂糖桔等集生態旅游、種植于一體的特色水果基地,打造河源“特色水果第一村”。目前,該村已種植水果面積2000多畝,村民人均年分紅收入超過3000元。

從無花果到蘭花,產業多元化讓坪圍村的經濟發展走在了許多村莊的前列,但好戲還在后頭。據了解,坪圍村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已制定完成,該村將定位為南天養生谷、林業科技示范園、山水文化旅游區、鄉土風情度假區、生態養殖基地、浪漫花海區、生態果場采摘區、田園鄉村風景區、鄉村文化體驗區、有機稻種植區、生態瓜果采摘體驗基地和防護林等,立足于以農業自然生態景觀為基礎,多元產業結合,鄉土文化有機滲透,基礎服務設施良好的鄉村區域,打造集特色中醫養生、休閑農業、山體觀光、鄉土風情度假為一體的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型美麗鄉村。

羅中正表示,當前坪圍村已經打好了鄉村振興的基礎,未來將重點謀劃高端精品民宿項目,打造全市水果集散中心,走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只要坪圍村按照規劃狠抓落實,未來5年村集體收入將達到500萬元。”羅中正非常有信心。

宜居坪圍

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據悉,為提高村民衛生意識和人居環境,促進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從日常衛生保潔向生活垃圾分類延伸,坪圍村從2019年10月開始試行農村生活垃圾上門收集機制,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開啟了垃圾處理上門收集、有序分類的新模式。

每天早上,在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下浪小組,64歲的村保潔員廖國友早早就騎著裝載幾個大垃圾桶的三輪車,挨家挨戶上門收垃圾。而村民們也早早拎上自家的垃圾桶,等候在門前。

現在的坪圍村,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道寬敞平整,公共設施健全,繪就了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圖畫。而在這里,你看不見垃圾——整個村沒有一個公共垃圾桶。在此之前,村里設有32個垃圾池,200—300個垃圾桶,全村生活垃圾都由1個村保潔員負責清運。垃圾池、垃圾桶的垃圾如果沒有及時清運,容易滋生蚊蟲,產生異味,而且經常出現家犬翻桶拖拽生活垃圾的現象,影響村里的環境衛生。

為提高村民衛生意識和人居環境,坪圍村從2019年10月撤銷了村里的垃圾池、桶,開始試行農村生活垃圾上門收集機制,在原有保潔員的基礎上,增加了7名保潔員、7輛三輪車及配備垃圾分類桶,并且村委會給每戶村民配置了垃圾分類桶。

為了改變村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坪圍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包戶制形式將全村家庭戶分到黨員干部身上,負責宣傳垃圾分類、上門收集及監督實施情況。同時,為了增強村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駐村黨建指導員謝麗娟帶領村“兩委”干部入戶宣傳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并向各戶派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倡導村民從我做起、積極主動、義不容辭,爭當垃圾分類先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培育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文明風尚。

如今,坪圍村的保潔員每天兩次定時上門收集垃圾,越來越多的村民日漸養成了每天早上7:00—8:00,下午3:00—4:00垃圾放門外,其他時間垃圾不出門的習慣。村里的保潔員將每家每戶收集到的垃圾,再統一分類收集、密封清運到垃圾壓縮處理站,做到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坪圍村實現全村保潔覆蓋面10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95%以上。

據悉,為健全制度,加強長效管理,坪圍村還將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要求納入村規民約,以村規民約監督村民,以此增強對垃圾分類收集認識,自覺進行分類收集,切實提升垃圾分類收集實效,共建坪圍美麗、宜居幸福家園。

■本版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通訊員 吳少聰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