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 市必行
? 源城區東埔街道打造網紅夜市,助推經濟發展
■東埔美食小廣場人氣火爆,成為新的網紅美食點。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何海華 實習生 彭路
■通訊員 李欣 劉曉云
最近,淄博燒烤爆紅網絡,成為很多人向往的遠方。對于河源的饕餮之徒來說,淄博太遠,好在市區有可替代之地。
5月1日,位于市區紅星東路東埔村轄區的東埔美食小廣場(東埔街道南片區臨時擺賣疏導點)試營業,200多個攤位向市民提供各類美食和小商品,還有供小朋友玩樂的設施,現場熱鬧非凡,煙火氣十足。這是源城區東埔街道在轄區范圍內設置的第二個臨時擺賣點,另一處臨時擺賣點在市區永盛路和文星路路段(即新地夜市,已成為市民常去的網紅美食點)。
“五一”假期雖然結束了,但東埔美食小廣場的熱度并未消退。據悉,目前已正式簽約商戶153戶,另有4處兒童娛樂設施,這些商戶將不間斷地轉入正式營業狀態,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源源不斷的美食和驚喜。
形成多方共贏格局
城市管理對于基層來說歷來是個難題,地處市區中心的東埔街道亦不例外。隨著市區不斷發展,一些“居無定所”的流動商販占道經營現象屢禁不絕。城管來了他們就撤,城管走了他們又繼續擺賣,因此這些流動商販被人們稱為“走鬼檔”。在河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既要保持城市的衛生和秩序,又要給這些商販留有余地,如何解決“走鬼檔”問題已成燃眉之急。
“我們把落實區委關于發展夜間經濟的決策部署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緊密結合,主動出擊,為流動商販和市民提供有溫度的管理、有效率的服務,成功打造出新地夜市網紅美食點。”東埔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勇輝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該街道堅持精準管控與溫情服務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新形勢下的“地攤經濟”管理新路徑,既讓“地攤經濟”充滿了人情味,又讓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既破解了轄區流動商販亂擺亂賣的難題,又提振了消費信心、提升了群眾幸福感,系列舉措取得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陳勇輝所指的多方共贏,其一是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占道經營、亂擺賣現象得到顯著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其二是穩定了商販創收,定點經營讓他們的生意更加火爆了,個別網紅攤位一晚上營業收入達1500元;其三是滿足了群眾消費需求,有力刺激了當地的消費,小小燒烤蘊含著巨大商機。
據了解,自設立新地夜市后,困擾城市管理的難題得以緩解,小區門口亂擺賣、占道經營等行為明顯減少,油煙擾民、噪音擾民投訴直線下降,城市有了煙火氣、市民有了好去處、城市更干凈整潔。在看到如此效果之后,東埔街道結合實際,趁熱打鐵,因此便有了東埔美食小廣場。
當前,東埔街道正在對新地夜市的相關設施進行美化和提升。經營場所的升級,意味著管理成本和難度的提高,但在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復蘇的大背景下,面臨的問題都將逐個解決。在東埔街道提供的方案里,新地夜市和東埔美食小廣場將在提供一般燒烤美食的基礎上,增加更多客家和其他地域特色美食,增加燈光、娛樂設施和演出活動,定期更改廣場經營主題,逐步將其打造成市區主要的網紅美食點。
美食“圍村”帶來新機遇
楊偉榮是東埔街道東埔村黨支部副書記,他和同事們最近的工作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圍繞東埔美食小廣場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協調溝通,要求攤位商家積極辦理健康證件,持證上崗,采取專項整治和常態化檢查相結合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對食品安全和持證上崗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非法經營商戶進行取締;加強與交警、派出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增派巡邏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對美食攤位酒類商品的售賣進行限制,避免因酗酒造成治安事件的發生,對亂停亂放等車輛進行嚴格處理,最大限度減少違法行為……事無巨細,凡是相關事項都要落實。
“五一”試業期間,東埔美食小廣場有200多個攤檔,進入簽約正式營業后,剩下153戶。在楊偉榮看來,這一數據的下降并不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食廣場的管理更加規范,還有1200多戶有經營意向的商戶在“排隊”,攤位供不應求。
對于東埔村而言,美食小廣場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氣。每年,經營廣場的第三方將向東埔村上繳10萬元租金和分紅(相鄰的太陽升村有5萬元分紅)。同時,作為“地主”,東埔村在美食小廣場優先安排了本村的6戶困難戶、1名退伍軍人以及23名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有效改善了本村的民生福祉。
如果說上述數據都是看得見的小福利,那隨之而來的大機遇則需要相關單位和機構乘勢而上緊緊抓住。隨著東埔美食小廣場投入使用,環繞紅星東路、緯十四路、興源東路、文昌南路這4條路段形成了一個閉環,成為市區人氣異常火爆的美食圈。在這個“小圈圈”里,基本上市民想吃的都能吃得到。
楊偉榮顯然也意識到這是不可多得的機遇,他告訴記者,目前村里重點圍繞美食小廣場開展相關工作:在“六一”期間,美食小廣場將向家有“神獸”的家長提供免費游玩1次相關設施的優惠,進一步吸引人流、提升人氣;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尋求文旅合作機會,擴大美食廣場知名度;按照季節變遷,更改廣場硬件設施,保持廣場對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東埔街道依托網紅消費場所促進轄區經濟發展,同時提升了城市管理效能,其基層治理舉措值得肯定與推廣。
記者手記
民生為本,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通過對東埔街道打造網紅消費場所以解決城市亂擺賣難題的樣本解讀,記者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很多事情(矛盾)都能在實踐中得以解決。面對積累多年的難題,東埔街道堅持以疏導為主,兼顧不同方面的需求,積極借鑒外界的有效經驗,其結果顯然達到了“既要……又要……還要……”的層面,這是可喜的。
亂擺賣和占道經營,只是基層治理面對的諸多問題之一。對于其他方面的難題,管理者還是要堅持執政為民,要善于換位思考,盡量謀求共贏或多贏。社會在不斷發展,事物一直在變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主動作為,盡可能探索不同渠道來解決問題。尤其是在提升國內消費的大背景下,要抓住文旅市場復蘇的契機,利用資源優勢和人心向往,積極探索出符合轄區實際的基層治理之道。(何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