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青年掀起“擺攤潮” 激活夜市新形態
■本報記者 劉永菲 特約記者 黃新
夜幕降臨,位于連平縣城富民大道的“夜市街”逐漸熱鬧起來,不少攤主陸續出攤。與傳統的夜市街區不同,在這條“夜市街”,不少年輕人加入“夜市大軍”,成為經營者。
據悉,今年以來,團連平縣委積極響應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不斷推動連平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千萬工程”,組織大學生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位于富民大道的“夜市街”,正是在青年企業家、返鄉青年及大學生等青春力量推動下形成的新浪潮。他們抓住“夜經濟”,從最開始的一家移動咖啡店,到奶茶、甜品、小吃、首飾齊上陣,以多樣化的表達,在青年群體中掀起了一陣“擺攤潮”,不僅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還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我們是‘90后’創業青年,也是最先在這里擺攤的,主要是想為家鄉經濟發展盡綿薄之力。”移動咖啡店店主是一對年輕夫妻。一輛車、幾張露營桌、幾把露營椅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夫妻倆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擺攤的第66天,打算擺夠100天,就開著咖啡車去向往的城市自駕游。
“我們在家里沒事干,做小吃和飲品來擺攤,生活變得很充實。都說消費能拉動GDP,我們這也算給家鄉貢獻GDP了吧。”手打檸檬茶攤位店主陳女士和馬女士笑著說,她們是全職媽媽,最近也加入了擺攤陣營,“擺攤時間可以自由掌握,也不會因為經濟壓力而發愁。制作手打檸檬茶的時候還能鍛煉身體,這算是一舉多得了。”
“今天是我們第一天來擺攤,前期做了很多準備,最后決定做燒仙草。”“前期買食材花了不少錢,現在擔心回不了本,但也沒事,就當作給創業積累經驗了。”小謝和小李是在廣州上學的大學生,暑假回家后,相約一起加入擺攤大軍。“在家里玩手機會被批評,還不如給自己掙點零花錢。”在他們看來,出來擺攤既能讓暑假更充實,又能擺脫向家里伸手要錢的羞澀,既是社會實踐,也是自力更生。
除了常規的美食小吃,夜市里還有教小朋友跳街舞的、穿玩偶服賣玩具的、做石膏手工的……這種新的夜市形態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飲料、聽音樂,興致來了還能上去唱兩首。”在市民廖女士看來,這樣的夜市有朝氣、有活力,滿足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連平青年在夜市的舞臺上,通過“創造性勞動”,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連平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動能。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