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街道新興社區不斷擦亮國字號金招牌
激活多元共治效能 打造和諧幸福社區
■特約記者 呂鵬
自2022年通過復審保留“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以來,上城街道新興社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工作模式,持續深化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擦亮國字號金招牌,有效激活多元共治效能,鄰里和睦、社區和諧,法治護航、文明成風,社區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自治固本
人人參與激活力
新興社區深入落實上城街道“紅暖上城”黨建強基工程部署,聚焦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自治、居民自治、社會力量參與共治的“一核多元”運行機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為提升居民自治能力,該社區積極組織社區黨員、網格員、居民組長、城管執法隊員、退役軍人等成立居民法治巡邏隊,及時處理居民間的矛盾糾紛。社區還在群眾家中、公園內和黨群服務中心等地舉行“街訪夜談”座談會,解決居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今年以來,解決就近入學、公園提升等方面的問題18個。
法治強基
定分止爭促和諧
新興社區積極探索“黨建+社區治理”法治新模式,創新打造“紅暖和苑”黨建陣地,充分整合轄區法治資源,組建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海記”調解工作室、法治志愿者服務隊等專業隊伍。同時,推進社區成為河源開放大學校外法學專業實踐基地,組織32名返家鄉大學生參與驛站社會實踐,進一步提升法治驛站影響力。今年以來,“紅暖和苑”解決群眾反映問題73個,調解遺產分配、物業管理、房屋滲水等方面的糾紛矛盾12宗,真正實現了把問題反映在基層、協商在基層、解決在基層。
德治潤心
春風化雨淳民風
新興社區通過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評選和“美麗庭院”創建等活動,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居民16戶,并組織開展宣傳學習活動23場次,引導更多居民見賢思齊,傳承好家風,營造更加溫暖和諧的鄰里守望氛圍。
同時,社區廣泛開展貼近群眾生活的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幫扶慰問及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聯合社區“大黨委”共建單位在紅暖和苑打造街道首個“南粵家政”進社區示范點,為轄區居民提供專場招聘、創業培訓、業務指導等就業服務,受益群眾85人次,解決靈活就業20人次。
智治賦能
探索治理新模式
社區堅持精細化管理,借助綜合網格服務管理平臺進行社區網格化智慧化管理,依托微信群、“騰訊為村”等網絡載體,建立“小區黨組織+黨員群主”制度,樹立“一個網格就是一個家”的理念,深化融合治理,讓居民群眾隨時了解社區事務。收集群眾訴求、轄區就業困難人員等數據,快速回應群眾關切,變“群眾跑”為“干部跑”、變“線下跑”為“線上跑”,把黨建引領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以“智治”提升治理能力。通過探索實施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三單”管理,推動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參與實施社區“微改造”,完成增設維護40多盞路燈、增加更新一批健身器材、新建3個集中充電點、增設安裝20多臺視頻監控設備等民生實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