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
■吳松山
如何做到“學史增信”,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p>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鏗鏘有力的話語告訴我們:國家、民族和人民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就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
百年黨史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史。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從未動搖“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信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長夜難明赤縣天”的舊中國,一大批革命先烈懷揣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初心和信仰,甘灑熱血寫春秋。他們筑牢信仰之基,將信仰轉化為奮斗精神。偉大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這是信仰的力量;建設時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這是信仰的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這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一盞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明燈。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為民族為人民流血犧牲,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之歌,深刻詮釋了信仰信念的力量。他們身上所蘊藏的信仰力量,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根本保證。他們的崇高精神,流淌在百年黨史長河中,奔騰不息。我們學習百年黨史,就是要從他們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補足精神之“鈣”,點燃信念之火。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找準定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筑牢信仰之基盤,開啟信仰之導航,點亮信仰之燈塔。
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是不懈探索真理的百年。革命先烈用鮮血與汗水、勤勞與智慧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代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創百年千秋偉業。放眼今朝,全面小康、大國氣象,我們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血與淚寫就的續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黨史是我們總結經驗、啟迪智慧精神的“富礦”,要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永遠保持堅定的信仰信念。
百年黨史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迄今,領導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經百年輝煌歲月。黨的百年非凡史,是一部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歷史。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是無數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堅定信念、牢筑信仰的生動縮影。
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形成了實事求是、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紀律嚴明等光榮傳統,在追求真理和踐行初心使命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立場、性質宗旨和根本原則,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鮮明的政治優勢,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理想信念的集中體現和能動反映。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踐行者。
黨的歷史是“教科書”“營養劑”。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是黨帶領全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不斷求索,付出各種代價走上一條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偉大復興之路。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對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前途越來越光明。
和平時期,信仰、信念、信心是矢志不渝的紅色基因。一代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前赴后繼、浴血奮斗、砥礪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堅定信念,帶領全國人民在新長征路上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我們要在學習和領悟黨史的過程中,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常懷報國之志,爭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百年黨史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必勝信心。我們黨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曲折的道路和歷經的苦難磨礪黨的意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與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大無畏精神,彰顯了我們民族的偉大品格。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斗爭,善于創造,鍥而不舍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的偉大抗戰精神,到抗美援朝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精神,彰顯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必勝信念。
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以來,始終圍繞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不懈奮斗。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精準扶貧,終結了困擾中國數千年的貧困問題,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的自信,源于百年來矢志不渝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源于百年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貢獻。
信心是前進的動力,是力量的源泉,更是領航前行的風帆。開局“十四五”,奮進新征程,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增多。堅持以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增強信心、鼓舞斗志,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才能不斷攻堅克難、穿越激流險灘,在新征程上建功立業。
奮斗歷程波瀾壯闊,偉大成就鼓舞人心,走過百年征程的中國共產黨最有理由自信。偉大道路,偉大事業,偉大成就,更激發起我們無懼風險挑戰奮勇前行的決心和信心,激勵我們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勇擔使命、奮發有為。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劑?!背绺咝叛?、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學史崇德,“德”就是精神,就是要筑牢我們的精神家園,傳承和弘揚我們黨的精神力量?!皩W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亂”,從黨史百年奮斗實踐中汲取智慧啟迪,增強信仰信念信心,砥礪前行,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揚帆啟航新征程。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