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南嶺鎮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秀美南嶺 綠谷茶香
■南嶺鎮大力發展茶產業,為全鎮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南嶺鎮革命烈士陵園,被列為紫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核心提示
南嶺鎮因境內眾多高山大嶺而得名,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南嶺鎮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紫金“兩地”建設目標,堅持生態立鎮、文化活鎮、產業興鎮,構建“黨建+”工作機制,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努力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2017年,南嶺鎮被評為廣東省茶葉專業鎮;2018年,南嶺鎮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2019年,南嶺鎮莊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南嶺鎮彩頭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南嶺鎮簡介】
南嶺鎮地處紫金縣東南部,距離紫金縣城60公里,轄區總面積100.2平方公里,區域內有紫金縣第一高峰——武頓山,還有文筆峰等自然景觀,擁有客家擂茶文化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德先樓、紫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氏總祠等。
南嶺鎮紅色資源豐富,有紫金縣總農會會長鐘一強故居、南嶺鄉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南嶺烈士陵園、紅軍橋、紅軍醫院等紅色資源。其中,鐘一強故居被列為紫金縣不可移動文物,南嶺鄉蘇維埃政府舊址被列為紫金縣文物保護單位。修建于2015年的南嶺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集中安葬了南嶺籍烈士184人, 包括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烈士33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烈士147人、解放戰爭時期烈士1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烈士3人,被列為紫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產業興鎮
萬畝茶園助力鄉村振興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為省級茶葉專業鎮,南嶺鎮利用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打造綠色生態茶園。
記者在南嶺鎮莊田村看到,時值夏季,一大批農戶在田間采茶?!稗r閑時,在茶山兼職采茶,每天收入100元,用于貼補家用,覺得挺好的?!鼻f田村村民說。
發展茶產業為全鎮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據南嶺鎮黨委書記魏新福介紹,目前,南嶺鎮茶葉種植面積近萬畝,有1200多戶共3000多人從事茶葉種植,每年產值達9500萬元,占全鎮農業經濟總收入92%;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其中41家種植茶葉;省級名牌產品2家,省級龍頭企業——紫金縣金豐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有茶葉類注冊商標9個。
為了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南嶺鎮還制定了《南嶺鎮產業扶持方案》,從資金上、政策上、技術上給予企業和農戶幫扶。目前,南嶺鎮種植無公害蔬菜500畝、中藥材100畝、李子500畝、水稻6000畝,多個產業初具規模,“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接下來,南嶺鎮將繼續抓好黨建工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打造生態茶園的目標,以茶葉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主要實施主體,引導茶農科學種植,積極探索開發茶園旅游項目,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讓綠水青山變成農民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
生態立鎮
天然稟賦造就“天然氧吧”
南嶺鎮背靠市級自然保護區武頓山脈,地處韓江發源地,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森林覆蓋率達80%,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走進南嶺鎮彩頭村,一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嘩嘩的流水聲十分悅耳。岸上,三五老人坐在竹房子里休憩聊天。遠處,巍峨的武頓山“摩天接云”,主峰海拔1233米,是紫金縣內第一高峰。武頓山有大、小武頓兩峰,山上有“搖劍石”“磨子石”“雞啼石”“狗頭石”“蠟燭石”等景觀,山腰有“畫眉磜”瀑布。立于山巔,可遠眺陸豐、海豐、惠東縣三縣(市)風景,是不少徒步愛好者的佳選之地。
“一直以來,南嶺鎮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把守護好綠水青山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連續九年無發生森林火災,并全面落實河長制,常態化巡河護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蔽盒赂Uf。
為了保護水源,南嶺鎮對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實行“零容忍”,長期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在莊田村、彩頭村、王告村各新建污水處理站1座。此外,南嶺鎮還積極開展推進“干凈整潔戶”“美麗宜居戶”和“黨員示范戶”等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發展鄉賢文化,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文化活鎮
特色資源融合串珠成鏈
在南嶺鎮高新村,一座紀念碑矗立在風光秀麗的山頂,那里集中安葬了184名南嶺籍烈士。南嶺烈士陵園紀念碑建于2015年,2018年5月,南嶺鎮委、鎮政府于陵園正前方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被列為紫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除南嶺烈士陵園外,這里還有紫金縣總農會會長鐘一強故居、南嶺鄉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紅軍橋、紅軍醫院等紅色資源。1923年南嶺成立了鄉農會,鐘一強任會長,并在炮子、南嶺等地組織成立農民自衛軍;同年12月1日,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在炮子成立,鐘一強任主席。
此外,在高新村還有一處獨具特色的建筑,名為“德先樓”,已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德先樓始建于清朝末年,歷經30多年建成,全屋采用花崗巖條石與磚瓦木結構建筑,有房間122間,建筑面積3800多平方米。德先樓背靠山坡,面朝田野,旁邊是蜿蜒清澈的小河,和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環境幽靜,仿佛走進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
德先樓造型獨特,在客家圍龍屋中獨具一格,上下棟有落差聯結成一體,廳堂錯落有致,采光良好,是考察南嶺近代歷史文化的實物證據。游覽德先樓,還能品嘗當地現磨的擂茶,了解擂茶文化。
魏新福說,南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除上述資源外,還有文天祥屯兵遺址、明代彩頭古道等人文古跡。接下來,南嶺鎮計劃將紅色景點、客家文化、人文古跡連點成片,與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紫金縣蘇區鎮、惠東縣高潭鎮串珠成鏈,凝聚合力發展鄉村旅游,講好南嶺故事。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