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篇]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葉劍英紀念館
文藝演出、文博展覽、百姓舞臺……今年國慶假期,廣東省梅州市以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動為主要抓手,推出60多場重點文化旅游活動,新場景、新體驗不斷“上新”,吸引許多游客體驗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梅州作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等美譽,是客家先民南遷的最后落腳點,也是客家人衍播至海外的重要出發地,有“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之稱。
01 歷史悠久 客韻綿長
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1000多年前,客家先民從戰亂的中原開始南遷,來到這片高山連綿、聳翠入云,河流星羅棋布于崇山峻嶺之間的地區。千年時光荏苒,山環水繞間,這些客家先民創造出具有深厚歷史積淀且特色鮮明的客家文化,培育出輝煌的客家人文。
在客家文化的滋養下,梅州這片熱土人文蔚起。開國元帥葉劍英、近代變法先驅黃遵憲、“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世界球王”李惠堂、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先驅林風眠……一大批名人賢士成為梅州這座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梅州地處山區,江連大海。從南宋末年,卓謀率領八百壯士協助文天祥抗元失利,漂洋過海遠走他鄉開始,梅州的客家先民就拉開了“下南洋”的帷幕。他們在異域他鄉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把梅州的發展與海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梅州成為“華僑之鄉”。
往事越千年,梅州地區的客家人依然保留著對中原故土的回望,懷揣家國情懷的文化因子,恪守“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
以梅州地區方言為代表的客家話保留了中州古韻,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一座座鑲嵌在山野間的客家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流行于梅州一帶的廣東漢劇,有著“南國牡丹”的美譽……從過去到現在,客家文化承載了歷代客家人的坎坷與榮耀,是梅州打造文化名城的瑰寶。
近年來,梅州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客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傳承不斷創新“出圈”。2023年1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廣東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02 四海客商 共謀發展
2023年11月,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在梅州舉辦,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000名客商和嘉賓敘鄉情、話發展、謀未來,奏響了全世界客商勇毅前行、攜手共贏的協奏曲。
本次大會聚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設立歐洲法國、北美洲加拿大、南美洲阿根廷、非洲毛里求斯、大洋洲澳大利亞等5個海外分會場,以鄉情、親情、商情為紐帶,積極推動海內外客商加強經貿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包括梅州在內的客家人聚居地對外開放水平,凝聚起全世界客家人愛國愛鄉的磅礴力量。
客家人是世界上著名的遷徙民系之一。千百年來,勤勞勇敢、崇文重教的客家人漂洋過海,在世界各地勤奮拼搏,銳意進取,涌現了一批又一批事業有成的新一代客商。
梅州是世界上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和客商的主要發源地,為進一步加強海內外客商及商會之間的聯系、交流和合作,梅州市委、市政府發起舉辦世界客商大會的倡議,聯合其他客屬地區和部分海內外知名客商團體共同舉辦。
2009年10月13日,首屆世界客商大會在梅州舉行,海內外1000多名客商齊聚一堂,向世人宣告“客家商人將以一個群體行走天下”。自此,世界客商大會已在梅州成功舉辦了六屆,成為弘揚客家精神、傳承客家文化、增進客商及客屬地區交流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
03 加速融灣 提速振興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居山。客家梅州的先民們,為了生存和發展,一路向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大遷徙。世世代代的梅州人,為了沖破大山的封隔,付出了艱辛和汗水。
今年9月14日11時30分,G8491次(梅州西至廣州東)、G8494次(廣州東至梅州西)、G8496次(深圳北至梅州西)三趟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分別從梅州、廣州和深圳三地同時發車,標志著社會各界期盼已久的龍川至龍巖高鐵梅龍段正式開通運營,大粵東地區增添了一條往返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鐵大通道。
梅龍高鐵作為廣東省首條全額投資建設的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為梅州今后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雙向流動,進一步加快梅州“蘇區融灣”的堅實步伐。梅州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的利好政策和顯著優勢正徐徐展現,梅州的山水人文、非遺表演、酒店民宿、鄉村旅游、餐飲美食正異彩紛呈迎客來。
近年來,梅州圍繞客家文化,在文旅資源上再挖掘、再創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今年國慶假期,梅州以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動為主要抓手,圍繞文藝演出、文博展覽、百姓舞臺、非遺活動、公共文化活動、景區景點優惠等方面推出60多場重點文化旅游活動,著力創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持續提振文旅市場,激發文旅消費活力,梅州躋身文旅“爆款”城市。
遇見梅州,遇見美好。梅州正依托青山秀水、客家古韻、紅色文化等資源,加快發展長壽康養、鄉村旅游、軍旅特色小鎮等業態,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加快打造文化傳承和休閑旅游目的地。
(文/圖:《梅州日報》)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