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坐上軌道車提前感受贛深高鐵河源段
以前“搭摩托秋到” 以后“搭高鐵秋到”
■本報記者探路贛深高鐵河源段
贛深高鐵河源段建設情況如何?昨日下午,廣鐵集團深圳工程建設指揮部到贛深高鐵河源段施工現場進行添乘檢查。記者跟隨相關人員一同登上軌道車,提前感受贛深高鐵河源段。
當天16時30分,在轟鳴的汽笛聲中,軌道車從龍川西站正式出發,軌道車時速70公里。位于龍川縣佗城鎮的龍川西站是贛深高鐵河源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個站點,設有4臺12線(正線4條,到發線8條),站臺長度450米、寬度12米。龍川西站站房建筑面積為2萬平方米,設計理念為“秦漢之韻,厚德龍川”,站房設計從秦漢風格出發,汲取了佗城歷史建筑特點和龍川學宮的建筑形式。記者看到,獨具客韻、古色古香的龍川西站主體結構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根據設計規劃,龍川西站還將作為贛深高鐵與梅龍、廣河高鐵的交會站,開通運營后,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原城市群、長三角地區線路上的一個高速鐵路樞紐。
坐著軌道車一路南下,沿線只見江水漣漣、山林蔥郁、稻田密布,不時有炊煙裊裊的小村莊進入視線,一派安逸祥和的氛圍。大小隧道、跨江大橋、跨高速鐵路橋、500千伏高壓線、各種電氣化設備……隨著軌道車的行進,贛深高鐵最為壯觀的“高大上”工程一一映入眼簾。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贛深高鐵河源段經過的隧道非常之多,幾乎一座連著一座,全程大部分時間都在“黑暗”中行進,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贛深高鐵河源段建設過程中的艱辛和不易。“現在隧道里手機沒信號。以后正式通車后,所有隧道都會覆蓋5G網絡。”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17時07分,軌道車來到贛深高鐵河源北(東源)站。該站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以“客家名郡,東源門戶”為設計理念,位于東源縣黃田鎮東北處的山區腹地,被稱之為“山頂”上的高鐵站,設計規模為2臺4線。記者在河源北站站臺上看到,標識標牌設施已經基本建設完成,一些工人正在進行收尾作業。緊接著一路行進,沿途風景依舊,河源的綠水青山充分展示于高鐵沿線。“此次檢查一個重點就是對沿線綠化進行檢查,高鐵沿線所有山體不能有一處裸露,綠化必須百分之百全覆蓋。”該負責人表示。
17時55分,記者乘坐軌道車在位于江東新區的河源東站下車。河源東站位于江東新區臨江鎮迎客大道旁,站房設計展現“生態河源、現代河源”門戶形象,該站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不含架空層),總規劃面積10萬平方米,采用線側下式站型;中段為兩層,兩側為四層;設計年發送旅客量近期500萬人次、遠期700萬人次;最高聚集人數2500人,遠期高峰小時發送量2300人。河源東站站場規模為2臺6線,設島式站臺2座,設到發線6條(含正線2條);預留廣河站場規模為2臺6線,惠河城際2臺4線。目前,河源東站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確保與贛深高鐵同期開通運營。
據悉,此次添乘檢查,主要目的是檢查整條線路建設進展情況,為下一步聯調聯試做好準備、提供保障。
(本報記者 郝曉楠 黃贊福 楊堅 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