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人民法院運用“法院+法援”模式調解糾紛
“話聊”解糾紛 “法援”顯實效
○本報訊 記者 劉燁華 田紅秀 通訊員 葉芊秀 日前,紫金縣人民法院運用“法院+法援”模式調解一起糾紛,特邀律師調解員最終讓勞務合同糾紛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2020年,被告王某承包了某房屋裝修工程,并將此工程轉包給原告江某等5人裝修,原告接手承包后按時完成了涉案工程。工程完成并驗收合格后,被告應支付原告江某等5人工程裝修款共57840元,但被告未按要求支付。原告江某等5人遂向紫金縣勞動監察大隊、紫金縣法律援助處尋求幫助。經法律援助處工作人員聯系,被告簽訂承諾書,但支付日期已過,被告仍未支付分文,5名原告于2022年向紫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標的雖小,但雙方積怨頗深且原告數量較多,均聲稱要將官司打到底。為解開雙方當事人的心結,同時也為盡可能降低化解糾紛的成本,開庭前,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法庭庭長黃遠青決定啟動特邀律師調解程序,委派特邀調解員廣東百旋律師事務所律師組織雙方調解。
考慮到該案人員分散,5名原告均在外地、欠薪時間較長等因素,紫金縣人民法院龍窩法庭決定啟動律師調解模式,充分發揮律師的專業優勢,并從傳統的“線下法庭”調解轉變為“線上電話”調解。為詳盡了解案情,了解雙方爭議點,接受法院委派后,律師采用換位思考、法理情相結合的方式,在電話中做通了雙方的思想工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原告同意裝修工程款57840元分期支付并自愿放棄其他訴訟請求,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實現了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法院+法援”的調解模式,是紫金縣人民法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化解矛盾糾紛、滿足人民群眾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需要的一項重要舉措。專業、快捷、低成本的調解解紛服務,不僅拓寬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渠道,也對社會關系的維護與及時修復起到了積極作用,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定分止爭。
下一步,紫金縣人民法院將依托“法院+”模式,優化訴訟服務,通過電話、微信、小程序等線上調解方式,打破訴訟參與人的地域限制,并充分宣傳推廣特邀律師調解模式,快速有效解決爭議,進一步推動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