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照亮人大工作的理論之光
■楊黨校
一個民族要站在時代的巔峰,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一項制度要實現功能最大化,一刻也離不開科學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闡述了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歷史必然、特點優勢和實踐要求,不僅對于認識與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而且蘊含堅持和完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非凡歷史和現實價值。
一、認識論視角:人大制度完善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的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基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探索和回答之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在認識論上,馬克思主義“是方法而不是教條”,其理論的科學力量在于實事求是地分析現實,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后來出現的所有的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成視域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完善人大制度的核心要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人大制度完善的首要一環。
首先,完善人大制度,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政治立場事關人大制度建設的根本。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作為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斗爭中,根據巴黎公社和蘇維埃制度的原則,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經驗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人民立場,是人大制度矢志不渝的政治操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其次,完善人大制度,必須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指導人大制度建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觀點。概而言之,它主要包括當下“十個堅持”的內容: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三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五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六是堅持民主集中制;七是堅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八是堅持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九是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十是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完善人大制度的首要觀點和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善人大制度必然是空想;現實早已表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大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因此,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通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
再次,完善人大制度,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的歷史分析方法。辯證的歷史分析方法是哲學的、邏輯的和歷史的分析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有機統一。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政治制度是用來調節政治關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動國家發展、維護國家穩定的,不可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來抽象評判,不可能千篇一律、歸于一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論述,講清楚了政治制度的作用及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建立好的政治制度,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建立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規律性總結。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憑空設想出來的,也不是從外國照搬過來的,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和探索得來的。
唯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我們才能更加深刻、充分地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堅持好、鞏固好、發展好。”在中國實行這一新型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中國社會一百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選擇,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結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根本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在新的奮斗征程上,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繼續通過這一制度牢牢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
二、實踐論視角:人大制度實踐的行動指南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馬克思很早就指出:“理論的對立本身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理論展現的魅力不僅僅是在解釋世界上表現出無一疏漏的邏輯自洽,還體現在改變世界上要行之有效。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生成,絕非思想理論的選擇,而是時代實踐的必然。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具有豐富的實踐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了25年,是從基層逐步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實踐特征,很多都同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地方時的深入思考和充分實踐一脈相承又不斷與時俱進,對于新時代人大制度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時,總結出做好人大工作需要處理和把握好的五個關系:一是堅持黨的領導與發揮人大作用的關系,二是加快發展與法治保障的關系,三是依法辦事與開拓創新的關系,四是監督與支持的關系,五是人大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這五個關系彼此交織,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五個關系中倘有一個關系處理不好,其他四個關系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大工作就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將三者的有機統一作為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科學闡明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內在關系,鮮明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屬性,科學回答了當代中國發展什么樣的民主政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必須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設計,人大制度正是這一有效載體。”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三者的有機統一,是人大制度實踐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行動指南。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對立法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長期以來,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立法工作進行了全新思考,提出了許多在人大立法工作實踐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論述和要求。概而言之,一是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一方面,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依法治國各領域工作,確保黨的主張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堅持立法先行、立法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要堅持立法先行”,“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三是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保證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得到落實。”四是推進科學立法,堅持立法與改革相適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圍繞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醫療診斷、自動駕駛、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五是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我國專門的法治隊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從事立法工作的人員,在行政機關從事執法工作的人員,在司法機關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就需要著力把人大立法工作隊伍建設好。
(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對人大的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監督、自身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全面而具體的要求,為新時代人大工作提出重要指引。在人大依法履職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必須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充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任免權。在人大監督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在人大自身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指出:“各級國家機關加強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是人民對自己選舉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一定要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把加強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作為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的重要內容,虛心聽取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意見和建議,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認真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作出具體指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按照黨中央關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圍繞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地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栗戰書同志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國家權力機關職能作用得到更好發揮。習近平總書記講:‘人大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如上所述,新時代人大制度實踐之所以能夠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堅定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
三、價值論視角: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至上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何既能在理論上成為人大制度完善的根本遵循,又能在實踐上成為人大工作的行動指南?答案就沉潛在其理論與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
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論視域中,人的問題是一切理論和實踐的根本指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力量的彰顯,歸根結底離不開其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至上的思想,也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長期執守人民福祉的價值旨歸。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終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從來不是一句口號,“群眾路線”從來不是一種形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走群眾路線,最切實可行、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增進人民福祉。鄧小平同志曾總結道:“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鄧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進人民福祉。……他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心中想著的就是最廣大人民。”在人大工作中,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里有不符合的,哪里就需要改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終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依歸。“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周官辨非》)堅持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于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大工作劈波斬浪、揚帆前行,取得卓著成效,其中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依歸,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到人大制度的偉大實踐中,努力使每一項工作都符合法律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終圍繞一個原點——人民至上。“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管子·版法解》)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對新冠疫情,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堅決、果敢果斷,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這里,借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在2021年9月《開學第一課》節目中的講話:“我們跟有些國家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命最重要!”“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行程萬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執政所向。人民至上,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奮斗的初心,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只有站在這個“原點”,才能真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句話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戰疫”期間講的“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這句話的分量。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植根于人民,中國各級人大代表,都應當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都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理論之光照耀未來之路,努力開辟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新局面、新境界。(作者系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紅色文化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