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時代新人
■楊石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為動員全體中國人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團結奮斗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如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建功立業、奉獻青春力量,關鍵的一條,就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時代新人。
用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時代新人,其題中之義應當包括定根鑄魂,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仰;堅定自信,始終堅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價值引領,始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力量。肩負使命,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一、定根鑄魂,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中國人民奮斗史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站起來立穩腳跟、富起來挺直腰桿,到強起來走向復興,創造了無數個人間奇跡。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就與中國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持續樹起了“大救星”“大恩人”“主心骨”“領航者”“掌舵人”等一座座偉績豐碑。因此,我們在斗爭中要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從黨的非凡歷史中找尋初心,在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中錘煉初心。在新時代,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戰,推動工作,在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中,帶著責任、帶著問題去研讀。更加自覺地學思踐悟、融會貫通、入心入腦,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而達到定根鑄魂,使理想信念堅定不移。我們就是要用遠大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理念凝聚共識,形成磅礴力量。
二、堅定自信,始終堅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以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的精神,真抓實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又為全中國人民繪就新的藍圖,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我們特別是青年一代更加需要堅定自信,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接受黨的召喚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之際,我們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從而學史愛黨,從而更真切理解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史得出來的結論“只有共產黨能夠救中國”。因此,在新的時代里,要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讓自信和信仰的力量在年青一代不斷運用踐行。這是在新時代里我們一直要堅持的原則和要求。
三、價值引領,努力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凝聚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又蘊含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民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追求和個人修養提出了要求。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十二個詞、二十四個字來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我黨百年奮斗史創造的革命文化最集中的體現,是全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偉大中國夢的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引領。努力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培育時代新人的主要內容。我們就是要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中創造的紅色革命文化中汲取營養,努力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肩負使命,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建功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密切聯系群眾,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我們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繪就了藍圖、指明了路徑,就需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強大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干”。新時代新目標呼喚時代新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一代,要在所在的奮斗崗位上,履職盡責,建功立業,不斷錘煉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培養職業道德修行,努力使自己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成為時代新人。
作為河源的年輕一代,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市委的工作部署,自覺把青春力量轉化為強大的動能,在“融深”“融灣”、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兩個河源”的戰略大局中做奮發新青年,逐夢新征程,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強烈的斗志,譜寫奮進河源的青春之歌。
(作者單位: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