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新模式
強村公司 強村有道
■龍川縣鶴市鎮。參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強村公司”來說將大有可為。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本報記者 王亞嬌
機器轟鳴,熱潮涌動。近日,在龍川縣鶴市鎮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及政務服務中心大樓升級改造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忙著安窗戶、裝電線。經了解,該施工團隊來自龍川縣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是鶴市鎮今年成立的“強村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承接了6個項目,簽約金額714萬元,預計本月底可實現首次分紅約20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是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要求。今年以來,龍川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全面摸清集體經濟“家底”,立足各鎮、村資源稟賦,依據資源相近、定位相同的原則進行連片整合,成立“強村公司”,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龍川模式”。
因地制宜
鎮鎮“各顯神通”
“龍川縣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已經承接了6個項目,簽約金額超700萬元。接下來還將有5個項目準備簽約,簽約金額可達400萬元,將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該公司負責人吳周琴說,今年每個村(居)預計年收入增加約15萬元,再結合勞務委托、土地流轉、廠房出租等,力爭今年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
“強村公司”是龍川縣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龍川在吸取先進經驗基礎上,試點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聯合發展”公司,即“強村公司”。首批以四都、車田、黃布、鶴市為試點鎮組建“聯合發展”公司,通過整合資金資源、盤活閑置資產及運營管理,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有效整合村集體資產,進一步激活村集體經濟自我“造血”功能,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不斷做大做強鎮村經濟,逐步實現集體增收、村民共富。
各鎮因地制宜,各顯神通。黃布鎮以成立“強村公司”為契機,加強黨建引領,鼓勵各村抱團發展,因地制宜盤活鎮村資源資產,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動鎮村干部、鄉賢和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全面提升市場參與率和市場競爭力,努力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徑。四都鎮依托生態資源優勢,結合龍川縣“東江水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以文旅項目為依托,創新引入市場機制,開創以點帶面整鎮景區化運營收益的新模式。車田鎮以“車田八寶”特色產業及鄉村振興領域項目為發展方向,通過合理的運作模式和高質量的服務,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拓展市場
激發內生動力
“強村公司”的業務從哪里來?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記者了解到,在“強村公司”起步階段,相關部門會把保潔、保安、市政養護等政府工程,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承包給“強村公司”。“公司在開展工作的同時增強人才儲備和技術提升,努力將運營模式從‘1.0’向‘2.0’轉變。”吳周琴說,要想長遠發展,就要逐漸適應市場化競爭,不斷提升公司的收入,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鶴市鎮黨委副書記黃玉城表示,接下來,該鎮將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推動在建項目按時完工,同時加強“強村公司”制度建設,提升從業人員能力,推動公司逐步走向市場,實現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助力鎮域高質量發展。
黃布鎮的“強村公司”與順嘉玩具(龍川)有限公司進行結對共建,積極拓展市場,在有效吸納黃布鎮及周邊村鎮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降低企業生產用工用地成本,拓展鄉村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推動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機制、新氣象。“目前已給玩具廠輸入100多人。”黃布鎮“強村公司”負責人黃國炎說,該公司還與龍川縣壹號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形成良好合作關系,讓其成為該公司原材料供貨商和產品銷售商。
創新經營
探索“共富路徑”
“我以前一直在做門窗裝修工作,加入‘強村公司’后,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在‘家門口’就業。”鶴市鎮河布村村民鐘建飛說。
村民生活的改變,村集體收入的增長,離不開“頂層設計”。隨著龍川縣試點鎮“聯合發展”公司的成效顯現和探索經驗的凝練完善,龍川縣通過實地調研考察后,全域全面推廣“聯合發展”公司,目前,龍川縣上下積極響應,掀起了學習交流“聯合發展”公司建設成效的熱潮,已實現各鎮“聯合發展”公司全覆蓋的階段性目標。
龍川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龍川縣也將適時召開“聯合發展”公司建設運營成果交流會,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繼續探索、豐富、完善“聯合發展”公司的建設和經營模式,力求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助推“百千萬工程”。
接下來,龍川縣將以“2023年底前實現鎮級強村公司年度利潤不低于50萬元,村級公司年度利潤不低于10萬元”為目標,以“黨政主導、因村施策、長效管理”為基本原則,全力支持“強村公司”健康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