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啟動“情暖老兵·幫扶援助”活動
小善大愛 真情服務
■本報記者 李建華 通訊員 陳詠琳
近期,我市出臺政策措施,加大關愛幫扶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工作力度。除了結合省、市、縣區各級優撫政策做好幫扶援助“規定動作”以外,還創新了“自選動作”,對有特殊困難情況的退役軍人給予扶持,讓老兵們感受到了“娘家人”暖暖的情意,積極營造“參軍光榮、立功光榮”的社會氛圍。
一周三透析
老兵獲妥善照顧
日前,市、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來到了市區朝陽街一處老舊房子,探望深受病痛折磨的老兵吳建明。
吳建明面容瘦削,額頭上青筋突出。他的住處十分簡陋,但是干凈整潔。“娘家人”的到來讓他十分感動。吳建明1980年入伍,退伍工作了一段時間后,與妻子離異了。他因腦梗留下了后遺癥,更要命的是患上了尿毒癥,一周要透析三次,每月費用高達2700元,而且生活無法自理。他的房子位于步梯房六樓,因身體原因無法入住,目前借住在他姐姐的房子里。作為低保戶的他,小孩正在讀書,平時沒有家人照顧,幸虧小區一個好心的保安幫他做飯,生活得以艱難維持。
根據吳建明的情況,在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指導下,源城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協助吳建明申請河源市“情暖老兵·幫扶援助”活動和源城區生活困難退役軍人臨時補助資金共計8000余元,解了吳建明的燃眉之急。
離開時,吳建明握著慰問人員的手久久不放:“謝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我一定堅強起來,戰勝困難。”
記者了解到,首批已經有6名類似吳建明這種情況的老兵得到了相應的幫扶援助。
“自選動作”
為困難老兵排憂解難
記者從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了解到,為了嚴格落實退役軍人事務部關于開展“情暖老兵”專項活動的決策部署,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今年3月底出臺《2023年加強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幫扶援助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建立了與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與現行優待政策相配套、與個人實際困難程度和現實表現相關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幫扶援助新機制。在全市啟動“情暖老兵·幫扶援助”活動,對重大疾病、突發意外、失能失業的退役軍人及家屬給予幫扶援助,為遭遇突發性、臨時性特殊困難的退役軍人家庭給予數額不等的一次性幫扶援助。這是以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率先在全省實施的針對退役軍人除應急救助以外的援助辦法,大大激發了現役軍人在部隊“安心服役、獻身國防”的使命感,同時也為保障困難退役軍人共享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成果營造了良好氛圍。
這個方案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遭遇不幸的退役老兵的心。據介紹,還有多位老兵與吳建明一樣遇到了困難:和平縣大壩鎮某參戰退役軍人因腦出血等疾病導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兒子多年前因病去世,家中僅靠其年老體弱的妻子料理,孫子孫女在校讀書,全家無主要勞動力,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紫金縣南嶺鎮某70多歲退役軍人在2022年因交通事故造成重傷,曾輾轉多地治療,多次重癥進ICU搶救,目前總費用除保險墊付六成外,個人支付部分超30多萬元……
針對上述對因患重大疾病或失能失業造成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我市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依據《方案》規定,積極走訪幫扶,認真傾聽他們實際困難和“急難愁盼”問題,給他們提供了必需的幫助,及時傳遞了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統計,開展“情暖老兵·幫扶援助”活動以來,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幫扶援助6戶困難退役軍人家庭,有效構筑省級應急救助、市級幫扶援助與縣級臨時一次性幫扶相互補充的救助工作體系。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