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載風雨兼程筑發展之基 今朝春華秋實謀民生福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核心提示
過去5年,是源城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5年來,源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市委“示范區”“排頭兵”建設目標任務和“六個抓”要求,主動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發展等重大機遇,全力推動源城加快發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A 關鍵詞:經濟發展
10月15日,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下稱“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源城區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舉行。據了解,研究院是我市首個政府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按“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組建的研發機構,也是我市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分支機構,將為河源市及源城區的農業發展、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源城區在生物育種、空間科技創新領域的交叉融合和突破發展,為保障河源糧食安全發揮巨大的作用。
首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分支機構落戶源城,是源城區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源城對外吸引力的體現。
5年來,源城區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該區堅持實施“旺三強二高一”產業發展戰略,有力推動經濟加快發展,過去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增長13.1%。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實現零的突破。工業園區是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源城不斷加快園區平臺打造,累計投入12億元,擴園2.81平方公里,5G產業城、低碳產業園等專業平臺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全市首家“全國一站式物流分撥平臺”。每年都舉辦系列招商引資活動,累計引進項目192個,合同投資總額達346億元。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加快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效顯著,全區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0家、專業合作社190家、家庭農場45家,規模化蔬菜基地面積達4500畝。
B 關鍵詞:城市提質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沒有外出旅游的市民在市區多了一個觀光打卡點——老城鱷湖公園。源城區鱷湖公園水生態綜合整治及景觀提升工程已于9月底正式完工,作為一個全新的景點向市民開放,成為老城區一道亮麗風景線。
據了解,鱷湖公園水生態綜合整治及景觀提升工程作為市、區兩級重點項目,是刷新老城“顏值”、豐富市民生活、提高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惠民舉措之一。項目總概算1.57億元,其中建安費1.37億元。為有效改善鱷湖水生態環境,項目通過“控源截污、環境整治、清淤消毒、調水引活水、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六項措施,分三個階段對鱷湖進行全面綜合整治,原本渾濁不堪、垃圾漂浮的鱷湖如今已煥然一新。此外,為提升沿湖周邊景觀面貌,項目精心策劃且打造了蓮花池廣場、湖濱棧道、九曲排青、維芳島、水下噴泉、月亮雕塑、水車等景觀,同時對原有的古榕夕照、東門古樓、西門井、紅花橋、牌坊、對歌臺等景觀進行復建修整,進一步提升了中心城區商業和休閑水平,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水凈岸綠、風景亮麗、空氣清新”的游園好去處。
鱷湖的改造是源城區不斷加大城市提質改造力度的工作成果之一。5年來,該區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檔升級。落實中心城區“1+6”空間規劃,全力配合市推動釣魚臺片區、高新區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區面積擴大11.35平方公里,一批城市斷頭路陸續打通,城市人口大幅增長。實施“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打造精品示范街20條。鱷湖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一批“三舊”改造項目、老舊小區、農貿市場和小公園、小廣場完成改造建設。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全面化,“智慧+”平臺建設有序推進,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全力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案件全部辦結,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進一步鞏固。
C 關鍵詞:鄉村振興
今年國慶假期,源城區鄉村旅游異常火爆。游客紛紛走進鄉村田野,親近大自然、捉魚摸蝦、欣賞田園風光、呼吸新鮮空氣、體驗采摘果蔬的樂趣,在綠水青山間盡享歡樂時光。埔前陂角村蔬香公園、春沐源禾悅莊酒店和網紅咖啡廳是最火熱的鄉村旅游打卡目的地。埔前愛加倍樂心農場經過改造升級,吸引了眾多親子游家庭團隊前往抓泥鰍、摘葡萄、買農家菜。源城鄉村旅游深受深圳、東莞、廣州等粵港澳灣區游客和廣大市民青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源城區各個村莊都迎來了發展的上升期。比如埔前鎮上村村,依托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體驗活動,每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約50萬元。
5年來,源城區鄉村振興工作成效顯著。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32戶2340人已全部高質量脫貧,5個省定貧困村高質量退出。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坪圍無花果、陂角土雞等特色產業項目加快發展,“櫻桃番茄”等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成功認證。雙頭“雙創”電子商務創業園、鄉村電商服務站等平臺成功打造。“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基本完成,“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成效明顯,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埔前“五村連片”開發、源西“嶺南首第”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陂角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坪圍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D 關鍵詞:民生保障
今年9月開學季,新建的源城區實驗中學正式開學。該校位于源城區源南鎮轄區美盛東路,系公辦寄宿制初級中學。
該校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辦學規模為48個教學班,可提供2400個學位1200張床位。近幾年來,源城區幾乎每年都有新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讀書難”的問題。
