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破解電動車充電與安全難題
護航綠色出行
■本報記者 梁昕
“自從我們小區安裝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后,充電方便多了,價格也實惠了,私拉電線充電現象減少了,小區變得整潔又安全。”家住市區靜逸居的李蕙仲高興地說,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的建設,為市民帶來了安全和便利。
靜逸居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變化,還要從一場座談會說起。去年6月,在我市第六場“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上,群眾代表就“電動車充電與安全”問題提出意見建議,集中反映公共充電樁不足、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物業管理等問題。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發改局、市住建局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快規范充電樁報裝流程,加強電動車交通安全管理,強化教育宣傳,引導群眾文明出行、安全充電,實實在在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我市公開征集相關訴求事項350宗,已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49宗,還有1宗階段性辦結,辦結率為99.7%。
加快建設公共充電樁
有效緩解“充電難”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推廣的重要車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是促進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保障。座談會上,市民黃先生表示,目前我市充電樁數量已經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并且大部分地區還沒有普及充電樁。他提出,“希望能夠在鄉鎮落實充電樁,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
針對此問題,我市相關部門于去年10月正式實施《河源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出行需求為總體要求,引導多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鼓勵有運營或維護資質的企業統籌郊區鄉鎮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推進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必須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也應同步規劃配套建設充電設施等。市發改局表示,《方案》將有力推動我市充電樁建設形成長效機制,助力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截至去年12月,全市累計建成充電站點340個、公共充電樁1238個,全市95個鄉鎮實現充電樁覆蓋。滴滴司機朱師傅告訴記者,他每個星期多次往返市區和鄉鎮,途中有多處公共充電樁,完全不用擔心車子充電問題。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指導、統籌、協調,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立項備案服務,計劃在2025年底,全市累計建成集中式充電站(點)500座(個)以上,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約2000個,公共樁樁車比達到1比6.4。
加強電動車停放管理
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電動車充電問題得到了保障,充電安全問題也相當重要。記者在市區匯景御府中央小區看到,樓下電動車停車區域整齊停放著一輛輛電動自行車,電動車充電站的充電插頭均勻分布。市民黃先生表示,安裝了電動車集中充電站之后,車輛沒電了就可自行掃碼充電,方便快捷。
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的廣泛使用,電動車的管理和充電安全成了治理難題。市內部分小區存在電動車亂擺亂放的問題,部分居民甚至將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家門口等區域,以私拉電線的方式進行充電,暴露的插座、電線會導致公共區域線路凌亂,而且易引發觸電、火災事故,對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針對上述情況,市住建局、市應急局和市消防救援支隊約談了部分小區物業管理處,要求全面開展電動自行車亂擺、亂放、亂充電問題的專項排查整改工作,鼓勵物業通過自建或第三方服務公司加快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式充電樁,并倡導安裝電動車禁入電梯系統,相關部門將加大監督力度,全面筑牢安全防線。
今年2月初施行的《河源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和相關監督管理作出了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與電動自行車有關的違法行為,實時保障、預防和減少因電動自行車而引發的事故,全力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