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治理重點、加大執法力度、優化營商環境
河源力爭在民生領域打假上取得新突破
近日召開的全市打擊侵權假冒暨煙草打假工作會議透露,去年我市各“雙打”職能部門嚴格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雙打”工作要求,組織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各“雙打”職能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4.2萬人次,查處各類案件2804宗,其中移送公安機關案件63宗;組織開展侵權假冒偽劣商品銷毀行動兩次,共銷毀貨值4900多萬元的各類侵權假劣煙草制品、食品藥械、日用品、玩具等商品,有效整治和規范了我市市場經濟秩序。
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和各“雙打”成員單位將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全面提升監管效能,進一步突出治理重點,加大打擊網絡銷售侵權假冒的力度,不斷完善電子煙等新業態的監管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堅持統籌安排、注重謀劃、加強協作,力爭在民生領域打假上取得新突破,依法嚴厲懲治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同時,我市各職能部門將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實施,加強宣傳引導,暢通舉報投訴渠道,激發群眾主動參與打假的意識,努力營造人人參與、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
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大力強化商標、地理標志、專利、版權、植物新品種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老字號商標權名稱權、線上線下印刷銷售非法盜版出版物、盜版盜印違規發行、侵權外資企業商業秘密、商業標識混淆不正當競爭、商標惡意搶注、商標專利侵權假冒、侵犯林草植物新品種權、假冒授權品種等違法行為,持續加大對惡意申請注冊商標、違規使用商標、專利重復侵權、群體侵權、惡意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更好發揮行政保護優勢。組織開展好“秋風2023”、青少年版權保護季、院線電影版權保護、網絡銷售圖書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凈化版權市場。組織實施地理標志和特殊標志保護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落實軟件正版化工作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軟件正版化工作機制,扎實推進軟件正版化、制度化、規范化。
持續開展重點產品治理
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以食品、藥品、燃氣具及配件、電動自行車及電池、兒童玩具、日化用品、煤炭及其制品、建筑用鋼筋、水泥、電線電纜、機動車污染控制裝置、煙草制品為重點產品,組織開展食品“四個最嚴”攻堅年、藥品安全鞏固提升、“鐵拳”、反餐飲浪費、打擊走私凍品、茶葉過度包裝、加油站計量作弊、電動自行車及電池質量安全整治、燃氣灶具及配件整治等專項行動,依法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強化網絡非法銷售、非法生產窩點和非法銷售鏈條等案件查辦,嚴查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部署開展(抑)菌制劑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監督抽查,依法依規從重查處(抑)菌制劑違法添加化學藥物、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依法打擊生產、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無配額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違法行為。組織開展全省打擊涉煙違法犯罪“粵劍”專項行動,依法打擊非法添加違禁成分制售“上頭電子煙”及“奶茶杯”“可樂罐”等假冒偽劣電子煙違法犯罪活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整治
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侵權假冒案件頻發,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監督抽檢不合格復發率較高,社會輿論關注的重點市場、重點渠道、重點領域的監管,以集中交易市場、城鄉接合部、寄遞市場、進出口市場為重點區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提高暗訪排查頻次,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緊盯互聯網、電子商務、食用農產品、農資等重點領域,持續組織開展“劍網2023”、互聯網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種業監管執法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全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龍騰行動2023”、出口轉運貨物知識產權保護“凈網行動2023”、寄遞渠道知識產品保護“藍網行動2023”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電子商務領域侵權假冒、仿冒混淆不正當競爭、電商刷單炒信、買賣快遞單號、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生產經營假冒偽劣化肥、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各類違法行為。完善侵權假冒商品無害化銷毀工作制度,確保應銷毀盡銷毀,防止侵權假冒商品再流通。
強化部門協調聯動
構建共治良好格局
健全跨區域跨部門聯席會議、線索通報、案件流轉、執法聯動、檢驗鑒定結果互認等制度機制,開展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偵辦打擊。穩步探索檢察公益訴訟,推動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賠償制度實踐探索與制度完善,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檢察集中統一履職、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依托“信用廣東”平臺推進侵權假冒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加強違法失信行為記錄的曝光和懲戒,進一步規范企業主體行為。注重執法隊伍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綜合執法能力。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及時曝光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實施有效引導,開展知識產權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普法宣傳,積極營造知法、守法、護法社會氛圍。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雙打”工作納入平安河源建設考核,促進地方政府落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屬地責任。(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戴小茜 陳文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