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十六屆人大代表彭家勛
美麗宜居鄉村的“追夢人”
以前,天一黑,陂湖村的村民基本不出門,關門早早休息。如今,家家戶戶大門敞開,村民晚飯后經常一起散步,串門閑聊。
紫金縣水墩鎮陂湖村的村民說,“因為村里有了路燈,去哪都方便”。近年來,陂湖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當地村民說,這要感謝駐水墩鎮的縣人大代表彭家勛。
陂湖村是水墩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人口5000多人。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村內大多數縣道、村道沒有安裝路燈,嚴重影響村民日常安全出行。彭家勛獲知這一情況后,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讓這村里的路亮起來。
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彭家勛在積極爭取幫扶單位支持和幫助的同時,四處奔波,上門尋求外出鄉賢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最終共籌集資金51萬元,在陂湖村主村道安裝了265盞路燈,陂湖村的村道變亮了。
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是老大難問題。為破除村民舊觀念,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彭家勛組織廣大村干部和村民積極開展以“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為重點的村莊環境整治活動,并全力做好農村庭院美化和鄉風文明培育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宜居宜業的農村生活環境。目前,全村共簽訂“門前三包”協議200多份,發放環境衛生宣傳資料400份,張貼宣傳標語50多條,添置垃圾桶61個,建設垃圾池5個,配置保潔人員7名。經過努力,陂湖村民衛生保潔意識不斷增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得到外出鄉賢的充分肯定,深受陂湖村民贊譽。
家美民富。彭家勛深知,脫貧關鍵靠產業,產業是脫貧之基、強村之本、致富之源。陂湖村作為省定貧困村,唯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大力培育以農副產品為主體的經營體系,才能有效打開陂湖村的脫貧之門。為此,彭家勛與駐村工作隊一道,凝聚村“兩委”班子力量,爭取幫扶單位支持。2017年,籌資近70萬元建設陂湖村200畝茶葉基地,并以每年5.5萬元租金承包給紫金縣鴻發茶葉種植合作社經營,不僅帶動了10多戶農戶種植茶葉100多畝,還不斷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發展扶貧產業,陂湖村還籌資42萬元,用于支持35戶可開發貧困戶養殖禽畜,共養殖300多頭豬、10多頭牛、3000多只雞,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保證貧困戶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不斷提高貧困人員的生活水平。(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通訊員 曾子芳 溫建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