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至上,創造河源共同富裕新生活
——六論認真學習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為政之本,在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在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進共同富裕,創造更美好的新生活。
由于歷史和區域發展等原因,我市是廣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點地區之一。全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民生問題仍有許多短板弱項,百姓仍有許多“急難愁盼”,如對高質量教育服務、醫療服務的期待,對提高就業收入的期盼等等,我們就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想所盼。“大力實施民生保障行動,創造共同富裕新生活”,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體實施路徑,為民情懷洋溢在字里行間,不變初心體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上,彰顯了黨委政府讓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堅定決心。
創造共同富裕新生活,必須在提高就業質量、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用力。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抓就業,就要強化就業優先戰略,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要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市縣鎮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抓教育,就要大力統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優化基礎教育城鄉資源配置,促進教育水平整體提升;要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隊伍建設,培育教育高層次人才隊伍。
創造共同富裕新生活,必須在全面推進健康河源建設和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用心。醫療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依。我們要健全醫療衛生體系,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一批縣級醫院達到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全力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構建城市社區健身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對老年群體養老服務的保障。我們要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健全醫療保障公共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全民醫療保障計劃;要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完善基本民生兜底機制。
創造共同富裕新生活,必須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用情。今年10月開始,我市分別舉行了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就“看病難”“飲水難”問題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難題,增強了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建立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既是我市堅持人民至上的生動實踐,也是縱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創舉。接下來要常態化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努力把“急難愁盼”問題清單變為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單”。
民生連民心,民心聚民力。全市各級黨員干部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生工作優先考慮,民生事項優先落實,民生投入優先保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凝聚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創造共同富裕新生活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