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管局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
凝聚安全發展合力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今年6月是第20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的基礎上,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結合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安全生產大檢查,樹牢紅線意識,強化風險管控,壓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普及安全知識,凝聚起強大的安全發展合力,持續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特別是在推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積極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圍繞“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扎實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全面擴大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宣教工作的覆蓋面,提升實效性等方面取得了扎實成效。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要把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和“一線三排”工作機制作為督促指導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重大契機,緊緊圍繞企業這個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完善形成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的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推進安全生產由企業“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提升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
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加大力度精準執法
全市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使危險化學品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市市場監管局組織有關縣區市場監管局和基層監管所對全市移動式壓力容器使用單位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共檢查4家企業,發出檢查記錄4份、監察指令書2份。
同時,加大執法力度,保持安全監管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提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威懾力。以明察暗訪、“四不兩直”的形式,開展液化氣氣瓶充裝單位執法檢查,有效打擊了違法違規充裝行為。
開展舉報投訴曝光活動。進一步暢通12345、12315舉報投訴電話、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舉報投訴渠道,在宣傳特種設備安全知識的同時發動群眾積極舉報事故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舉報線索及時組織調查處理,安全生產月全市共受理特種設備投訴21宗。
據了解,市市場監管局在安全生產月期間,結合液化石油氣瓶充裝單位專項檢查、叉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起重機械隱患排查治理、電梯鼓式制動器隱患排查治理、電站鍋爐范圍內管道、氣瓶檢驗檢測機構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各類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其間,全市共出動檢查人員719人次,檢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258家,發出安全監察指令書59份,立案2宗。
強化輿論宣傳引導
大力凝聚安全共識
安全生產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市市場監管局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平臺,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安全生產月”活動扎實開展,推進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讓安全理念直抵人心,讓安全文化融入生活。
“安全生產月”期間,市市場監管局開展特種設備公益宣傳投放。緊抓民生安全熱點,在河源日報、河源電視臺、河源電臺開展相關公益宣傳,并在酒店、商場、超市、游樂場所、氣瓶充裝站、物業小區等人流密集場所張貼特種設備安全宣傳海報300余份。
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知識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進家庭活動。6月19日和6月24日分別在河源市正德中學和源城區外灘花園小區舉行特種設備安全知識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現場有獎問答等形式,對電梯和大型游樂設施乘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安全常識、被困處理辦法進行科普,對群眾關心的電梯相關問題進行解答。此次活動得到了社區居民和在校師生的積極響應,參與熱情很高,活動現場共解答民眾關于電梯使用的咨詢30余起,發放宣傳資料500多份。
強化應急救援演練
預防為主化解風險
“安全生產月”期間,市市場監管局積極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應急救援演練。6月19日和6月24日分別在河源市正德中學和源城區外灘花園小區舉行應急救援演練。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演練檢驗了電梯使用單位、電梯應急救援隊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有效增強了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提高了電梯使用單位和救援單位面對突發事故的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發生事故時,各單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練福添 張奕聰 吳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