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綠色崛起先行區
■埔前鎮陂角村一隅。源城區不斷加大環保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埔前鎮高圍村群眾在荷池旁表演舞蹈。源城區統籌抓好埔前鎮“五村連片”綠化美化示范村,以點帶面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
■源城區積極推動七寨湖公園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源城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環保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截至目前,“四橫一縱”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即在埔前、城南、市區、城北等4個高速公路出口至河源大道段以及205國道沿線兩側開展綠化美化提升。今年累計植綠3200多株,完成林分優化6200畝、新造林撫育1700畝、森林撫育4228畝;新豐江水庫、東江源城段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均達100%,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3%,為源城加快建設綠色崛起先行區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舉措打造綠美廣東
生態建設的源城樣板
在8月3日召開的源城區委八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綠美源城生態建設,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源城上取得新進展。
優美生態環境是建設綠色崛起先行區的重要支撐。源城區提出,要堅持以高水平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綠了自然就美”理念,高標準打造綠美生態環境,高水平謀劃“綠富”雙贏路徑,加快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源城樣板。為實現上述目標,該區提出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落實。
一是大力推動植綠護綠擴綠。深入實施綠美源城生態建設“六大行動”,著力提升綠的成色、補齊綠的短板。要科學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立足特有自然風貌,因地制宜種植鄉土喬木樹種,適度擴大闊葉林面積、優化混交林結構,持續優化林分、改善林相,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要堅持一體化打造高品質綠美城鄉生態環境,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導向,圍繞“四旁”“五邊”見縫插綠,全面推進“四橫一縱”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努力實現城市建成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加強示范引領建設,統籌抓好埔前鎮“五村連片”綠化美化示范村、高圍村綠美古樹鄉村、春沐源小鎮綜合型示范點等創建工作,以點帶面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要開展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嚴格查處違法違規遷移、破壞古樹名木行為,確保在保護好古樹名木的前提下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推動形成人人愛綠、積極植綠、自覺護綠的生動局面。
二是統籌做好減污降碳節約工作。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一江碧水、保護好一片藍天、呵護好一方凈土。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扎實推進水生態環境一體保護和系統治理,重點管護好新豐江水庫、東江源城段水質和水環境,堅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管理,重點做好截污管控,嚴厲打擊亂排亂放、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推進東江飲用水水源保障工程。要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開展臭氧和PM2.5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開展工業大氣污染整治,精細化管控揚塵、露天焚燒及餐飲油煙等污染面源。要探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化固體危險廢物處置監管,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確保土壤環境安全、地下水達標。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積極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
三是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緊緊抓住“綠富”雙贏這個“結合點”,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走好生態產業化之路。要加快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研學體驗等綠色產業,推動客天下、春沐源分別創建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上村村紅色文化館、崇志茶園、七寨湖公園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規劃開發更多“一晚兩天”“兩晚三天”精品旅游線路,做大做強源城特色旅游品牌。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培育壯大油茶、五指毛桃等優勢特色林業產業,種植樟樹、紅錐等具有源城特色的工業原料林和大徑級用材林,力爭建設更多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省級林業合作社。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國家儲備林建設,積極推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相關碳權益交易,大力推動生態資源產品化、生態產品市場化。
亮點點擊
亮點① 辦理生態環境領域首例公開道歉承諾減輕處罰案件
2023年4月,源城區成功辦理我市生態環境領域首例公開道歉承諾減輕處罰案件,減輕罰款3.5萬元。
此前,市生態環境局對市區涉VOCs(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業園區開展“白+黑”連續移動走航監測,發現源城區一家企業存在VOCs異常高值點。隨后,市生態環境局源城分局(下稱源城分局)執法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核查,發現該企業確實存在揮發性有機廢氣收集處理不完善的情況。該企業以上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源城分局對該企業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擬對其處罰7萬元。
