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源城區

源城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統籌兼顧抓好硬件建設和提升服務群眾水平

民生支出占公共預算超七成

2021-06-23 10:13:13 來源:河源日報


■正在施工的鱷湖公園改造工程。作為老城新八景之一,該項目預計7月底竣工,屆時將以嶄新面貌呈現在市民眼前。 肖斌 攝

■改造后的夜市一條街,是源城區小區微改造成果之一。黃赟 攝

■第31個全國助殘日主會場活動在源城區舉辦,該區救助弱勢群體的舉措得到了省殘聯的高度肯定。黃赟 攝

■設施現代、功能齊全的公園東小學。馮曉銘 攝


制圖:阿平

核心提示


持續推進城市品質更新 提升群眾生活環境質量


源城區屬于“吃飯財政”,盡管“錢袋子”不滿,但對于關乎人民群眾福祉的事情卻舍得投入。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源城區民生領域累計支出23.3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62%,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當前,源城區正在實施的投入和影響最大的民生工程,莫過于鱷湖公園改造項目。據了解,鱷湖公園改造項目分為水生態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工程包括清淤換底、西北門塘截污、補水工程、排澇工程等;第二階段將對鱷湖公園的現有景觀進行改造,拆除部分水上構架橋,并結合河源本土文化,改造或復建荷堤倩影、游船碼頭、對歌臺、古榕夕照、玉堤漣漪、長橋舊月、景觀水榭、九曲排青、東門城樓及青曲牌坊等景觀設施,提升老城區的“綠色顏值”,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玩、散步的綠色空間。


鱷湖公園的改造牽動著河源人民的心。這個擁有12公頃水面的公園,不僅是融優美湖光水色和客家文化為一體的城市公園,還承載著幾代河源人的美好記憶。公園內有數百年歷史的鳴鳳橋和飛鸞橋更是見證了河源的發展和變化。公園景觀的升級改造,可以讓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河源的歷史文化,同時在全社會營造保護舊城遺址和文化遺存的良好氛圍。


鱷湖公園改造,是源城區持續推進城市品質更新的一個縮影。源城區委書記鄧卓文在調研老城改造項目工程時指出,“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不但是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建設管理的突破口、連接民心的紐帶,各有關部門要加快各個項目進度,特別是要實行清單化管理,做到既要改造好,也要控制成本,確保項目取得成效、形成特色,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競爭力,真正把民生工程做好做實。


據悉,源城區住建部門承辦“百街千巷”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造、鱷湖水生態排水排污綜合整治和宜居社區創建等4件2020年度區“十件實事”,以及東埔河管網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等多個重點建設項目,致力于讓城市建設更有品質、城市功能更趨完善,城市更安全更宜居。“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2020年完成10條精品示范街、435條普通街巷整治;2020年啟動13個老城小區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6個,預計今年7月可完工,將惠及5278戶居民;鱷湖水生態排水排污綜合整治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已完成總體進度的92%,預計今年8月底可全面完工;宜居社區創建方面,牽頭指導東埔街道永祥社區等9個社區成功創建廣東省三星級宜居社區。東埔河管網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已完成總體進度的71%,其中老舊管網改造已完成,壓力管道建設進度85%,泵站建設進度60%,預計今年8月底可全面完工。


2021年,區住建部門承辦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件區“十件實事”。截至目前,全區83處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已開工80戶、竣工46戶,預計本月底可全部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今年啟動40個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于9月底全面開工,預計年內可按期完成15個小區改造任務,明年7月可全面完工,將惠及4151戶居民。由區住建部門代建的竹園城市地下停車場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以及新風幼兒園、黃子洞小學、東埔中學等一批學校新(改、擴)建的民生實事工程均穩步推進,繼續實施的鱷湖水生態排水排污綜合整治、中堤路等處排污口整治、東埔河沿岸段老舊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造等中心城區水生態治理工程進展順利。


2021年:聚力民生事業發展,建設人民幸福心城


【關鍵詞】教育


實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黃子洞小學、區第一中學等學校改(擴)建工程。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攻堅行動成果,抓好新風幼兒園、東城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建設。實施新一輪“強師工程”,培養一批名校長、名班主任,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關鍵詞】醫療


實施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感染樓),啟動區疾控中心建設。建立醫療機構診療共享平臺,加強分級診療信息化管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技術下沉。加快東埔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完成新江、源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等強基項目工程。


【關鍵詞】文體


打好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首戰,力爭今年進入全國前列。大力實施文體惠民工程,加快“四館兩中心”、區城建檔案館等文體設施規劃建設,推動足球公園建成并投入使用。


【關鍵詞】城建


進一步優化功能布局,積極配合市完善中心城區“1+6”規劃體系,著力構建“三區一帶”城市發展新空間格局。加快提質步伐,實施40個老舊小區改造,新(改)建20個小公園(小廣場)、20個公共廁所和一批旅游廁所,推進城區“三線下地”、雨污分流改造,持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力保障深河產業城、源西片區土地儲備等12個省市重大項目順利推進。


【關鍵詞】鄉村


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突出抓好“四沿”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升級一批農村公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面推進農村建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生態“四小園”,讓鄉村承載美好鄉愁。精致打造埔前“五村連片”項目,示范帶動全域建設“五美”鄉村,確保6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力爭創建特色精品村2個以上。


“四大助殘工程”溫暖特殊群體


今年5月16日,第31個全國助殘日主會場活動在源城區舉辦。省殘聯高度肯定源城區助殘扶殘工作,認為該區積極創建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實施“四大助殘工程”,讓轄區內的特殊群體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據悉,源城區每年投入殘疾人事業的經費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以上,并確保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建設了教育培訓基地、特殊群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站、殘疾人康復共享機制、精準幫扶機制等,實現了精準康復惠群眾、就業培訓促就業、同心協力齊脫貧的要求,使全區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2020年,源城區主要實施“四大助殘工程”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實施組織提升工程,組織50人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培訓,組織區級康復培訓60人次,組織掃盲、烹飪、手工、種養等培訓320人次,開展助學活動162人次。二是實施康教救助工程,組織社區康復610人,組織居家康復40人、居家無障礙改造70戶,為421位精神病患者發放藥物,為422位殘疾人適配輔具,為296人實行白內障復明手術,為180多個殘疾小朋友提供居家康復服務。三是實施提升就業工程,開展線下就業指導100人,扶持殘疾人創業38人、就業22人,實現新增就業70人。四是實施促進溫暖工程,組織上門為疑似殘疾人進行殘疾鑒定,做到殘疾人證應辦盡辦;享受“兩項補貼”4319人,做到應享盡享;免費購買醫保3186人、養老保險348人,救助 900多人共45萬元。安排扶貧經費20萬元,分別為37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解決生活困難等,讓全區貧困殘疾人家庭與全國同步實現脫貧目標。


“十三五”時期民生保障持續發力


●“十三五”時期,源城區民生領域累計支出23.3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62%;


●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27所,新增學位1.49萬個,在全市率先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


●醫療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15%;建成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等重點衛生項目,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2家;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區文化館、圖書館均獲國家一級館殊榮,成功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獲“全國老年人氣排球之鄉”稱號;


●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2019年“6·10”“6·12”特大洪澇災害災后重建全面完成,一批突出安全隱患及時消除整改,“兩搶一盜”警情連續5年下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機制不斷健全,成功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市公安局源城分局獲評“全國優秀公安局”。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