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
推動全市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黃剛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動員令,是奔赴新的趕考路上的宣言書。作為市文聯的黨員干部,我們要以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文藝工作。
一、在學習講話精髓中進一步提升政治覺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攬全局、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既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既有突出的中國特色,又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既有理論上的創新性、真理性,又有實踐上的針對性、指導性,發人深思、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講話首次提出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高度凝練,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廣大文藝工作者從事文藝工作的一份彌足珍貴的紅色精神資源。市文聯黨組要主動扛起組織黨員干部政治學習的責任,不斷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熱潮。在學習研討過程中,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意義和深邃內涵,從中獲得思想啟迪,進而提升政治素養。要從我們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富裕中國”,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發揚斗爭精神,凝聚奮進力量,深刻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做好今天的現實工作,承擔起明天的新的使命,以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推動文聯各項工作走深走實。
二、在感悟思想偉力中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寫的是歷史,敘的是奮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啟示的是當下,照亮的是未來,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的智慧、豐富的營養和前行的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蔽覀凕h百年來為國家、民族、人民創造的豐功偉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見證者、受益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學習黨成立一百年來領導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從中獲得思想的啟迪、知識的武裝。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作為文藝工作者,深刻地體會到沒有黨的正確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興盛。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切實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人民服務視作文藝工作者的天職,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光榮使命。
三、在牢記初心使命中進一步抓好黨史學習教育
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學習黨的百年非凡歷程,筑牢自己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當作黨史學習教育最新教材,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生動闡釋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實踐邏輯、理論邏輯和文藝邏輯,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深入開展“ 我為群眾辦文藝”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參觀革命遺址和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教育宣講,切實為協會和文藝工作者辦實事解難題。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做人的工作”這個黨交給文聯的政治任務,營造風清氣正的文藝創作氛圍,深化對歷史規律和時代大勢的科學認識,不斷提升對國情和形勢的準確把握。積極探索文聯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把工作對象向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延伸,創新議事和活動方式,提升服務管理能力水平。要充分準備、認真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強化工作統籌、精心組織實施,認真開展黨性分析、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解決問題、增進團結、凝聚力量的目的。
四、在接續努力奮斗中進一步強化擔當作為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迸e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離不開文藝。在黨的旗幟下,中國文藝與人民一道前進,書寫著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覺醒、成長、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發出的偉大號召,把河源發展的路走對、走實、走好。在實踐中,如何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如何藝術再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不懈奮斗、艱辛探索、奪取偉大勝利的百年輝煌歷史;如何發揮文藝服務大局的作用,體現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創作出更多謳歌祖國、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這些都是我們文藝工作者需要深思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歷史是文聯系統黨員干部和文藝工作者的必修課,只有深刻理解、認同和體悟黨的非凡歷史和人民奮進的不朽歷程,從中獲得靈感啟迪,才能不斷提高文藝工作本領,科學把握藝術創作規律,更好發揮文藝記錄歷史、呈現歷史、傳承歷史的功能。河源作為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有眾多革命傳統和紅色故事“富礦”。在河源大地上,養育了廣東革命史上著名的“東江三杰”阮嘯仙、劉爾崧、黃居仁等大批革命先烈;發生了彪炳紅色史冊的紫金“四·二六”暴動;有全國最早建立縣級蘇維埃政權之一的紫金蘇維埃政府舊址,還有見證我黨團結帶領全國文學藝術界愛國人士發動“文化名人大營救”作為重要中轉站的龍川福建會館等等。市文聯要善于發揮自身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團結引導各方面、各領域、各層次的文藝家、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聚焦總書記多次講話中談到嶺南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點風物來策劃組織精品創作,以精品力作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創造優秀作品是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文藝家的立身之本。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引導廣大文藝家以現實題材創作生產為重點,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抓好源頭原創,提升文藝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深入挖掘河源地域文化和特色資源,通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實踐,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持續推出反映河源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新時代文藝精品。大力弘揚“老區精神+特區精神”新時代河源人文精神,為社會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提升文藝傳播力,為書寫河源發展新史詩吶喊助威,堅持不懈高舉時代精神燈火,懷著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憧憬,向文藝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
(作者系市文聯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