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源南鎮統籌兼顧抓好發展與服務
堅定不移書寫奮斗華章
■位于源南鎮轄區的中興通訊項目,有力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并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源南大地煥發蓬勃生機,經濟社會取得高質量發展。源城區源南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肩負起服務源城提升“首位度”,打造“總開關”“總樞紐”的使命任務,團結帶領全鎮干部群眾,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勠力同心戰貧困、抗疫情,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實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
矢志奮斗 高質量發展譜寫新篇章
10年來,源南始終堅持質與量并重發展,堅持“項目為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深挖經濟發展潛力,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10年來,該鎮累計引進項目33宗、完成重點建設項目1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35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6家。2021年,源南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1.8億元,比2012年增長6577.8%,穩居全區首位;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8.2億元,比2012年增長275.7%,躍居全區前列;鎮級經濟收入達4502.4萬元,比2012年增長130%;重點建設項目完成4個,新增限上商貿企業4家,均位居全區前列。截至目前,已有5家全國性企業在源南投資興業。10年間,源南經濟指標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闊步邁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精準定位 服務大局凸顯新成效
10年來,源南堅持深耕一隅促全局,城市空間得到新拓展。始終堅持“服務市區,發展自我”的理念不動搖,鍛長板、補短板,打硬仗、增實效,全力加快城鎮化建設。積極配合市、區重點項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完成了中興通訊、濱江大道二期、深河產業城A區一期、水源工程、城南水廠、城南客運站二期、西優工程等項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了深河產業城A區二期、釣魚臺片區、怡寶一期等市屬重點項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高效推進源城區水主題產業園、源城區電子信息科技園項目土地征收工作,累計征收土地681萬平方米。
10年來,源南著力塑“美”城市形象,城鄉環境不斷提檔升級。舉全鎮之力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城市“六亂”“三線”整治成果顯著,“門前三包”責任制、“路長制”常態化落實,城市文明形象大幅提升;鎮、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活動豐富多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民心,“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廣泛開展,城市文明品質更具內涵。積極實施“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作,打造了雙下路精品示范街;致力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新鋪城市道路30公里,修補路面5.08萬平方米,建成雙下路大型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位2800個,城市面貌日益亮麗。成功設立明珠社區,社區管理更科學,城市管理更加精細,下轄兩個社區均獲評省級宜居社區。2018年,源南鎮獲評河源市文明鎮。
拼搏實干 鄉村發展呈現新氣象
10年來,源南鎮奮進篤行,繪就鄉村面貌新篇章。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縱深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創造性推行農村危舊泥磚房拆后留權登記的工作方法,危舊泥磚房全面拆除,農村殘破舊面貌一去不復返。連線成片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堅持鄉村韻味與現代魅力同頻共振,在保護鄉村特色風貌基礎上建成生態“四小園”297個,新增鄉村主題墻繪102幅,升級改造村道145公里,建設特色牌樓村標、路標一批,評選“美麗庭院”一批,完善污水處理站(點)建設,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10年來,源南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千方百計富民興村。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精細打造“一村一品”,白田村下壩葡萄園、塔坑村石斛(蘭花)種植基地呈規模化發展態勢,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就業。白田村下壩美麗鄉村示范點和白田村馬口崗、欖壩村飛蛾嶺兩村連片鄉村旅游區建設穩步推進。集農產品展示、就業培訓和創業聯盟辦公于一體的欖壩村電子商務創業園建成,農產品展銷渠道暢通。
10年來,源南堅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路徑。成功打造白田村馬口崗鄉村振興示范點,村民捐地、集體籌資、政府扶持,合力推動建成黨群服務驛站9個,織就集群眾議事、休閑于一體的治理網格,源南善治模式邁出堅實步伐。村民代表會、小組會以及理事會等村民自治平臺作用有效發揮。率先在雙下村啟動“愛心超市”積分制,“積”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在政府引導下的村民自治實踐持續深入,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的善治鄉村漸成雛形。該鎮近年在市、區鄉村振興迎檢“大考”中均名列前茅。
砥礪初心 幸福心城煥發新魅力
10年來,源南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銅墻鐵壁,全力守護父老鄉親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持續將財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保障,聚力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持續開展,有力幫助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全鎮失業率穩定控制在2.5%以下。統籌推進教育改革公平化、優質化發展,深入開展學前教育“5080”攻堅行動,投入4630多萬元完善8所公辦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高分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復評。源南衛生院和7個村居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完成,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基層文化設施全面提質,實現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文體廣場村居全覆蓋,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達到“五有”標準,鎮綜合文化站獲評省二級綜合文化站,群眾文體活動廣泛開展,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有夢想就有方向,有奮斗才有未來,這是源南過去10年艱苦奮斗的寶貴底色,也將是譜寫高質量美好源南新篇章的不竭動力,該鎮將努力在高質量美好源南建設新征程上贏得更大榮光。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呂鵬 通訊員 蔡裕 何瑾 戴天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