由于該企業經營壓力較大、資金周轉困難等原因,企業負責人向源城分局提出了公開道歉承諾申請,請求從輕行政處罰。源城分局執法人員現場復查后發現該企業已改正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且整改態度積極,同意其進行公開道歉承諾,隨后該企業在媒體刊登了《生態環境保護公開道歉書》。
源城分局根據《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有關規定,經案件審理委員會討論后,決定按照罰款標準的50%降低處罰,對該企業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以罰款3.5萬元。
亮點② 全市首宗“帶方案”出讓工業用地掛牌成交
今年3月,我市首宗“帶方案”出讓工業用地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成交,標志著我市正式開辟工業項目落地“快車道”,助力實現“拿地即開工”“交地即發證”。
據悉,該地塊位于源城區工業園四期(低碳產業園),面積26.67公頃,掛牌成交價為8001.6萬元,由特區建工鋼構(廣東)有限公司競得。特區建工鋼構(廣東)有限公司計劃在該地塊建設鋼結構制造基地,為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工業產值20億元,年稅收1.2億元。該項目在4月18日順利動工建設。
據了解,“帶方案”出讓,是在工業用地出讓前先行完成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并將經審定的規劃設計方案一并納入土地出讓方案掛牌出讓,并要求土地競得人按設計方案開發建設的出讓方式。相較于傳統的供地方式,“帶方案”出讓通過將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審查、公示的時間節點前移,使得土地競得人在簽訂出讓合同、繳納出讓金后,便可直接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同步申請不動產權證。“帶方案”出讓的供地方式,將原本以月為單位的審批周期壓縮至日,大大縮減了項目審批時間,推動工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真正讓企業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
2022年,為有效配置土地資源要素,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我市出臺了《河源市中心城區工業用地使用權供應管理辦法》,建立了工業用地“帶項目、帶方案”出讓、“標準地”供應、新型工業用地(M0)供給、工業用地預申請制度和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使得工業用地供應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工業用地供應更加精準高效、工業用地監管更加全面科學。此次源城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實踐“帶方案”出讓工業用地,是我市落實省、市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和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創新供地方式,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的一項創新舉措。
亮點③ 實施“林長+檢察長”協作聯動機制 讓古樹名木煥發生機
位于源城區老城鱷湖邊的黃葛樹(又稱大葉榕),有著822年的樹齡,古樹高18米,冠幅近30米,高大且形狀優美,該樹與恬靜的湖水相映成趣,是過去河源八景之一的“鱷湖青曲”的一部分。古樹的枝繁葉茂與橋的蜿蜒曲折交相輝映,連成了一片休閑之地,人們喜歡在此樹下散步休息,是附近群眾避暑、休閑、娛樂、觀光的勝地,具有集城市綠色名片、生態休憩、鄉愁傳承、景觀驛站和古樹名木保護為一體的價值優勢。
在市林業局的爭取下,該株古樹作為全省重點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示范點,由省林業局組織專業團隊對古樹進行了保護修復,并安裝了監控。這是源城區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一個成效縮影。
為切實加強全區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美麗源城區建設,根據《廣東省綠化委員會關于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建檔工作的通知》(粵綠〔2016〕1號)文件要求,2017年,源城區林業部門全面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工作。據統計,2017年源城區86株古樹名木零星分布在6個鎮、街,具體為:埔前鎮24株、上城街道17株、東埔街道17株、源西街道12株、新江街道9株、源南鎮7株。
2021年12月,源城區按要求重新懸掛、樹立新的古樹名木牌,做到一樹一牌一檔,編制新的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并在補充調查過程中,對古樹現狀做對應分析。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和林長制成員單位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職能,共同維護好林業資源,2022年6月,源城區啟動了“林長+檢察長”協作聯動機制,對源城區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開展實地勘查和磋商座談。
調研組先后實地走訪了解位于老城區街心花園的一級古樹黃葛樹、白嶺頭曹軍洞三級古樹等多株古樹名木的保護情況。經現場查看,這些古樹名木枝繁葉茂,總體生長狀況良好。隨后,調研組就此次古樹名木調研及“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事項進行磋商座談,達成共識:要加快建立健全“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增強檢察機關與林長制辦公室及其成員單位協同推進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治理的合力,發揮“林長+檢察長”1+1>2的協同效應,為助推源城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行政+司法”保護林業生態環境提供保障。
近年來,源城區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對符合標準的全部落實掛牌保護,建立管理臺賬。結合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和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不斷健全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古樹名木的日常巡護和保護管理,凝聚共識、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讓古樹名木煥發生機。
■統籌:何海華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呂鵬 通訊員 徐慧敏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