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老區政策 助推振興發展
■楊天英
河源是廣東乃至全國的傳統革命老區,曾經為中國革命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新時期,用好系列革命老區政策,促進上級有關扶持措施落地河源,對于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落實到位,助推全市社會經濟振興發展,其意義不言而喻。
一、過去十年來我市利用革命老區政策的短板與不足
自2012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很多旨在幫助革命老區發展的好政策,河源在研究和利用老區政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諸多的短板與不足。
(一)研究革命老區政策助推振興發展的氛圍不夠濃厚。從近十年來社科立項的研究項目來看,從一些單位主辦刊物發表的論文來看,對革命老區建設若干政策研究則較少。而河源市老促會多數是由退休干部組成,在深化老區政策研究方面也是力有不逮。由此可見,河源研究革命老區政策推動振興發展的氛圍還不夠濃厚。
(二)我市原中央蘇區縣沒能享受到贛南蘇區的同等待遇。江西贛南、福建龍巖原中央蘇區地區全面執行西部地區政策,而我市原中央蘇區縣享受的扶持政策僅限于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外優惠貸款兩方面,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以及享受中央財政革命老區轉移支付和原中央蘇區財力補助政策。目前各行業、各領域、各批次下達我市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補助標準不一,且多數未達到西部政策標準。
(三)東源縣和源城區沒能享受到革命老區的重頭實惠。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東源、源城并不屬于“重點老區蘇區”,而是屬于“其他老區”。在政策扶持上,“重點老區蘇區由每縣每年3000萬元提高至4000萬元,其他老區每縣每年新增安排1000萬元”。對于東源和源城來說,每年只能享受到1000萬元資金補助(其他政策紅利除外),此種待遇,顯然不能與革命老區的貢獻相匹配。
(四)江東新區沒能享受到海陸豐革命老區的政策扶持。2018年省發改委下發的《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把汕尾市、惠州市部分縣區及河源市紫金縣等13個縣(市、區)規劃其中。紫金縣享受“從2018年起,每年每縣(市、區)安排省級專項財力補助資金3000萬元”“境內省管高速公路、國鐵干線項目(不含疏港鐵路)資本金由省級全額承擔”的政策待遇,而作為主體轄區本是從紫金分離出來的江東新區,卻沒能享受到這一政策。
(五)申報省級和國家級項目獲成功立項的能力亟待提升。項目建設資金扶持是老區發展政策的重頭戲。自2016年以來,我市的三個原中央蘇區縣共擬建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重大項目并上報到省發改委有416個,項目金額1597.21億元。但是2016-2017年,三縣共成功獲立項的各類項目僅為128項(交通設施、中小河流整治除外),已享受西部地區優惠政策的項目僅有38項,爭取到位的資金僅為14.86億元。立項率偏低,獲取立項的能力亟待提升。
二、今后河源用好老區政策助推發展的對策
當前革命老區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河源要全力用好國家和省里制定的老區政策,全面搶抓去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等重大政策機遇,積極做好研究、認真搞好對接、爭取政策支持。
(一)樹立“抓革命老區政策就是抓社會發展”的理念。借鑒“抓革命老區政策也是抓社會發展”的贛州經驗,把推動我市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加強對上級若干有關革命老區建設政策的研究,特別是重視對《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2018-2025)》《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的研究,建議市委政研室和社科部門在確定一年一度的調研課題時,要加強對革命老區建設政策方面的課題立項,積極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全市各級有關部門要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和中央有關單位對接匯報,對重大工作事項進行責任分工,組織好有關單位全力開展向上對接。
(二)想方設法爭取上級加大對我市原中央蘇區縣的補助力度。相比福建、江西的原中央蘇區,我市原中央蘇區縣爭取國家更大支持工作受到較大限制。在積極為原中央蘇區爭取同等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亟需加大省級層面對原中央蘇區政策的補助力度。市級有關部門要定期梳理匯總我市三個中央蘇區縣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重大事項訴求,報請省委、省政府協調國家有關部委,積極爭取將有利于推動我市蘇區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項目,列入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議題。特別要長期向上爭取對我市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積極推進本市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列為國家、省立項范圍。革命老區政策,項目支持是大頭。去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也相應制定了《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我市要積極研究這一實施意見,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高開放合作水平、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投資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對口支援機制等13個方面,加快制定我市的實施方案,加大對項目建設規劃和申報,積極推進我市基礎設施大項目列入國家、省立項范圍。
(四)努力使東源、源城和江東新區參照享受海陸豐革命老區政策。東源縣、源城區是原河源縣主體,根據1997年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編撰的《中國革命老區》記載,東源縣屬于全省老區中的二類老區,老區鄉鎮數有19個,老區鄉鎮比例為79.2%,是河源市老區鄉鎮比例最高的縣。從查考到的過去斗爭史實來看,東源縣的革命斗爭與紫金縣的革命斗爭也是緊密相連。而江東新區原本是紫金和源城區的一部分,其臨江、古竹鎮是革命活動最活躍的地方。因此,我市東源縣、源城區、江東新區應該要與揭陽的揭西、普寧、惠來,汕頭的潮陽、潮南一樣,屬于海陸豐革命老區的范圍。建議有關部門要積極匯報,努力使這三個縣區能參照享受海陸豐革命老區政策待遇。
(五)全力爭取中管和省管部門對我市蘇區老區的對口幫扶。參照贛南地區每一個原中央蘇區縣由兩個中央直屬部委直接掛鉤扶持的政策,我們要花大力氣,積極請求省委向中央匯報,積極爭取建立完善中央和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對口支援廣東中央蘇區縣(13個)的幫扶機制。當前,要積極貫徹落實粵發[2021]15號文件關于“建立對口支援機制”的相關精神,加快同省里有關部門對接,把“建立省直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老區蘇區的機制,對口支援重點老區蘇區”等幫扶措施落到實處,努力推動更多省直單位與我市各縣區形成掛鉤扶持,實現對口支援。
(作者單位:河源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