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義容鎮構建“一心一軸三區”高質量發展格局
力促“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邁進
■紫金縣義容鎮街景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本報記者 王亞嬌 見習記者 殷鑫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進入紫金縣義容鎮大新村,一片片綠油油的農作物映入眼簾,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展現出一幅美麗的鄉村豐收圖景。“這片毛豆將在10月底收割,收完后會馬上平整土地再種上。”大新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元說。
今年以來,義容鎮立足建設農業強鎮目標,緊扣“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紫金生態建設,堅持黨建引領,以市領導同志聯鎮包片抓落實工作機制為牽引,圍繞“一心一軸三區”(美麗圩鎮核心,省道沿線綠美生態軸、工業、農業、旅游業三區)高質量發展格局,依托資源優勢,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推動絲苗米、南藥、毛豆、觀賞魚等特色農業、漁業規模化發展,努力打好“百千萬工程”開局起步基礎,為義容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注入新動能,力促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邁進。
產業發展繪就富民底色
“目前村里以‘合作社+農戶+村集體’模式發展毛豆種植產業,在塅心、上橫、旗揚、旗塘、大望、普光等村種植毛豆,每年分兩季種植,種植總面積達600畝,一年兩季產毛豆約90萬公斤。”張新元說,每到收割季,該基地會雇傭附近村民過來采摘,最多的時候需用工200多人,切實增加了村民收入。
今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義容鎮稻谷烘干中心,也是紫金縣首個稻谷烘干中心和倉儲中心。該中心為當地及附近鎮村的水稻深加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合作社和村民節約了很多運營成本。“中心每天可以烘干25噸到30噸糧食,除了本鎮的種植戶,也有其他鎮的企業和種植戶來這里加工。”該中心負責人黃劍鋒說。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義容鎮中興村通過村企合作推廣熱帶魚養殖,平均月銷20萬尾,“游”出了一條致富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義容億豪電商直播平臺有力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累計帶貨銷售超百萬元。夏棠村、華星村等村種植番薯1500畝,集聚性發展番薯產業……今年以來,義容鎮著重打造以絲苗米、毛豆、畜禽、南藥等為重點的農業產業,不斷擴大油茶、蔬果、檸檬、番薯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在種類、品質、品牌上下足功夫,力求做優、做大、做強農業,逐漸增強富民底色。
“內外兼修”實現蝶變
“舊校門正對著馬路,給師生出入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新設立的校門躲開了鬧市區,家長們接送孩子也更方便,還解決了上下學高峰期的交通擁堵問題。”義容鎮中心小學校長鄧少波說。
義容鎮中心小學校門的建設是義容鎮圩鎮提升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市聯鎮包片領導“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求的重要措施。去年,該鎮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積極回應群眾對改善交通擁堵、提升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等美好生活期盼,以夯實圩鎮基礎設施、改善圩鎮交通環境、提升圩鎮整體風貌為謀劃重點,扭轉過去圩鎮“堵、亂、差”的形象,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內外兼修,讓圩鎮有“顏值”,更有內涵。如今,小學新校門建設、新衛生院建設、休閑公園建設、沿河碧道建設等項目的有序推進,讓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義容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聯鎮包片領導的指導下,義容鎮正大力推動國家衛生鎮和廣東省美麗圩鎮示范樣板鎮創建工作,通過開展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六大行動”,加快“七個一”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制定網格化管理包片責任人安排表,把干凈、整潔、有序的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工作中,全面開展市場沿線衛生黑點整治提升工作,以美麗圩鎮建設“小切口”帶動義容鎮全域品質改善的“大變化”,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農業大鎮擘畫發展藍圖
戰略擘畫開新局,一張藍圖繪到底。翻開義容鎮高質量發展施工藍圖,義容鎮構建的“一心一軸三區”布局清晰可見,全鎮各區域發展特色和規劃一目了然。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強做大鎮域經濟。其中,投資3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園落戶義容鎮下告村;投資2.7億元的農光互補項目擬落戶寶山村;投資1.2億元的航天農業示范園項目擬落戶大同村,抽水蓄能電站、溫泉開發、志匯農業、南藥種植等項目有序推進中,義容鎮還推薦深圳市桃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包點項目落戶紫城工業園,農業強鎮建設成績斐然。
接下來,義容鎮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全面落實市領導同志聯鎮包片抓落實各項工作部署,按照“一鎮一策”的發展目標,認真描繪“一心一軸三區”高質量發展藍圖,爭取實現“一年打基礎,三年新氣象,五年大跨越”的工作目標,切實把“百千萬工程”施工圖轉化為義容鎮高質量發展實景圖。
下一篇:沒有了