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史學習教育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 丘偉生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學習黨的歷史才能更好地踐行黨的初心使命。今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就是要“學史力行”,以黨史學習教育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為“十四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一、學習黨的歷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身體力行
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堅定理想、百折不撓進行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由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今天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從近代300多個政黨和集團中脫穎而出,創造了“革命的世界奇跡”——用28年的時間建立了新中國;今天又創造了“發展的世界奇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GDP總量超過了100萬億元。一百年來,我們黨為什么總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并力挽狂瀾?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確立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遠大理想,并堅定理想信念毫不動搖,沒有被艱難險阻嚇倒,沒有被任何人任何事嚇倒而奮勇前進的結果。長征穿越了中國十幾個省區,翻越了40多座崇山峻嶺,跨越了近百條河流,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遭遇了近600場戰役戰斗,平均每3天就發生一場戰斗,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但即便如此,紅軍依然保持著平均每天二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行。就連伙夫,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問有沒有米煮飯,而是問往哪里走。是什么支撐了他們?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毛澤東同志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信仰信念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學習黨史,不是單純學習歷史、掌握歷史知識,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淬煉思想,在學習中實現思想啟迪和精神洗禮,在堅定理想信念上身體力行,補足精神之鈣。
新的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更應該講理想,守信念,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何才能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堅定有賴于理論上的清醒,只有在對科學理論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理想信念才能在心里牢固扎根,才能不惜一切為之奮斗終身。對于河源的黨員干部來說,我們更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筑牢信仰根基,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信仰力量,深化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尤其是要領會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大的真理力量、獨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實踐偉力,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頭腦,不斷地提高自身政治素養,筑牢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基石,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源大地落地生根。
二、學習黨的歷史,要在自身的職責崗位上身體力行
黨史學習教育,體現在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上。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在一定的崗位上承擔著任務,都與行業的改革與發展直接相關。學習黨史,就是要在學習中汲取智慧與營養,增長本領、提升能力,把平凡的工作崗位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舞臺,將學黨史開新局融入到自身的職責崗位上去身體力行。“十三五”時期,我市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特別是經濟實力明顯提升,GDP從2015年768.68億元增加到2020年1102.74億元,年均增長5.2%。今年一季度我市GDP同比增長20.3%,增速超過全國、全省。這是黨員干部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成果。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更應該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示范區”“排頭兵”要成效初顯,“兩個河源”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實力、發展活力要大幅提升。要實現這一奮斗目標,任務十分艱巨。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謀劃推動開局起步的工作結合起來,同河源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和新困難、新希望結合起來,把握好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提高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能力和水平,解決新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做好各項工作、開好新局。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勇于擔當作為,認真履職。做好本職工作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一個具體表現,作為河源的黨員干部,要用大寨精神、鐵人精神、敢為人先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來鼓舞自己,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干勁,在自身的職責崗位上身體力行。要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的求真務實精神,勤勤懇懇,努力拼搏,把黨的事業作為人生的追求,在各自的職責崗位上強化職責擔當,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確保我市“十四五”全面開啟新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三、學習黨的歷史,要在為群眾辦實事上身體力行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也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一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歷史。百年歷史的深刻啟示,最重要的一條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現在,黨的宗旨一直沒有變,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就是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為民辦實事,是我們黨的一個光榮傳統,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井岡山,把十分珍貴的鹽發給老百姓,做到有鹽同咸,幫助老百姓解決沒鹽吃的問題;在中央蘇區,為老百姓修路造橋,毛澤東同志還親自帶領紅軍戰士挖了一口井,幫助群眾解決出行難、無水喝的問題;在太行山區,八路軍幫助老百姓挑水抗旱,幫助老百姓在大旱之年解決吃飯問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修建眾多的大型水利設施、建成大量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998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等等。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分給老百姓的政黨。
2021年我市選出了“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等十件民生實事,我們除了認真抓好落實好這十件民生大事實事之外,也不能忽視一些民生小事實事。“學黨史、辦實事”,就是要避免“脫實向虛”,要為群眾辦實事。毛澤東同志說過,“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要讓我們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更重要的是學與做要相輔相成,強化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的不懈動力,梳理出一批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實實在在為廣大群眾謀利益,把群眾操心的、煩心的、揪心的、苦心的一件件小事實事也解決好,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進一步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做到團結一心,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