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黨?!拔逄谜n” 為河源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丘偉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年輕干部必須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這是對年輕干部立身處世、干事創業的要求,也是廣大黨員干部成長成才的“行動指南”。黨校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是增強黨員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為河源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黨員干部是河源各級黨校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要完成這一重任,就需要根據干部的特點和需求,突出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上好黨校的“五堂課”。
一、上好政治課,培養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黨員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有了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走得遠。”《黨校工作條例》規定,黨校在教學安排中,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的比重不低于總課時的70%。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出問題,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質不合格。這就決定了黨校堅持“黨校姓黨”、上好政治課是第一位的。黨校的各類班次都要嚴格按照《黨校工作條例》的規定,精心設置好政治課的教學模塊,把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章、黨性修養等作為各類班次的必修課。除了要選理論水平高、政治過硬的老師授課外,還要根據最近召開的中央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廣東省委、河源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擬定小組討論、主題班會、學員論壇、辯論賽、理論知識測試等題目,通過組織政治課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員的政治理論修養和黨性修養,把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實籌劃推動工作的政治要求,把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六個抓”工作要求化為一個個具體的行動并落到實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源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二、上好專業課,培養勤學苦練、本領高強的黨員干部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下去就不成了,再開就一定要進貨。我們干部的‘進貨’,就是學習本領,這是我們許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黨員干部到黨校學習是獲得本領的一個重要途徑。黨校的干部培訓不僅要改變學員的思想觀念、增強黨性修養,還需要提高學員的本領,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開設公文寫作、行政管理、招商引資、文化建設、公務禮儀、科技、法律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課程,完善學員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我市各級黨校要邀請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的專家教授為學員授課講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本土教師隊伍建設,招錄高素質、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充實黨校師資力量,要整合市縣黨?,F有教師資源,引導教師根據各自專業背景,刻苦鉆研專業知識,主攻一個專業方向,打造一批本土的某個學科、某個領域的專業教師。要采取專業課集中輔導、交流與研討、考察與調研、教師與學員互動相結合等教學方法,提高學員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新時代河源黨員干部的“多面手”,成為河源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管理、生態環境等行業、領域的“行家里手”。
三、上好實踐課,培養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黨員干部
當前,制約河源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還任重道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堅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真正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這就決定了黨校不僅要上好政治理論課、專業課,讓學員懂理論懂專業,還要讓學員學以致用,上好實踐課。黨校應根據不同班次的學員,開設一些如模擬法庭、新聞發言人、接待群眾來訪、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疫情防控應急處理、鄉村振興工作等模擬實踐課程或體驗課程,安排學員深入到鄉村振興、生態建設、征地拆遷、信訪維穩、疫情防控等一線中去進行實踐體驗教學,調動學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員親身經歷解決“危、難、急、重”等事件,培養黨校學員勇于擔當、善于作為,成為河源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黨員干部,努力做出不負黨、不負河源人民的扎實業績,奮力譜寫新時代河源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四、上好黨史課,培養堅持原則、敢于斗爭的黨員干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河源各級黨校要積極扛起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應有的職責使命,上好“黨史課”,全力當好黨史學習教育主力軍,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每個班次的必學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小組討論、進學員個人黨性分析。同時,要將“黨史課”同本地紅色資源的現場教學結合起來,每個縣區打造2至3個亮點突出、特色鮮明、具有代表性的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如對羅煥榮故居、阮嘯仙故居、蘇區革命遺址群、中共連平縣工作委員會舊址、九連小延安、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現場教學點進一步挖掘優化,提升紅色品位;要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口頭表達能力強的現場教學教師隊伍,打造評選現場教學精品課程,開展好現場教學點評,讓學員通過親身聆聽、追尋記憶、現場緬懷,深刻理解革命先輩們不畏困難、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精神,讓學員在黨史課學習中深刻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繼承堅持原則、敢于斗爭的光榮傳統,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河源“十四五”全面開啟新局、加強黨的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中敢于較真碰硬,不當“軟骨頭”,不斷克服河源發展過程中碰到的艱難險阻,為全省破解欠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探索“河源路徑”,高質量完成黨史課學習作業。
五、上好廉潔課,培養嚴守規矩、不逾底線的黨員干部
身處新時代,黨員干部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各種各樣的誘惑卻多了,年輕干部更容易成為被“圍獵”的對象,特別是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黨員干部,因工作比較艱苦、待遇收入不高,考驗更加嚴峻。這就要求黨校必須上好廉潔課,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做到講規矩、守底線。在黨校的廉潔課堂中,除了要講清楚廉潔從政的有關法律和黨紀黨規之外,一方面,要將革命先輩和近年來河源涌現出來的廉潔奉公、干凈干事的黨員干部及其事跡融入課堂加以宣傳,傳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嵌入本地查處的腐敗案件的反面典型,深入剖析,用河源身邊熟悉的反面案例以案講法講紀,這樣才能更加觸動學員以案示警、以案為戒,警醒學員時刻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系好廉潔“安全帶”,全面提升防腐防變的“免疫力”。
當前,河源正處于重大歷史機遇發展期,各級黨校應搶抓機遇、開新局,肩負起黨員干部培訓的光榮使命,竭盡全力上好“五堂課”,培養一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黨員干部,為河源全面融入“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為河源“示范區”“排頭兵”建設貢獻黨校力量。
(作者為河源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