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海關出臺十二條措施 力促我市外貿量增質升
○本報訊 記者 方新苗 通訊員 鄭莉 何棟 日前,河源海關出臺《河源海關2023年進一步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積極助力企業提振信心,支持實體經濟壯大發展,進一步推動河源高水平開放,促進外貿量增質升。
據悉,《若干措施》緊密圍繞河源“融灣”“融深”戰略,聚焦培育“五大產業”、實施“七大行動”,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持續優化監管服務,從全面深化業務改革、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深化關地協同、支持農業產業化建設等方面量身定制十二條海關支持措施。
在全面深化業務改革方面,《若干措施》明確了要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設置原產地簽證服務專窗,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積極促進保稅業務發展,整合管理方式、監管手段,推進“以企業為單元”加工貿易監管模式,引導加工貿易企業辦理內銷集中征稅資質,推動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推進屬地查檢業務改革,加強信息化系統運用,推進核查業務改革,增強后續監管工作效能。
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若干措施》明確了要積極扶持優勢產業項目,深入開展重點行業發展調研,研究制定進出口扶持措施,推動解決行業、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積極協助行業、產業打破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主動加強與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各園區管理部門對接,大力促進深河產業共建。
在全面深化關地協同方面,《若干措施》明確了要完善關地協作長效機制,推動完善與地方各部門聯系協作機制,全力支持地方精準招商引資,加強外貿調研和信息共享,推動地方部門聯合出臺針對性激勵措施;拓展高級認證企業培育途徑,落實落細AEO企業便利化措施清單項目,加強RCEP等優惠貿易協定實施效果分析,制定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培塑計劃,力促外貿主體轉型升級;堅持“企業點菜、海關端菜”,強化海關政策宣傳解讀,提升送政策上門、企業問題清單管理等機制實效。
在支持農業產業化建設方面,《若干措施》明確指出,完善“海關+企業”質量共治機制,支持企業對標高端消費市場標準體系,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落實農食產品“隨報隨檢、快速放行”便利措施,全力支持竹木藤草柳制品擴大出口,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促進涉農產品優進優出;加強“菜籃子”入庫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種植養殖技術、疫情疫病防控及投入品管理、企業認證體系建設等宣講培訓,依托實驗室技術優勢,協助做好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以科技扶農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