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老鄉親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十一論認真學習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南方日報評論員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增進民生福祉作出重要部署,為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明了努力方向。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就要始終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這些年,廣東始終牢記囑托,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將財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保障,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全力守護父老鄉親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援藏援疆考核每年均名列前茅;水資源配置骨干網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長期困擾廣東的季節性、區域性缺水問題根本性改善前景可期;建立健全“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暢順春運、平安高考、廁所革命、垃圾分類、制止餐飲浪費等工作常抓不懈;“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768萬人次,有力幫助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成為廣受歡迎的民生品牌;三甲醫院、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實現地市全覆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績,只要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夠作出正確抉擇,并依靠人民群眾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更美好生活。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始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錨定省黨代會確定的工作目標,努力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取得扎實進展,人民群眾過上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和美、越過越幸福,這是共產黨人的情懷所在,更是使命所系。貫徹落實好省黨代會部署,要持續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高質量推進三項工程,實施居民收入提高計劃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行動,落實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教育保障體系,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深化教育改革,做好“雙減”工作,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良好風尚,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要積極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慎終如始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以創建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范省為牽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造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要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制度,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優化積極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讓民生暖陽遍灑廣東大地。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初心使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有溫度、可感知,讓父老鄉親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