除了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其他各項事關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也逐一落地。5年來,源城區對民生保障更加堅實有力。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工程,累計幫扶就業2.17萬人。關心關愛弱勢群體,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差及特困人員供養水平均達到或高于省市標準,位居全市前列。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新改擴建中小學校27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8萬個,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5080”目標如期實現,教育教學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以區人民醫院為總院的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建設扎實推進,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東埔醫院新院建成使用,基層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順利完成。“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創建任務圓滿完成,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建成全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一批槎城書吧和文體設施,“四館兩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率先在全市建立退役士兵接收報到“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穩步實施疫苗接種工作,筑牢了嚴密的防控網絡。
E 關鍵詞:“融深”“融灣”
9月26日,河源市2021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暨招商項目簽約活動(源城分會場)在源城區工業園(第三期)拉開帷幕,吹響了第三季度項目簽約和動工建設的“集結號”。本次活動共有11個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投資總額達29.4億元;現場集中簽約項目有9個,投資總額達31.3億元。這些項目的動工建設和簽約,是源城積極“融深”“融灣”、與廣大企業客商精誠合作的豐碩成果,更是源城開放包容、生機勃勃的投資環境的又一例證,必將為全區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增添更多新的力量。
源城作為大灣區的“后花園”,一直在積極探索有效融入灣區發展歷程的道路。5年來,該區“融深”“融灣”邁出堅實步伐。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有序開展“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一網通辦”。積極對接“雙區”市場需求,組織企業參與“廣交會”“進博會”等平臺搶訂單、拓市場。建立槎城農旅特色人才驛站、源城深圳商會等平臺,資源承接能力不斷提升。積極與“雙區”開展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等領域合作,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全區擁有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省市級眾創空間10家。
F 關鍵詞:平安建設
國慶假期,源城區集中開展“千人治安大聯防”行動,落細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強化社會面治安防控,圓滿完成了假期安保工作任務,實現了“五個嚴防、四個確保”工作目標。10月1日至7日,全區發動各級黨員干部、公安民警、聯防隊員、志愿者等,分別前往繁華商貿區、人車流密集路段、治安復雜部位等開展治安巡查防控行動;在城區重點區域、部位設置屯警點,多警種聯合開展武裝巡邏防控、“亮警燈”行動,切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震懾力。
“千人治安大聯防”,是源城區根據轄區實際,認真探索出的一項推進平安建設、確保社會穩定祥和的有力舉措。5年來,源城區平安法治建設成效明顯。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扎實推進,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全面鋪開,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累計打掉涉黑社會性質組織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1個、犯罪團伙116個。保持禁毒高壓態勢,“省禁毒重點關注地區”成功摘帽。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圓滿完成國家重大活動期間的安保任務。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目標。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明顯成效,整治了一批頑瘴痼疾,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馬”,健全了一批長效機制,提高了政法隊伍的純潔性。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管理進一步強化,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G 關鍵詞:黨的建設
今年7月,源城區新江街道開始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據介紹,“紅色引擎工程”聚焦落實“大黨建”“精治理”“微服務”“強陣地”四項重點措施,逐步搭建城市基層黨建的“四梁八柱”,集中彰顯“紅”的特色、體現“治”的成效,切實推動老城區展現新活力、實現新治理。
與新江街道這樣通過加強黨建工作致力于基層治理的,還有東埔街道推行的“五彩志愿服務隊”。東埔街道豐源社區充分立足群眾訴求,重點打造志愿服務品牌,組建不同色號“五彩”志愿服務團隊,真正使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效果最大化。據介紹,“五彩”志愿服務是將社區服務對象歸類,針對不同居民群體提供差別化、個性化的精準志愿服務,解決群眾困難和問題,為民分憂解困。 “五彩”志愿服務隊包括:紅色先鋒隊、綠色文明隊、黃色幫扶隊、藍色宣傳隊、紫色便民隊。
上述種種,都是源城區各個黨組織根據實際創新舉措強化黨建工作,并以此為統領推進其他工作的一個縮影。5年來,源城區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省委“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實行政治要件閉環管理,強化意識形態管控,完成省委巡視整改。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抓牢理論武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取得扎實成效。上一輪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五雙提質”“‘1+10’黨建示范工程”等黨建特色品牌加快打造,省級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區提質增效,“黨員+N”維穩工作模式先進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一批年輕優秀干部得到選拔重用。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反腐,有序推進本屆區委巡察全覆蓋,黨風政風持續向好。支持人大、政協依法依章程履職,在全市率先建立大統戰服務平臺,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文聯、僑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管武裝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十三五”時期民生保障持續發力
■“十三五”時期,源城區民生領域累計支出23.3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62%。
■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27所,新增學位1.49萬個,在全市率先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
■醫療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藥物價格平均降幅達15%;建成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等重點衛生項目,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2家。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區文化館、圖書館均獲國家一級館殊榮,成功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獲“全國老年人氣排球之鄉”稱號。
■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6·10”“6·12”災后重建全面完成,一批突出安全隱患及時消除整改,“兩搶一盜”警情連續5年下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機制不斷健全,成功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市公安局源城分局獲評“全國優秀公安局”。
■專題組稿/攝影(署名除外):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圖片說明:
①槎城新韻 肖斌 攝
②鱷湖新景 肖斌 攝
③村道之美 肖斌 攝
④新建學校 肖斌 攝
⑤項目建設
⑥“融深”“融灣”
⑦千人聯防 林小明 攝
⑧志愿服務
⑨新城商圈 肖斌 攝
⑩園區新貌 肖斌 攝
⑾陂角新姿 肖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